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2016-05-30苏永涛孙卫东
苏永涛 孙卫东
【摘 要】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存在会对其生活、学习等方面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本文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原因及其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问题 原因 应对策略
一、现阶段大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
现阶段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为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个性及情绪方面的心理问题、个人发展方面的困扰等。具体表现如下:
(一)大部分家长表示,孩子在家很少与家长交流有关于学校发生的各种事情,很少向家长汇报自己在学校的学业情况,也很少谈在大学中面临的人际关系处理问题及情感方面遇到的困惑等,学生与家长的交流明显减少。
(二)大学生情商较低,基本的待人接物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较弱,不善于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事,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学生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学生为交际而交际,不顾原则,随波逐流。
(三)学习与生活的压力导致部分学生自信心不强,自卑心理严重,失去人生目标。课业负担过重,学习方法不当,精神长期过度紧张,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极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
(四)大部分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业和生活态度不端正,进入大学后,学习失去了动力,又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了社会阴暗的一面,习惯于只读圣贤书的他们在现实面前感觉到困惑。例如,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于所学专业并不感兴趣,这使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中,因此学习动力不足;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大学阶段不同于高中阶段,刻苦学习的时候过去了,大学阶段应该轻松一点,只要保证不挂科就行,多数同学的口号都是“60分万岁”。
(五)部分学生不能够吃苦耐劳,不懂得珍惜现有生活,爱慕虚荣,崇拜金钱,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既有遗传和生理因素,又有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心理问题主要源自各种心理冲突,这其中有个人的原因,也有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原因。具体来说,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如政治、经济、社会风气等。
(二)大众传播和多媒体的影响:报刊、广播影视、网络等。
(三)学校教育影响:教师、学风、校园文化的建设等。
(四)家庭影响:家长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例如:目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对其教育不当则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一些性格缺陷,如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由于从小缺乏集体生活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荣誉感与合作精神;家长一切代为包办导致孩子上大学之后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能力。
(五)同伴群体影响:与同学、朋友、异性的交往等。例如:在交朋友上有的大学生并不主动,期望别人来接近自己,而不是自己主动一步,时间久了他们会认为自己不被别人重视,被他人忽略了,因此感到自卑,进而就更不愿意与人交流了。
(六)自身原因:大学生自身的生理条件、心理预期、自我期望过高等。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针对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所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应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鼓励同学们主动去了解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各种知识;树立科学的健康观,掌握一些心理问题的鉴别方法和常用的心理调适方法。
(二)为学生创设健康成长的环境。在学校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的、鼓励的、公平的、宽容的、赞赏的、充满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班级、学校、社会实践等各种活动,丰富生活体验,增加社会阅历,不断打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挫折承受力和社会适应力。
(四)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大学学习的目的是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学好专业课,提高专业技能,培养高尚道德情操,锻炼组织社交能力,提高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去努力。在学习内容上注意寻找自己的学习兴趣,除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外,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养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五)引导学生以科学、理智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发现有心理困扰的时候,主动、积极、及时地寻求帮助。
(六)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詢,并做好学生的心理档案,尤其是关注学生当中的重点人群,做到早知道、早预防,把学生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七)通过电话、书信、电邮等多种方式建立和家长沟通的良好渠道,向家长普及有关教育的基本知识,形成教育的合力。
(八)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自我、分析自我、悦纳自我,正确地应对学习和生活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传授给他们一些简单的调控情绪的方式和方法。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同的阶段会呈现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辅导员一定要深入了解这些学生,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交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学生的贴心人、引路人,才能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并及时做出调整,真正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