专家问诊肇庆天
2016-05-30郑秀亮
郑秀亮
“2013~2015年肇庆的空气质量指数是从53降到了39,在低浓度段实现这个进步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从100降到90相对比较容易,但是指数越低,就越难实现。”1月16日,肇庆市举行2016年环境保护委员会专家年会,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以及副组长省环境保护厅总工程师陈铣成认为,肇庆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上取得的成绩殊不容易,非常值得肯定。
据了解,通过全市上下的努力,肇庆市环境质量取得持续改善,2015年城区PM2.5和PM10年均浓度值同比大幅下降,下降幅度分别名列全省第二、珠三角第一和全省第一,超额完成省下达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水质整体逐年趋好,实现三个100%达标;环境安全得到有效控制。
专家组对肇庆的成绩进行认可的同时,也对下一阶段的治理措施、治理难点等分别提出了意见建议。
贺克斌表示,未来空气达标仍面临较大压力,首要污染物为PM2.5和臭氧,其有效治理需要科技支撑。他建议,肇庆要持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能源结构,继续加强污染源头控制;要继续加强部门联动协同机制,强化管理减排;要积极主动推动区域联防联控,并开展臭氧污染成因与来源解析研究,提高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能力,同时要对群众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肇庆市目前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发展与保护的冲突比较明显。”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晓文则提到,在整个珠三角城市群进行分类中,广、深达到经济发展发达的初级阶段,东莞中山江门惠州等,达到了工业化的高级阶段,肇庆是属于后续的,发展压力很大,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处理比较难。
因此,肇庆在下一步的发展过程中,要理清发展思路,做好顶层设计;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加大系统控制的力度;要加强生态文明的组织保障,实施大区域,多部门的联动。
陈铣成则提到,“肇庆市所做的工作成效也是非常显著。空气环境质量得到大的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污染指数下降幅度大,在全省排名中非常突出。”不过,陈铣成也提醒肇庆,要在全省的统计和排名中靠前,还是有很大困难和压力,与小康社会要达到的指标相比,PM2.5的优良率只有92.3%,还是有差距。他建议肇庆要尽快做一个空气质量达标的规划,在“十三五”和2016年的大气污染防治的工作安排尽量详细,确保生态建设中的各项指标能够在规划年限里达到要求标准,加快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争取在2018年能够实现达标。
肇庆市市委副书记、市长赖泽华在年会上表示,虽然肇庆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要始终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治理过程中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把责任落实到每个地方、每个领导,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做到防管治并举,积极动员公众参与。
赖泽华同时强调,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大气和水环境治理的关键之年,肇庆将认真研究落实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实施更精准化的治理措施,打好环境质量综合治理攻坚战,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基本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城市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