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银行卡体系在大型企业现金管理中的应用
2016-05-30贾冰莲
贾冰莲
摘 要:以江苏石油勘探局多级单位银行卡的应用实例为基础,详细介绍了“三卡四级”多级银行卡体系,包括单位银行卡,单位出纳卡、个人银行卡体系及其运作机制,详细分析了多级银行卡体系在集团层面的延伸应用,同时结合中石化资金集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特点,深入探讨了多级银行卡体系如何与资金集中管理系统相结合,进而发挥最大的资金管理效能,实现现金的“零余额”管理。最后根据社会上银行卡使用的误区,详细分析了多级银行卡体系的优势,存在的各种风险和应采取的防范措施,对银行卡的安全推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型企业;银行卡;应用
银行卡是二十世纪重要的金融业务创新,迄今为止,国内发卡数量已经超过20亿张,银行卡已经完全融入现代经济生活。如何充分运用这种非现金结算手段,通过管理和技术的创新,将现金管理纳入资金集中管理系统(如中石化的TMS),强化大型企业甚至企业集团的现金管理,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课题。
1 银行卡介绍及其在企业中的常见应用
银行卡是借记卡和贷记卡(信用卡)的总称。借记卡是银行向个人和单位发行的无透支功能的银行卡。持卡人必须先向卡内存款,才能进行消费或转账等;贷记卡(信用卡)是银行向个人和单位发行的有透支额度的银行卡。其最显著的功能就是在卡上没有资金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刷卡消费。
单位银行卡就是以单位名义申请办理的银行卡。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一是单位银行卡账户的资金只能从本单位的基本存款账户转入,不得交存现金;二是不得用于大额商品交易或者劳务供应款项的结算;三是不得支取现金。
银行卡在企业资金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资奖金发放。这是银行卡进入企业的最初动因。目前大多数企业在使用银行卡发放工资。二是差旅费报销。通过POS机将单位银行卡上的资金转入职工的个人银行卡,省去了取现再支付的环节,控制了现金风险。三是通过银行信用压缩企业备用金的占用。员工出差消费时,使用贷记卡进行刷卡消费,在规定还款的期限内报销,由企业财务部门将报销的费用支付到职工的个人银行卡,藉此降低企业备用金的占用,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的资金成本。
以上简单应用仅限于中小企业。如何在一个大型企业甚至集团层面,有管理、分层级地使用银行卡,将下级企业的现金纳入上级管控,以控制现金风险。下面向大家介绍江苏油田多级银行卡体系的构建和运作,以供参考。
2 大型企业构建多级银行卡体系的应用实例
江苏油田是隶属中石化的国有大型企业,具有单位多、级次深、分布广的特点。为加强对现金的有效管理,江苏油田与扬州工商银行紧密合作,创新性地开发了单位银行卡的定时逐级自动上收余额资金功能,构建了“三卡四级”的银行卡体系,逐步实现了现金的零余额管理。
2.1 “三卡四级”银行卡体系介绍
江苏油田的“三卡四级”银行卡体系包括三种类型的银行卡:单位银行卡、单位出纳卡和职工个人卡。其中单位银行卡根据单位级次,设置了四个级次。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银行卡(下称“单位卡”):在工行牡丹银行卡的基础上由扬州工行与油田共同开发的,以单位名义办理的,具有转账结算、余额自动上收功能的借记卡。单位卡在管理和核算上视同银行账户。
江苏油田的单位卡分为四个层级:一级卡持卡单位为财务结算中心(下称“中心”),该卡的资金来源于油田的基本银行账户;二级卡的持卡单位为中心驻各地办事处,各办事处为驻本地的厂处级生产单位服务;三级卡的持卡单位为厂处级单位财务部门(财务科)。四级卡持卡单位是厂处级单位下属的基层单位财务部门(财务室)。
