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低年级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指导

2016-05-30张晓霞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经典词句朗读

张晓霞

摘要:朗读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有效的方法,能培养学生说话沟通的能力,能增进学生记忆,更能为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本文就如何做好低年级朗读教学指导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朗读   情境  词句  训练  经典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5.045

面对小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最简单易行的莫过于朗读。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涛者,而读书声为最”,朗读是我国传统的一种教学方法。古人把朗读视为语文学习的至妙之法,在教学中让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情感熏陶。”朗读之于语文,不逊于水之于土壤的重要性,有水滋润,则能孕育生物,焕发生机,让土壤中的养分充分发挥其作用,否则土壤再肥沃,也是干巴巴的。那么,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该如何指导学生练好朗读?

一、创设朗读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产生无限的求知欲、强烈的共鸣。低年级学生生性活泼,情感丰富,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把握时机,因地制宜,围绕课文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朗读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走入文本,感悟文本,这样才能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中,用心用情读好文章,有效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夏夜多美》是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本课文美,情更美,文中的对话较多,语言朴实。在教学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假如你就是小蚂蚁,你掉下池塘回不去了,此时此刻的心情怎样?蜻蜓、萤火虫送你回家,这时你的心情又会怎样?通过情境的创设将文本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人物当时所处的情境、心情,从而把握睡莲、小蚂蚁不同的语气、语调。走入情境,学生不约而同地为小蚂蚁的不幸遭遇捏了一把汗,同时也对向小蚂蚁伸出友善之手的睡莲表达出了自己受到的感动,这时,我趁势发问:“该用什么语气、什么样的声音来读呢?”学生的朗读兴趣一触即发,读起来分外投入,绘声绘色。

二、感悟重点词句,实现有效朗读

语文教学中,我时常使用融合重点词句、对比感悟的教学方法,使得语文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抓重点词句,以悟促读,以情促读,读悟结合的学习方式,对实现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大有益处。

在《风娃娃》的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读,思考:风娃娃为什么要帮大风车?是怎么帮的?学生通过读课文,很快明白:是风小,所以风车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而风娃娃看到了,连忙深深地吹了一口气,使劲向风车吹去,使秧苗有了水喝。在反馈的过程中,我及时抓住重点词,如“慢慢,断断续续”,进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秧苗缺水的情景,同时指导学生看插图做动作,理解重点词——“深深”“使劲”,让学生读懂了课文,感悟到了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也使风娃娃热心的形象更为凸显。学生的感悟加深了,读时感情自然流露出来。总而言之,只有通过融合重点词句、悟情悟景,有了深刻的体会和真切的感受,才能实现有效朗读。

三、多元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低年级的语文课文内容较为浅显,大多具有丰富的童话色彩,易于学生理解与感悟,在教学中巧妙使用朗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让语文课堂奏响精神律动的音符——琅琅的读书声。朗读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朗读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文的兴趣,唤醒了学生原有的生活感知,更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春雨的色彩》是一篇语言优美,充满诗意的课文。在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以“多元化朗读训练与指导”为主线,采用多种形式,多层次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范读、学生仿读、齐读、展示读、引读、评读,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走进文本,读出感受,读得到位,读得有方法。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了春雨的轻柔、美丽,感受到了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接着我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相机指导,使学生及时有效地了解到了自己读得怎样,得到了提高。在配乐朗读中,学生的情绪高涨,越读越精彩,越读越兴奋!在此之后,我进行了学法迁移,由扶到放,指导小组合作读,如此扎实、有效的朗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自然水涨船高了。

四、保证朗读时间,提高朗读质量

我们常常发现语文课堂中围绕着课文挖掘,朗读时间被挤占是十有八九的事情。一节课四十分钟,朗读练习常常如和尚念经匆匆过场,很少落到实处。这样的朗读,学生只能浅尝辄止,对整节课的学习活动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亦会养成学生不良的朗读习惯。有时候,我们发现学生在品味语言文字时往往说得头头是道,而在进行表达性朗读时却不尽人意。其原因就是学生书读得不够充分,不够深入。假如我们在学生已有的感悟基础上,把对课文的挖掘留给学生去朗读感悟,给他们充足的时间,通过练读、诵读,读出感觉,读出情趣,朗读质量提高了,连文本内涵都从读中感悟得出,还何需教师的讲解、挖掘呢?

《笋芽儿》一文的教学中,在学生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我把课堂交给他们:“你们认为该怎样才能读好课文呢?用自己的方法试试看!”有了感悟基础,学生迫不及待地朗读起来,有同桌互读的,有小组齐读的,还有自读的……我发现许多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怎样读得更好。如有几个学生在讨论“沙沙沙”该怎样读好?有的说:“应该读得轻一点。有时候,春雨悄悄地下,所以要读得轻轻的。”“对!春雨下得小,不像夏天的暴雨,不能重读。”接着,我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范读给老师听,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练读、诵读,就读得更加有激情,朗读也就不再停留在文本上,而是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中了,这样读出的感情才自然真切。

五、借助经典诵读,丰富朗读内容

朗读的内容不能局限于所学的课文内容,而应多样化,从课内走向课外,多读读适合小学生的各种经典,如诗歌、散文、辞赋、乐府民歌、小说骈文、律诗文词、戏剧歌谣等。

在第一学段中,朗读的经典材料以儿歌、儿童诗、国学启蒙为主,因为这些材料篇幅短小,有节奏,韵律感强,朗朗上口,十分适合低年级学生诵读。

在我校开展的“中华诵”活动中,我将“弟子规”作为经典诵读材料,于是每天的课前三分钟,我都能欣喜地听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稚嫩童声。大量的诵读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让他们吸收了古代语言的营养,让朗读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朗读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有效方法,更是语文课堂上最具特色的教学策略。“向课堂要朗读,向朗读要质量”,让琅琅的读书声,成为语文课堂的华彩乐章吧!

猜你喜欢

经典词句朗读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