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保繳費降低成定局
2016-05-30余曉文
余曉文
「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2015年11月初公佈的資料顯示,54.7%的企業經營者認為社保、稅費負擔過重,71.9%認為人工成本上升。
同時,社會保險費的精減也將進入快車道,「五險一金」的精減如今已經納入最高決策層的視野。有消息稱,「十三五」規劃的建議是將生育保險和醫療保險合併,將「五險一金」精簡為「四險一金」。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降低企業稅費負擔,進一步正稅清費,清理各種不合理收費,營造公平的稅負環境,研究降低製造業增值稅稅率。要降低社會保險費,研究精簡歸併「五險一金」。
大陸保險費率世界排名13
大陸相關人士此前曾表示,未來將會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大家普遍反映保險費率過高,在世界上排第13位,企業和個人都覺得負擔比較重。三中全會也明確要求要降低社會保險費。」
大陸社保體系主要由「五險一金」組成。以月收入為基礎,養老保險繳費率為28% (個人:8%;企業:20% ),醫保繳費率為12%(個人:2%+3元人民幣;企業:10%),住房公積金最高限是24%(個人、企業:各12%),以上一年度平均工資為基礎。此外,企業還需要負擔失業險(個人0.2%,企業1.0%),0 . 3 %的工傷險以及0 . 8 %的生育險,「五險一金」繳費率近66.3%,其中,個人負擔22.2%+3元人民幣,其餘由企業負擔。
有消息稱,「十三五」規劃的建議是將生育保險和醫療保險合併,將五險一金精簡為「四險一金」。
目前大陸養老金的繳費比例遠遠高於周邊國家。「前不久,多個研究機構對降低社保繳費比例進行了探討。」一位參與調研會議的人士透露,「最主要的內容是明確了要降低社保繳費比例,但是沒有形成決議,只是定了一個方向,對於具體的降低繳費比例到何種程度,還沒有定,時間點也沒有定。」
現有規避方法
曾有測算結果表明,以一名30歲且月薪為6000元(人民幣,下同)的職工為例,其每月單位和個人繳費金額為2700多元,1年約為3.3萬元。即便不考慮這名職工今後的工資增長問題,只要大約30年,到他60歲退休時,其單位與個人的總繳費就已經達到100萬元。
一位服裝加工企業人士表示,「我們的行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的,現在需要給職工繳納大量的保險,壓力非常大,尤其是現在行業並不景氣。」北京義聯律師事務所法律顧問表示,「經濟下行階段,的確可以看到關於社保的法律糾紛增多的現象。在北京已經查出了不少。」
在目前發生的多起案件中,「出現了一些完全規避繳納各種社保的狀況,其中包括企業主與勞動者簽訂虛假的勞動合同。還有企業為了減少繳納養老金,只按照最低的養老金標準進行繳納,即養老金繳納不足。」其中最典型的方式是,企業在兩地分別為同一員工發工資,但是,根據社保法的規定,企業只按照一地的收入為員工繳納養老保險即可。「這是利用法律空當,規避了養老保險的足額繳納。一些機構已經對社保出現的問題進行了調研。」上述法律顧問透露。
養老保險制度加快改革
新華社播發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報顯示,要加快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完善個人賬戶,堅持精算平衡,提高統籌層次。
上海一大學研究機構人士表示,「不管目前的水準高還是低,如果保持目前的替代率不變的話,應該降低繳費率;如果保持目前的繳費率不變的話,應該提高養老金的替代率。」
養老金替代率,是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準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準之間的比率,它是衡量勞動者退休前後生活保障水準差異的基本指標之一。有媒體向大陸人社部求證是否會降低養老金繳費比例,對方表示「尚未聽說」。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精算研究院院長李曉林認為,「我們承認我們這代既要養上面的人,又要給我們自己未來的養老留下空間,名義賬戶改變了,形式上是可操作的。」然而,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升值卻面臨著一個難題。
2013年11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的測算結果是,養老保險基金將在2037年出現收支缺口,2048年養老保險基金將耗盡枯竭。2013年12月,中國社會科學院李揚領導的團隊做出的資產負債表測算結果顯示:2023年城鎮企業(含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將出現收不抵支,2029年累計結餘將消耗殆盡。
一面是養老保險基金面臨的挑戰,另一面是社會呼籲降低養老保險繳費比例。因而養老金的升值問題成為了解決問題的管道之一。
2015年6月29日,人社部、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起草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開始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6月30日,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司副司長李忠表示,加快完善養老基金投資政策,有利於增強制度的吸引力、拓寬基金來源、增強養老基金的支撐能力、盤活存量資金。一位人社部人士還透露,「就養老基金投資問題,人社部近一段時間討論過,養老基金投資的第一大要素就是安全。」
九成企業稱實繳社保難以為繼
「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2015年11月初公佈的資料顯示, 54.7%的企業經營者認為社保、稅費負擔過重,71.9%認為人工成本上升。
2010年出台的《社會保險法》強制規定企業的繳費義務,意圖保持社保的覆蓋率。而各地的社保費率都有明確統一的要求,若要規避費用,可以「做文章」的主要通道就是繳費基數。
根據51社保網的調研資料,2015年,即使在北上廣深等城市,也僅有38.3%的企業在繳費基數上完全合規。不合規的情形主要有三種:統一按最低基數繳納;為員工分檔繳納,如經理級4000元、主管級3000元、員工級2000元等;按固定工資繳納,將獎金收入排除在外。
一名湖南食品企業人力資源主管稱,在長沙,除了特大型企業會根據員工實際工資去繳納社保,八九成企業依據的都是最低繳費基數,如果實繳,企業難以為繼。
2015年以來,國務院先後確定將失業保險費率由3%統一降至2%,從10月1日起將工傷保險平均費率由1%降至0.75%,將生育保險費率從不超過1%降到不超過0.5%。2015年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取得重大進展,按照《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近4000萬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開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
而對於統籌層次的問題,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2015年11月20日在回應部分地區養老金發放問題時表示,要提高統籌層次,實行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按照社會保險大數法則,在全大陸範圍內調劑餘缺、分散風險,增強基金的共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