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收藏界的“文艺青年”姚谦

2016-05-30顾闻

财富堂 2016年2期
关键词:常玉

顾闻

22年前,王菲用红遍两岸三地的这首《我愿意》,把世人为爱断肠的那种情绪唱到无以复加,深深感染每一个曾经为爱所伤的人——所有懂得为爱付出的人,一生至少会有几分钟,是这样想着的吧。而姚谦,就是这首歌曲的词作者。

当《我愿意》《味道》《如果爱》……这一曲曲熟悉的旋律响起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开始跟着哼唱,随即再次被那些烂熟于心的歌词,击中灵魂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是的,流行音乐的受众多数会习惯性地记住它们的传唱者,崇拜着追捧着,却忽略了赋予歌曲生命的人;待回头看时才猛然惊讶于作词人的才华,后知后觉地将他们的名字烙印在脑海中。

姚谦,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他被人誉为“词神”,是台湾知名的词作人、音乐制作人。他的作品时常会与李玟、萧亚轩、刘若英、江美琪等歌手联系起来。几乎每一个人的“最爱曲目”中都曾有过一首他所创作的歌曲,他在娱乐圈中的地位毋庸置疑,但褪去这层光环,却又是艺术圈内尽人皆知的收藏家。如此多重的身份令姚谦的生活变得丰富,也愈发引发人们的好奇。

收藏是本能——新书吐露收藏历程

去年10月底,姚谦在嘉德2015秋季拍卖会上海巡展之际,以收藏家的身份开展了《嘉德与我——一个人的收藏》的讲座,讲述自己20余年的收藏历程,并携带新书与公众见面。一直以来,姚谦都非常乐于分享,他曾在著名艺术杂志上发表文章,受邀在美术馆、博览会等演讲。而他过往出版的书籍,也总是凭借细腻的文字和真情实感而博得受众的好评,如《相遇而已》《品位》等,后者更是入选诚品书局2014年十大华人作品之一。此次在新书《一个人的收藏》中,姚谦将自己与收藏之间的故事收集成册,与读者分享他这一路的成长与乐趣,更加值得令人期待。

姚谦的收藏从20世纪的亚洲西画史开始,一直拓展到印象派以及中西方当代艺术,不拘一格而自成特色,他的许多珍贵藏品也经常被国内外重要的美术馆借展。在书中他第一次披露了多年来对于艺术收藏的心情、经验以及感悟,并耐心整理自己在收藏过程中接触到的人、事、物,遇见的许多很好的画廊、拍卖公司、艺术家以及收藏者,分享与他们之间的一些意见交流和感想;同时,也表达自己在关于亚洲西画史收藏以及当前艺术市场的一些观点。

在他看来,收藏这个动作,仿佛是每个人都戒不掉的习惯,只是表现得隐性或显性而已,因为它可以从某个角度证实自己存在过的痕迹。“我的收藏没有太多主动的目的,绝大多数都是跟自己的记忆与阅读有关,艺术品更是如此。”他很感谢这世界上有那么多美好的艺术品,可以在失落时安慰自己,帮助自己找到方向,沉淀心情。

而随着收藏的积累,他称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扩大了阅读量。“当艺术品进入家中,并和生活发生关系,你对这些艺术品就有了相对的责任。这会让你更有动力地去收集更多相关的资料,那是一种很有乐趣的阅读。”姚谦如是说道,“它刺激我阅读,刺激我努力地干活、挣钱后再收藏;也刺激我更愿意去画廊、美术馆、图书馆等搜集数据,这些阅读的经验,都是我生命的痕迹,是收藏最大的价值。”

姚谦坦言,此次对这些关于收藏所写的文字进行整理出版,除了分享给更多艺术爱好者之外,也让他有机会回头看看这十余年来自己的变化。“就相当于是一本心灵日记吧。”姚谦感慨地说道:“对于艺术,每个人都是一个需要成长的孩子。我更希望自己能始终站在欣赏者的角度去看待,去支持,与更多的人分享心得。”