单位出纳卡(下称“出纳卡”):以出纳个人名义办理,纳入单位财务管理的个人借记卡。出纳卡在管理和核算上视同現金。因一般情况下均通过POS机直接支付,仅在个别特殊情况下,必须由出纳提现时才使用出纳卡。在目前阶段,油田的大笔提现业务(大于5万元)仍按原方式(支票)办理。
个人银行卡(下称“个人卡”):即职工个人银行卡,江苏油田的职工均发放了工行的个人银行卡。油田在推广使用职工个人卡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避免使用行政手段进行推广,利用油田的整体优势,通过增加职工个人卡功能和用途,增强吸引力,使职工从心里乐于接受银行卡,消除少数职工的“现金情结”,为充分发挥银行卡的作用奠定坚实基础。
2.2 “三卡四级”银行卡体系运作机制
一是逐级上报现金计划。每日上午,上报次日现金需求计划。按照单位卡的级次,从持有四级卡的单位开始,逐级汇总上报次日现金计划,并逐级审核。
二是逐级下拨资金。次日,中心根据审批的现金计划,通过支票将资金转到中心的一级卡,并将资金从一级卡转到各办事处的二级卡;各办事处再将资金从二级卡转到辖区范围内单位的三级卡;三级卡收到资金后,各单位再向四级卡划拨资金。以上的资金下拨均通过POS机划转。
三是日常报销和提现。各单位财务部门的日常报销,通过POS机将本单位的单位卡资金划转到个人卡;少数确需由出纳提取现金的,将单位卡资金转到出纳卡,由出纳提现。对于各单位可以方便提取现金的,出纳卡不须使用。
四是定时逐级上收资金。通过新开发的升级功能,在每日下午5点,自动逐级上收单位卡余额资金至一级卡,并将一级卡资金转回基本户,各级单位卡资金余额均为零。如出纳卡有余额,则在下午五点前,将出纳卡的资金通过POS机转回本单位的单位卡,以确保5点以后,所有单位卡和出纳卡的资金余额均为零。
2.3 多级银行卡体系在集团层面的应用延伸
上述模式是在一个大型企业内部建立现金管理体系的模型,从集团层面也可以构建起更大规模的现金管理体系。只要下属企业均按上述模式建立自己的多级单位卡体系,再由集团总部与银行协商,将一级单位卡的资金来源明确为由集团指定的某个总账户,每天按上述流程根据日计划下拨资金,并在下班前自动逐级上收单位卡里的余额资金,就可以逐步推进整个集团的现金零余额管理。
构建集团层面的多级银行卡体系可能面临两方面问题:一是如果企业持一级卡,那么根据《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一级卡的资金来源只能是企业的基本账户,如果要将一级卡的资金来源指定为集团的账户,需要在单位卡转款政策上有所突破。解决办法是由集团掌握一级卡,企业掌握二级以下层次的银行卡;二是单位卡转款金额有一定限制(各地区可能存在差异)。在企业内部使用基本没有问题,但在集团层面应用这种体系,需要突破单位卡转款总金额限制。实际上这是互斥的两个问题,根据我们的了解,转款资金总量问题不属于政策性障碍,相对容易协商。
2.4 多级银行卡体系如何与资金集中管理系统相结合
前面提到计划上报的问题,正好与中石化已经建立的资金集中管理系统相契合,可通过下述措施将现金纳入资金集中管理系统,以加强对现金的管理和监控。
一是将现金收支纳入系统的日计划体系。通过在现有的资金日计划表里加入现金收入和支出计划数据,可以大大强化所属企业现金业务的反映和监控力度。
二是将单位卡作为银行账户管理。在系统中将各级单位卡作为银行账户管理,可以将整个现金的收支和划转由系统外循环纳入系统管理,对现金收支较多的单位进行重点监控。
3 多级银行卡体系的优势、风险分析和风险防范
3.1 多级银行卡体系的优势
多级银行卡体系的主要优势有三方面:一是提高现金的安全性。大幅度压缩提现业务,现金余额保持为零。改变以往出纳携带大量现金奔走于单位和银行之间的状况,将银行的柜台搬到企业,实现企业现金业务银行化,现金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二是提高资金集中度。每日资金余额自动上收,可以提高资金集中度,压缩沉淀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将现金的使用纳入上级管理和监控。下属企业的现金使用,受限于客观条件,往往无法进行事前监控。建立多级银行卡体系,可以将现金的使用纳入更高层级管理,甚至纳入资金集中管理系统,有利于资金管控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2 多级银行卡体系的风险与防范
