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公德教育的现状及解决途径

2016-05-30余磊

教育界·下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解决途径高校现状

余磊

【摘 要】高校公德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公德教育缺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高校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同时也不利于高校综合教育素质的提高。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高校公德教育的现状,并针对公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高校 公德教育 现状 解决途径

目前,学术界已有不少关于公德教育的研究。下面笔者基于诸多研究成果,并根据自己在高校的工作经历,谈谈我国高校公德教育的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办法,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高校公德教育问题。

一、高校公德教育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公德意识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人公德意识增强了,但是也有部分人因种种因素变得缺乏公德意识。比如2002年清华大学的刘海洋伤熊事件,2010年西安音乐学院的药家鑫案等等,这些都是最为典型的公德意识缺乏例子。虽然这些都是很少见的极端事件,但大学生的犯罪手段如此残酷,其实跟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诸多因素有关。这些事件都是大学生引发的,所以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高校公德教育的关注,与此同时,也折射出了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高校公德教育已经存在不少问题。

大学生公德意识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很多孩子从小就形成了比较自私的心理,很多事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二是社会上常常存在着很多缺乏公德的现象,以至于学生受其影响,导致公德行为失范。

清代梁启超曾经就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中国……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由此可见,长期以来很多人是缺乏公德教育的,往往只看重私利。大学生虽然是知识分子,但也有不少人只关乎一己私利,这便是俗话说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高校中如果不加强公德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集体概念,那么将会在校园内随处可见一些不文明行为,然而这些公德缺失的大学生一旦走入社会,其引发的后果将不得不令人担忧。

大学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以至于公德行为失范。大学生的公德行为失范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部分学生从小到大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较大,常常耳濡目染一些缺乏公德的事情,进而缺乏一个学习模仿的好榜样;二是部分大学生本身很冷漠,缺乏社会责任感,不能给别人树立榜样,进而也就造成了公德行为的失范。

二、相关解决途径的探讨

如今,社会各界都很关注高校公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很多解决办法。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主要谈谈以下几点:

(一)高校应定位好公德教育的内容,并建立起针对大学生公德的考核机制

高校是实施公德教育的良好场所,对大学生的公德素质有着很大影响。但是高校要想取得对大学生公德教育的明显效果,首先要明确公德教育的内容,即该教给学生什么,不该教给学生什么,一定要与私德教育区分开来,不能混为一谈。与此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相关的公德教育考核机制,因为一个良好的考核机制才能不断激励学生和正确衡量公德教育的成果。

(二)高校应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教师是高校公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直接影响了公德教育的实施效果,所以,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德育师资队伍至关重要。笔者认为,高校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学校应重视对相关教师进行德育知识培训,夯实知识传播者的基本功;其次,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估考核机制,通过有效机制来不断督促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实施公德教育的方法与手段;最后,在教师中开展相应的竞争活动,并建立奖惩机制。

(三)加强对公德教育的宣传

新时期,高校对公德教育的宣传不应该只停留在传统的宣传模式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各种新的宣传工具和手段不断涌现,因此,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对这些宣传工具和手段进行充分利用。比如,建立QQ、微信平台,或者通过学生会及其他社团等进行公德知识的传播。

三、结语

无论社会如何进步,经济如何发展,公德教育都必将是教育事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是高校中的公德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大学生毕业后将步入社会,这可以说是人生的转折点,一个新的开始。但因受德育程度不同,可能部分学生在新的单位或场所表现得不仅有社会责任感,而且乐于奉献;但另一些可能就会表现得冷漠、自私,没有担当等等,为社会带来隐患。总而言之,社会、学校、家庭都应该关注公德教育,个人更应该注重自身公德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世芬,王岩.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探讨[J].长春大学学报,2007(01).

[2]顾颖.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中存在问题与对策[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03).

[3]席彩云.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途径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2).

[4]梁启超.饮冰室文集(第14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9.

猜你喜欢

解决途径高校现状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
电网规划设计与改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探讨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