无奈放弃美术 初涉唱片业

姚谦对于文字的诠释早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但其实很少有人知道早在那之前,他更喜欢用绘画来表达对生活的感知。1960年,姚谦出生于台湾南部,受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11岁之前就已经参加了很多美术比赛,但可惜从未获过奖。“我父亲是画水墨的,虽然全靠自学但却一直在钻研,所以他觉得我画得不好,也会经常提些建议。”也许是因为这样的挫败,或是父亲的不看好,让姚谦逐渐放弃了绘画。

但幼时的美术熏陶,却在无形中提升了他的视觉审美,联考时他毅然选择了“工业设计”这一专业并顺利毕业。不过在采访中,姚谦更正了网上所能查到的这些资料。“其实我并没有读完。那时候父母觉得这个专业没有前途,便做主帮我转到了‘纺织专业。”姚谦略显无奈地说道,“这应该是我在学习美术的道路上遇到的第二个挫折了吧。”就这样,姚谦与美术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不过虽然感到惋惜,他也很快就将对美术的喜爱转移到了阅读上,开始寻找大量的美术书籍,而他在文字方面的天赋也是从那时开始显露。“我好像天生就很喜欢描述事物,无论是用绘画,还是文字。”姚谦这样说道。

也许是因为从不喜欢的专业毕业,加之初入社会的迷茫,大学毕业后的姚谦找到的第一份工作与文化艺术没有丝毫的联系,而是一名汽车展示员。“那时候很懵懂,满足于每天穿着西装在店里工作,对自己的人生也没有明确规划。”姚谦这样评价那时的自己,而就在工作两年之后,由于长期不规律的工作时间令他得了十二指肠溃疡,不得已只能辞去职务回到家中休养。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内,闲来无事的他接触了大量的电影和书籍,突然意识到自己在未来应该要选择一份喜欢的职业。“可能是性格的缘故吧,只有感兴趣的事我才有动力去做,从而获得满足感。”

凭着这股文艺青年般的冲劲,大病初愈的姚谦从台南来到了台北,开始重新规划起自己的人生。“当时我还是希望能够从事与文化相关的工作,所以摆在眼前的选择就只有三个行业:电影、出版社和唱片公司。”在细心筛选之后,他按照这个方向投了简历,结果第一个录取他的就是一家名叫海丽唱片的公司。

初入唱片业的姚谦,一开始处理的都是些文案类的工作。“比如很多艺人在接受采访前,我都会帮他们写好提纲或是深度访谈的内容。”姚谦与我们分享起那段时期的生活:“如果是在唱片宣传期,就需要准备新闻稿发往各大媒体处。而在给电台的文案上,我会特别用心,因为很喜欢这种宣传形式,所以关于描述专辑,艺人和歌曲的文字,我都坚持自己来写。”久而久之,公司越来越依赖于他的文字。但内心对于音乐的热爱让姚谦不甘于停留在“宣传人员”的阶段,于是在公司扩大之后,他便主动提出加入制作部,真正参与到音乐制作的第一线。

这种转变让姚谦的事业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很快,他便获得了与当时台湾“玉女鼻祖”江玲合作的机会,由他负责的这张专辑,名字取材于席慕容的诗歌《无怨的青春》,在发布之后反响巨大,获得了很多好评。但此时的姚谦,尚未有跳槽的打算,依然每日朝九晚五地去公司上班。不过他负责的这张专辑被同在一幢大楼办公的点将唱片听到,他们十分看好姚谦所创造的佳绩,力邀其加入,于是在两年后,姚谦从第一家任职的公司跳槽至点将唱片。回头再看之前的种种,姚谦把它们都看作是经验的累积,并坚定地相信正是有了那段时期的磨练,才造就了日后的自己。

才华被认可 最懂女人心

也就是在跳槽的那一年,姚谦从宣传人员晋升为作词人。提起这个转机,姚谦说完全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当时江淑娜的专辑正值收集歌曲的筹备时期,但她人又在大陆拍《戏说乾隆》,只有一个星期的时间回台湾录音。那时童安格已经谱好了曲,但是直到最后两天作词老师还是没有交稿,于是在情急之下便让我来救场。”拾到机会的姚谦非常珍惜,虽然只有一晚的时间,但他还是尽力写出了完美的歌词,才让我们在日后得以听到这首经典之作:《今生最痛的歌》。

