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教育
2016-05-30丁伟钧
丁伟钧
【摘 要】激励教育是教师常用的德育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积极工作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激励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出发,探索增强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激励教育方法,为高职教育提供一些有效思路。
【关键词】激励教育 高职学生 学习主动性 作用 策略
激励教育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掌握知识技能和更正行为准则,是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高职院校的主要责任是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高技能和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自己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接受、处理和探索高技能方面的工作,因而学生在未踏上工作之路的高职学习中除了掌握该学科的知识技能外,还应该增强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在高职教育中,教师应该通过激励教育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更好地适应自己的职业岗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打好基础。
一、激励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一)增强高职学生的自信心,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激励教育以尊重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唤起学生潜在的力量,让学生的品格和智慧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高职学生自尊心比较强,而心理承受能力又比较脆弱,因而当教师的评价不能满足学生的自尊时,学生就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采取各种形式的激励教育,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体验成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提高高职学生的情商水平,使其智商和情商同时得到发展
激励教育通过民主激励、集体激励、情感激励等不同的方法来激励鼓舞学生。一般低情商的学生更加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和尊重。教师通过激励教育在班集体中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群体环境,使低情商学生在班级中得到认可,这样可以增强低情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情商能力,让高职学生的智商和情商同时得到发展。
(三)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铸就学生的人格魅力
榜样的力量不可估量,高职学生的模仿和接受能力特别强。教师可以以名人或其他优秀学生为榜样,通过榜样来激励、鼓舞学生。同时,教师自己也要亲身示范,在无声中感染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培养学生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铸就学生的人格魅力打下良好基础。
(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高职学生从高中进入高职学习,其实也是学生迈出自己家庭独立生活的一小步,学生进入学校除了可以获得文化科学知识,也应得到关怀、关爱、认可。如果教师只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传授知识,那样会让学生的精神和心理得不到健康成长,也很难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通过激励教育对学生倾注爱心,可以创造出和谐愉快的课堂环境,促进学生对教师的理解和认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有利于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探讨增强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励教育方法与策略
(一)通过开展自主活动来进行激励教育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校内实验和校外实训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每个实训项目的不同与重点目标,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开展“自主活动”,轮流来进行设计、组织、安排、管理、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动手和思考能力,感受到了完成任务带来的成就感,进而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二)通过情感语言来进行激励教育
语言可以增进情感,情感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情感语言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相互激励。情感语言的激励教育可以通过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肢体语言来进行表达。高职生处于敏感的青春期,有时候一句话可能就会伤到他们的自尊心,也可能会温暖他们的整颗心。教师应当毫不吝啬地对学生予以鼓励,对学生施以期待的目光、会心的微笑、赞许的手势,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精神上备受鼓舞,从而在学习中保持着愉快、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表现出更强的学习主动性。
高职教师可以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开展激励教育,可以通过家访与每个学生促膝谈心,这样可以使师生之间更加了解,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教师的要求,激励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还可以在学生日常学习与课余时抓住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小事来开展激励教育,引导学生思考辨别,强化优良的品质教育,促使良好习惯的形成。还可以通过短信寄语或者微信、QQ等来进行情感语言激励,不断地激发高职学生的成长动力。
(三)借助榜样或者名人名言来进行激励教育
名人身上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和人格魅力,高职学生善于模仿,特别对于自己喜欢的名人,他们通常会将其当作榜样来学习,向榜样看齐,受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感染。所以教师可以借助榜样或者名人名言来对高职学生进行激励教育,其效果不言而喻。
三、结束语
在现在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激励教育和素质教育显得更加重要。高职院校教师通过不同的激励教育方式,激发高职学生自我激励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达到激励教育与自我激励的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为高职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国辉.大学生激励教育方法刍议[J].西安社会科学,2011(03):109-110.
[2]李竺芸.激励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契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3):184.
[3]陈金玉.激励教育——增强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方法[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02):9-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