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教育:赏识与惩戒的博弈

2016-05-30廖素健黄浩森

师道 2016年2期
关键词:王友苏霍姆惩戒

廖素健 黄浩森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赏识教育在一向法度森严的中国教育界受到热捧,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一时间,“棒、棒、棒,你真棒”的口号响遍课堂,然后是“啪、啪、啪”的一阵有规律、有节奏的掌声。渐渐地,老师给予学生的鼓励表扬变得像是在吹捧,学生对机械式的赏识也逐渐麻木了。于是,赏识教育的实效性也就引起我们的反思。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校管理缺乏惩戒条例,处理违规违纪学生往往无法可依。在师道尊严盛行的年代,老师的话成了金科玉律,随便体罚学生的现象十分普遍。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处罚又变成了老师不敢逾越的红线,对于一些严重违纪的学生往往也出现老师不敢管,学校管不了的现象。那么,惩戒就真的是洪水猛兽,它对教育就没有现实的意义了吗?

在现行社会上,人们用名誉、地位、金钱、权力等来赏识和表彰一个人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同时,社会中也存在法院、公安局、监狱等机构,对于触犯法律法规的人要逮捕、审判。我们常说,校园就是一个小社会,赏识与惩戒并举的方法当然也适用于学校教育,因为激励与批评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我们在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的同时,决不能回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缺点与错误。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启示。在教育学生和评价学生方面,孔子就践行着赏识与惩戒并举的教育理念。孔子的一个学生鲁国人宰予,口才极好,因为白天在课堂上打瞌睡,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而面对同是鲁国人的学生颜回,孔子则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面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可见孔子是深谙教育的奖惩之道的。

当前,在推进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总是处在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之中,如何减少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促进教育和谐发展,促使教育稳步推进,这就要求我们准确把握好教育的准绳。于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就在赏识与惩戒的博弈中努力寻求突破。

一、有效赏识,令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有这样一个案例,颇能引起我们的深思。在一节教研课上,老师叫一位学生到黑板上来做五道练习题。做完后,老师一看,前面四题都做错了,怎么办?再看看第五题,老师眼睛一亮,高兴地说:“你真聪明,这一题做对了。”然后重重地在这一题后面打了一个红勾。课后在评议这节课时,当大家提到这个细节的处理,这位老师振振有词地说:“不是说要赏识学生吗?如果我打他四个大叉,这样不就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了吗?”这位老师的话,不禁引起我的反思:适度赏识固然必不可少,可是这样带有夸张式的表扬,对学生来说多少带有一点讽刺的意味。我认为,当学生的学习能力非常薄弱之时,老师需要做的可能不是急于表扬,而是诚恳地指出其错误,帮助他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难道我们的教育就脆弱到连指出学生的错误都无能为力了吗?这种不当的课堂处置方式,如果不是老师出于对赏识教育的误解,就是对学生的放任、对教学效果的忽视!

怎样才能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呢?我们来看另一个案例,在一次综合实践课上,面对快速测定公园里池塘两边距离这个问题,一个小组内三位同学采取不同的方法,而结果都差不多。此时,老师没有简单评价谁对谁错,而是分别对三者进行了分析:甲同学的方法是用简便的测量工具,参考了池塘边一条小船的长度,用小船的身位去估算,这说明他是一个思维敏捷,追求快捷效益的人,不过这样测量虽然简便,但数值容易出现偏差;乙同学参考了塘边楼房的高度,根据倒影,估计出池塘的宽度,这说明他思维灵活,不拘一格,对新问题充满自信,但这样的结果往往比较主观;而丙同学则采用公式去演算,精确计算塘边两棵植物之间的距离,然后叠加,这样反映出思维严谨,但获取准确数据较慢,效率较低。如果将三人的方法综合应用,并加以检验修订,则会有满意的数据。结果三位同学都欣然接受了老师的建议,并改进方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观察一下这一正一反的两个案例,我们会发现:赏识教育并不是不好,但“过犹不及”,就是说赏识学生要把握好尺度,过分赏识就会走向反面。我们要有理有节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赏识,学生才会乐于接受;同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要对学生进行赏识,要选对时机和情境,有的放矢地进行表扬,才会令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有度惩戒,让学生在挫折中进步

