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的杰作

2016-05-30王紫名

新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印记宝石矿物

阳光洒下,是什么?晶亮、透明,有棱有角,每一条清晰的轮廓里,仿佛都流淌着水与光的混合物,升腾起的仿佛是甜甜的、凉凉的,清爽至全身的滋味。刷开混土,美好的石英结晶、矿物宝石,展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从海蚀柱到盐结晶,从钻石到石榴石,方解石、盐岩、石膏、长石、云母、氟石(也称石英)……这是一个解剖过的地球。《岩石和化石》带我走近了自然悄悄孕育的杰作,也带我做了一个美丽的石头梦。

它由英国的斯特鲁恩·里德著文,由英国南安顿大学国家海洋中心的多里克·斯托教授和英国多名画家齐心创作而成,是《自然漫步笔记》中的一册。

我前不久刚去了西北,对戈壁雅丹、七彩丹霞,尤有印记。那高贵红色的韵调中,粗犷朴实的泥黄和青绿竟也能无拘无束地徘徊徜徉于红的底调里,柔婉得像秋天的流云,飘逸得像春水的细波,但那强大的、富有生机和运动的骨气,却若有若无地藏在这些静岩之后,一霎间,我爱上了岩石。

这本书从“观察岩石”“不断运动的地球”“不同类型的岩石”“矿物”“化石”“采集与研究”等六个方面向我们推开了“石”的大门。我对“不断运动的地球”与“矿物”这两章特别感兴趣。

“不断运动的地球”中有一个板块,是介绍人类留在石头上的印记,如岩画、雕刻等。其实,“石头”,无论是黄金、宝石,或只是一面石墙,没有人,没有动物,它们永远都只是一块块冰冷的矿物而已,使它们产生价值的是印记,是人,是对“石头”价值的认识、审美和对“石头”的再创造。历史上的“和氏璧”,跟着王朝的变更,王冠的落地,化为烟尘。有更多的“石头”在出土交易中,沾满了人的血泪,或是动物的生命。“石头”无非是一块石头,石头是大自然的杰作。那么为什么大自然要把明亮的宝石层层包裹在土石中呢?它们在等待,等待风雨的蚀食,更等待人赋予它们“生命”。石头上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历史和文明,也凝聚着时代更迭时大自然留下的标记。“石头”是造物主创造的,永久刻化历史的自然、运动的地球,留下了运动的痕迹。

“矿物”章节中,有一个专门为“晶体与宝石的形成”设置的板块。我现在才明白,矿物是如此地美。岩石只是我们看到的表面物体,再往里看,你就会发现由各种形状和颜色搭建而成的大千世界。我原以为,矿物只是某种物体的结晶,然而事实上,它们的形成需要通过风、雨、水、火的挤压和碰撞,需要恒久的磨练和坚持。我明白了,矿石如果害怕锻炼,那它永远成不了金子:矿石如果害怕焚烧,那它永远闪不了光。风雨的洗礼,造就了海蚀柱:水火的锻造,成就了变质岩。千百年来的挤压和撞击,才形成了片岩、大理石、板岩、千枚岩、块滑石……宝石的脱胎换骨,原来难于上青天。

翻完这本书的最后一页,空气中好像游离着金、银、钻石、琥珀的因子,五彩的,棱角分明的,升腾起甜甜的、凉凉的滋味……

阳光携着金黄蹦上我的书桌,我抚摸着软软的暖暖的它,回忆着那片由石头构成的世界,不禁微笑。

(指导老师:王 静)

创作背后

岩石,是自然界中一种神奇的物质,它记录着时代的变迁,证明着世界的存在。我刚刚走了一趟西北,只见千姿百态的奇石呼喊着,招摇着,时而隐在如海涛的白花中,迸发出岁月与阳光的沉淀;时而在清明如玉的水塘边,露出一小脚,颇有韵味。兴趣,就从这里,为我搭起一条小路,那本同自然一样神奇的科普书《岩石与化石》使一向科学白痴的我,一时间满脑子全是矿物、地质等等术语。我的这篇文章,实属读书的一点心得吧。(王紫名)

石头里绽放出美丽色彩

不论是语言还是作文立意,这篇小文都令小编惊喜。小作者能从喜爱石头的角度,去发现探索大自然的神奇秘密,并且将石头的历史和自然知识用自己理解后的语言娓娓道来,从中提炼出深刻的道理:经过重重磨练才能炼出漂亮的矿石,令人赞赏。小作者对石头的喜爱,从文中的两处描写便可看出,一处是描写西北戈壁雅丹地貌,一处是结尾处的描写,语言唯美靓丽,特别有感染力,让小编也忍不住想象各种矿物的美丽色彩。(清 扬)

猜你喜欢

印记宝石矿物
几时印记
“种”棵宝石树
煤泥水中煤与不同矿物相互作用的模拟研究
我国首列106节重载列车抵达济矿物流
30年印记
基于NAIRS和PCA-SVM算法快速鉴别4种含铁矿物药
幸福印记
宝石迷踪
宝石树
上树捉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