这个突如其来的机会让姚谦的作词才华被认可,也正式开启了词作人的道路。姚谦坦言自己的运气很好,因为当时的歌都是先录制好再决定是否能够被收入专辑的,而他创作的歌曲总是能被选中,且负责的也都是公司主力歌手的主打歌以及电影主题曲等。

台湾综艺教母张小燕曾评价姚谦是“最懂女人心的人”。他的心思细腻,风格柔美,能将平时对女性的观察放进歌词之中,并站在她们的立场来描绘种种心境,因此写出来的歌词总能触动心弦,韵味醇厚。但对此,姚谦自己却说,写歌对他来说并不容易,尤其是写“女人心”,他常常要揣摩人物心理,字斟句酌地完成,幸而这时,以前的那些阅读积累给了他许多灵感。不过,如今他的创作源泉则更多来自倾听。“每当听到关于女性的情感故事时,我就会刻意忘掉自己的性别,尽量从一个女人的角度去体味这些故事。”姚谦这样说道。

幸好,他的周围从来就不缺乏故事。因为经常帮女歌手创作歌曲,一向以“好人缘”著称的他与艺人们结下了真挚的友谊,像刘若英、赵薇、萧亚轩、江美琪、李玟、袁泉、辛晓琪等大牌女明星在遇到他时,都会亲切地称呼一声“谦哥”。她们时常会向他诉说心事,姚谦笑称自己从小就有“倾听女性谈话”的美德,对于朋友的倾诉,从不打断、从不评论。“后来听的故事多了,就成了我珍贵的写词素材。”

他被王菲与窦唯的爱情故事所感动,写出了《我愿意》这首经典之作,不仅是王菲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KTV里点唱率最高的歌曲;他以女性朋友的亲身经历为灵感,为辛晓琪写下了《味道》中最耐人寻味的歌词:“我想念你的吻,和手指淡淡烟草味道。”……人们常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姚谦将生活中的点滴记录下来,写在歌曲中,被人们一遍遍地传唱。因为来源于生活,它显得更加真实,更能令人感同身受。

想到这,我突然不再疑惑于姚谦为何能在人才辈出的娱乐圈中拥有“词神”的称号了。毕竟不是人人都能写出那样的歌词:蕴含着每个普通人的故事,轻易勾起往日的情怀,打动日渐苍老的内心。

作品属于大众完成一次跨界合作

经常有人问姚谦,怎样才能写出触动人心的歌?他的回答是:“你如果能够写得比别人精彩一点,能打动人,引起共鸣,不要说得太直白,那就是一个好的作品。”

不过在创作了600多首歌词,斩获无数“最佳作词”奖项之后,每每被问及自己最喜欢哪首歌时,姚谦总是会显露出一丝纠结。“真的很难选择,但这个问题被太多人问了,所以我只能自己设立一个官方答案:蔡健雅的《纪念》。”聊到这,我不禁被他的真诚给逗笑了,旋即他又认真地说道:“这首歌给我的印象很深,当时歌曲发表之后就收获了很大的反响。但是在几年之后我又陆续听到了歌迷们对这首歌的评价,发现很多都是连我自己当时在创作时都没有想到的情感,却被他们感知到了,甚至赋予了更加深层的意义。”

这引发了姚谦的深思,“那一刻我突然发现之前那些沾沾自喜的才华其实并不是专属于我的荣耀,而是老天爷借由我的双手传递给听众的信息,被他们接受、认可之后才显得这般特别。所以我开始觉得每一件文学作品,小说、诗歌也好,歌曲、绘画也罢,一旦创作出来了就是属于大众的,千万别觉得你写的就是你的了,作者充其量只不过是完成了‘桥梁的这一使命罢了。”姚谦的这一席话,带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很少有创作者会愿意如此放低自己的位置,却又依旧乐在其中。但这却又恰恰是他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在纷繁多变的娱乐圈中始终保留一份平和自足的心态,经营着自己的一方天地。