教育应该尽可能避免使用惩戒而多用赏识激励,因为赏识激励能使人振奋有为,这是不言而喻的。惩戒作为教育的一种方式,在社会中普遍存在,到了学校是否可以完全回避呢?我们该怎样来对待惩戒教育呢?我们同样先来看一个案例。

一个小组值日,其中有一位学生没有参加值日,规定的地方没有打扫人却走了,结果是班务清洁的分数被扣了,小组其他同学也受到连累。老师一怒之下,罚这个学生扫地一个星期。学生家长知道这件事后,给老师打了个电话,不满地说:“老师,你这有点像是体罚学生呀?”老师也理直气壮:“如果大家都不扫地,那学校的清洁卫生谁去搞啊?”家长接着说:“孩子没有扫地,让他补回,或者罚他多扫一天我没意见,但罚扫一个星期,我看对孩子不利啊。”

这个案例很有典型性,就是面对学生违反纪律时,我们老师应持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呢?其实,家长的话也给我们一点启示:惩戒可以,但有个尺度问题。惩戒也是一种教育,但它是一把双刃剑,把握好了,可以教育学生;把握不好呢,则有可能刺伤学生,那就真的成了体罚学生了。

惩戒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挫折,人生需要一点挫折,太顺利了反而不是一件好事。特别是对新时期的学生来说,挫折是成长中的一笔财富,可以使他们心智更成熟、行为更理性、处事更周到。关键的一点是,学校和老师在使用惩戒教育时,必须赢得学生的心。回到之前的案例,我们的老师应事先与这个同学深入交流,弄清楚他没有值日的原因,如果没有特殊理由而不参加值日,就要与他分析此种做法对他个人、同学以及班集体的影响,这样的交流才能上升为具有教育意义的过程;然后要求适度补回,通过有益于集体的服务,将功补过,相信这位同学会更加心悦诚服!

三、有爱施教,使学生感受人文关怀

我们先来分享两个动人的经典教育故事,这两个故事非常有名,绝大多数潜心教书育人的同行想必都耳熟能详,但鉴于其中那些穿越时空的教育情怀和魅力,笔者在此不惧冗繁之嫌,赘述如下。

第一个故事的主角是中国的陶行知。一次,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 “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的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行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因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第二个故事的主角是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这两个教育故事异曲同工,陶行知和苏霍姆林斯基,两位不同国度的教育家,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但相似的情境下,用一种极富人情味的方式保护了孩子,他们的举措成为了中外教育史上人文关怀的典范,也是在学生犯错之后有爱施教的典范!

这两个故事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教师的优秀不在于他头上有多少光环,而在于他心中是否有学生,也就是说有没有一颗宽容和关爱之心:在困局面前能否压住怒火,在僵局面前能否施与博爱。我们教师如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不管是赏识教育还是惩戒教育,必定都能水到渠成。这两个故事也提示我们,赏识与惩戒教育的博弈,不应仅仅只是一种驯化学生的技巧和策略,而应是一种有温度、直抵学生心灵的教育智慧。

著名诗人流沙河说:“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希望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进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光明。”教育信念催生教育智慧,教育智慧焕发教育真情,我们新时期的老师也应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情怀乃至教育智慧。对于笔者而言,那就是赏识与惩戒并举的和谐教育:尊重学生而不放纵学生,关爱学生而不溺爱学生。这样,即使我们的学生偏离了成长的正常轨道,也能在我们的引领下迷途知返,而我们的教学工作也能有序地进展,我们的教育热情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市南海区西樵第一小学 广东佛山市南海区西樵教育培训基地)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王友苏霍姆惩戒
Conductivity effects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collisionless to collisional regimes in cylindrical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s
忘却歌
Multi-layer structure formation of relativistic electron beams in plasmas
Spatio-temporal measurements of overshoot phenomenon in pulsed inductively coupled discharge∗
Measurement of electronegativity during the E to H mode transition in a radio frequency inductively coupled Ar/O2 plasma∗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也谈“教育惩戒权”
教育有时需要一定的惩戒手段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让教育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