从银行卡本身而言,主要有外部欺诈风险、中介机构交易风险、内部操作风险等。就建立于企业内部的多级银行卡体系而言,因仅限单位内部使用,主要在各级单位卡之间,单位卡与出纳卡之间,单位卡与职工个人卡之间,通过本单位的POS机进行划转,其风险远小于现金。而且除用出纳卡提现以外,全部在办公室内操作。
一是提现风险。指出纳用出纳卡提现时的风险。与出纳人员用现金支票提现的风险相比,主要是在银行柜台以外提现(如ATM机)的风险。如果从制度上限制出纳卡的使用,规定只能在指定的柜台上提现,则这部分风险与使用现金支票的风险是相同的。在普及个人卡的情况下,这种必须由出纳提现的情况是极少的。从总体来看:出纳卡的使用至少不会增加提现风险,甚至可以减少提现风险,因为单位卡的推广会大幅度减少提现次数和金额。
二是操作风险。就是出现操作失误的风险,只要坚持以下三个原则,完全可以避免操作风险。一是坚持“卡对卡”原则,虽然银行的卡号自身有编码规则,能起到校验作用,错误录入卡号中的几个数字一般都不会成功。但更为保险的策略是:坚持转入转出都必须刷卡而不允许输入卡号的原则,也就是“卡对卡”原则。二是坚持日清账原则。方法很简单,就是在每日下午5点以后查看账簿上银行卡的余额是否为零。因为多级银行卡体系中的单位卡余额在每日下午5点以后都会被上转,而完成当天的凭证以后,账簿上银行卡的余额也应该为零。如果發现账上余额不为零,通过POS机打印交易清单与账簿核对,可以轻松发现支付错误,甚至能在当天通过POS机撤销这笔交易,这是使用银行卡比支付现金更加优越的地方。与支付现金相比,既容易发现错误又容易纠正错误。三是将所有银行卡实物视同现金进行保管。严禁私用和带出办公室(出纳卡提现除外)。四是要严格定期检查银行卡交易明细的制度,严禁出纳人员利用银行卡的网银功能直接进行网银支付,最彻底的途径是严禁银行卡的网银功能并定期复查。
三是道德风险。在控制道德风险方面,如果由出纳掌握银行卡和密码,则这种状况面临的道德风险,与保险柜里存放等额现金所面临的道德风险是同样的,因为这两种形式的“现金”都由出纳控制。
但银行卡还可以用技术手段进行控制——实行“卡码分离”,即一人持卡,一人持密码。一般是出纳持卡,会计持密码,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制约,出纳无法单独动用保险柜里的“现金”(银行卡)。
更为严密的措施是“密码分置”, 也就是把密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会计掌握,一部分由出纳掌握。设置方法是在修改密码时,由两个人分开设置前后部分密码。卡由出纳持有。如果简单地实行“卡码分离”,那么既知道卡号,又知道全部密码的会计应承担的责任,似乎应比只持卡的出纳更大,导致责任主体的混淆。在许多高风险的职业场所,执行“密码分置”,是更好控制资金风险的一个技术选择。这种方式类似于银行支票的“双签”。
当前,针对银行卡的诈骗较多,许多人甚至谈卡色变,但银行卡的应用依然方兴未艾,深化银行卡的应用,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潮流。如果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一概而论,无论从哪方面看,多级银行卡的风险都要比现金小得多。银行卡真正的风险并不是因为银行卡功能弱小,而正是由于其强大的功能和安全性,导致持卡人容易滋生麻痹大意的思想,这是银行卡风险的真正根源。如果把银行卡当作现金对待,严禁将银行卡带出办公室,其风险就比现金小得多,银行卡的所有风险都是因为没有真正把银行卡当成现金,带出办公室进行其他使用所导致的,这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