姚谦的生活似乎非常简单,“文字、艺术、音乐”,简短的六个字就能概括。一个是工作,一个是爱好,看似没有交集,但姚谦却也将二者结合起来,满足自己小小的“私心”。他在2005年曾为江美琪写过一首《我爱夏卡尔》,将夏卡尔画中经常出现的三样东西:动物、美女和爱情写进歌中,准确地描绘出艺术家的绘画风格,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感觉。用通俗的方式,让世人能更容易地理解大师作品中的精髓:从虚幻的世界中获得生活中所没有的幸福。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歌词还被收录进了描写人类文明发展的《文学之光》(第三册),获得专业的认可。

而说起真正的跨界合作,则是在2002年企划江蕙《红线》专辑时,姚谦创新性地放入了艺术家常玉的4张画作照片。提起这次大胆的尝试,他笑言可能是跟自己长期以来喜欢通过阅读,然后自娱自乐地对照历史、把读来的信息与自己对艺术品的感受做延伸联想有一定的关系。

“常玉在创作时能精准利用20世纪西方艺术上的语汇,不做全然的模仿,坚持自己的艺术风格,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创作。而在华语流行乐里面江蕙的演艺成就也有着相近的特质,她唱了半个世纪的闽南语歌曲,已然成为了传奇,但在这些歌曲中,即使有许多是属于上个世纪的老歌或是来自他国文化的东阳演歌翻唱曲,江蕙也都能自然地变成属于她自己的音乐。”

在姚谦看来,江蕙与常玉有着许多共同点。“其实他们都是有缺点,有脾气的平凡人,我看过许多对于常玉的描述:傲慢、自由、不拘,但从他的画作中又能体现出那细微、谨慎的灵魂。这一点与江蕙异曲同工,她生活单调规律,纵然功成名就,内心仍深守谨言慎行的惶恐。但他们都能忠于自己的内心,赋予作品最真实的灵魂,这是我觉得最值得钦佩的地方。”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姚谦突然厌恶起常态的唱片包装方式:总是把明星精挑细选的矫情的沙龙照,当作唯一的包装素材。他当下就决定将心中气息相近的两位艺术家联系起来,把常玉的画作编入江蕙新专辑的包装中。但这个决定并不是任性为之,因为他事先偷偷做了一些调查,发现许多收藏常玉作品的收藏家们都非常喜欢听江蕙的歌。“这不是巧合,仿佛是冥冥中的注定,呼应着我的推理。”于是在江蕙的同意下,姚谦立刻和常玉收藏家与艺术圈朋友的联系,在他们的支持协助下顺利完成了这件事。在记者发布会的现场,姚谦还贴心地买了一张常玉的限量海报送给江蕙,为这为数不多的将工作与爱好联系在一起的合作落下完美的句点。

从江蕙的这个案子之后,姚谦逐渐感知到生活在台湾的局限性,为了寻找更多的文化开放性,他过上了每月往返北京与台北的双城生活。虽然曾一度担心无法适应北京的气候和文化,但如今的他已经习惯了翻阅简化字书,讲话也不自觉地带上了儿化音。北京的生活,令姚谦感到惬意,仿佛提前进入了“退休期”。他逐渐退出唱片业,开始发展起自己多元化的兴趣爱好:搞收藏、开专栏、写剧本、办网络电台……闲来无事时则延续自己阅读、看碟、去美术馆的习惯,姚谦笑称:“年龄大了,反而变得越来越文艺了。”

不过从前年开始,他又突然间决定回来工作,帮歌手写歌、做选秀节目的评委、制作专辑,像吉克隽逸、凤凰传奇、李玉刚等都是他近年来合作的对象。对此,他的回答是觉察到大陆音乐制作已经日趋成熟,但系统比较混乱,希望能用自己多年来的经验帮助一些新晋的歌手打造自己的风格。不过我倒是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或许还是因为他的心中仍保有着一份激情,等待着被点燃,再次经历生活中更多未知的精彩。

猜你喜欢

常玉
寂寞的枝头,才能长出常玉要的花朵
寂寞的枝头,才能长出常玉要的花朵
常玉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30年
常玉的乡愁
常玉凶猛
蒙尘的明珠
——常玉
常玉 《曲腿裸女》:巅峰绝唱
常玉:画界“宝玉”
《世界名画家:常玉》书评
佳公子眼中的女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