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是促进大学生高层次就业的有效途径

2016-05-30李春生

教育界·下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有效途径校企合作

李春生

【摘 要】校企合作是一种新的办学模式,也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针对软件行业普遍存在的“企业缺人才”“学生就业难”的现实矛盾,采用“3+1”的校企合作方式,让大学生以 “+1”的方式在大四学年里进入企业全程参与软件开发的实训,解决了大学生实践能力弱、缺乏工程训练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提升大学生就业层次。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层次就业 有效途径

IT行业作为全球十大朝阳行业,目前已成为我国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它涉及全国各行各业,关系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发展前景广阔。2005年—2014年,中国IT市场保持了35.8%的年均增长率。IT技术作为科技创新、支撑经济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知识密集、市场需求巨大、应用广泛等特征,是现代生产力中最具活力、影响最广泛的影响因素。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是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突破方向,是新的战略制高点,不仅具备新的发展空间,而且可以有效促进多个产业领域的发展。所以,IT行业作为高科技、低污染的产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然而由于IT行业的特殊性,目前普通高校培养的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直接对接,造成了就业市场上大学生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并存的双向矛盾,直接影响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一、影响目前IT行业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

人才是一个国家长久繁荣的基本保证。为了培养对国家有用的人才,高等教育招生自1999年以来逐年放开,这项举措确实为国家的发展、稳定与繁荣带来了持久性好处,但久而久之,其又为社会带来了新的问题,那就是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大大超过就业市场所能容纳的承受能力。

十多年前,学生只要考上了大学,基本就不愁找工作,很多企业都会抢夺优秀的毕业生,即使学习很一般,也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原因显而易見,人才稀有。然而近些年来,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剧增,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2014年毕业生总数727万人,2015年毕业生突破749万,比青海省人口总数还多出了159万。如此庞大的就业大军,远远超过了市场的承受能力。

就IT行业而言,业内人士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才的培养与需求不匹配。尽管普通高校本科教育基本定位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但因种种因素的制约,许多高校只注重对基础理论与知识的培养,这与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严重不对接。这种现象在IT行业相对落后地区的高校更为严重。由于缺乏IT氛围和环境的熏染与实战,导致大学生缺乏相应的实践能力,而企业招人首选“有工作经验”,这就更加剧了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并愈演愈烈。很多毕业生为了谋取一份职业,不得不花费上万元参加就业培训,给家庭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当然,也有个别学生为了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选择再一次进行系统学习,从而走培训道路。

多年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重视理论而轻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学术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短缺,而当前社会亟须大批技术型人才及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物质产品和现实生产。如何使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缓解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校企合作的内涵

校企合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从实现教学环境的优势互补、制定协调一致的教学章程、加强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进行培养。校企结合可以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缩短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使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目前许多普通高校的基本定位,也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课题。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工厂。吴小梅、贾宗福等学者从软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等方面对校企合作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尝试,对软件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具有实践指导价值的建设性意见;黄维通、骆斌等将国外名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国内进行比较研究,对软件工程专业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何火娇等就校企合作培养软件人才,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探索,提出了可借鉴的操作方法。走校企合作之路,也正是时代对高等教育的呼唤。

辽宁科技大学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以工学为主,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七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始建于1948年,是我国较早组建的冶金高校之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软件学院是辽宁省政府2002年批准建立的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自2008年以来一直尝试着走校企合作之路,到目前已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近40家。 2013年,软件学院与甲骨文(中国)运营商进行实质性校企合作,通过课程置换的方式,引入企业优质课程,优化培养计划。采用“3+1”教学模式,在强化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学生通过在校三年的系统的专业学习,以 “+1”的方式最后一年到相应的实训基地实习,进入企业项目组,工程实践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三、校企合作是促进大学生高层次就业的有效途径

以下是软件学院毕业生近几年来通过“3+1”实习、实训和就业情况统计:

(一)2012届毕业生实习、就业情况

我院2012届四年制本科毕业生141人,年终就业率95.21%,胜利完成校2012年度全校毕业生就业率93%的指标。本科生协议签约率与考研率之和超过92%。

(二)2013届毕业生实习、就业情况

我院2013届四年制本科毕业生155人,初次就业率为96.8%,超额完成学校下达年终就业率达到95%的工作目标。

(三)2014届毕业生实习、就业情况

我院2014届四年制本科毕业生204人,协议、合同签约率达到81.86%,灵活就业率5.39%,考研率达到10.3%,初次就业率为98.04%,胜利完成学校年初给我院下达初次就业率达到90%的工作目标。

(四)2015届毕业生实习、就业情况

我院2015届四年制本科毕业生225人,协议、合同签约率达到89.33%,灵活就业率0.44%,初次就业率为99.11%,胜利完成学校下达初次就业率达到90%的工作目标。

从列表中可以看出,我院就业率一直稳中有升,按学院计划完成实习的学生比例一直在90%以上。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数量一直在不断增长,这是因为学院出台政策,允许专业排名前10%的同学及在ACM省赛及以上获奖的同学可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并且“3+1” 校企合作使我院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也在逐渐提升。

“3+1” 校企合作的教学培养模式,一方面解决了大学生的实训问题,提高了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和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因为在还没有任何专业知识情况下,面对专业任务,学生肯定茫然,正是这种茫然极大地促使他们带着问题去主动寻求答案,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3+1” 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对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也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可获得一举多得的效果。

我院有许多大学生通过“3+1”模式在企業实习实训而被知名的软件公司录用。最近两三年,优秀的实习生实习月薪即可达七八千元,毕业后月薪超万元。此外,学生近年来在最具影响力的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如,软件08级1班王晓在李开复创新工厂实习,就业年薪30万元;软件08级1班孙逊被深圳金山软件录用,年薪10万起;校第九届ACM队长、软物信11级王迪在北京银客网实习期间月薪1.3万,又创新高。这些年来,软件学院通过“3+1”教学模式,拓展了大量的实习实训基地,由2010年的10家增长到如今近40家,为大学毕业生高层次就业打开了绿色之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质量要求的提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就业率,成为各高校孜孜以求的目标。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校企合作有了新的突破,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学校能够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改善实训、实习条件,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内涵建设;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校企合作这种真实的工作环境,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有效提升,实现了顺利就业,并且真正提升了就业的质量和层次。

【参考文献】

[1]宋广强,张文宇,曾子维,等.软件人才全程实训培养模式的探索[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3,36(05).

[2]贾宗福,齐新军,王知非,等.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0).

[3]何火娇,杨红云,艾施荣,等.校企合作培养软件人才创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01).

[4]黄维通,许忠信,朱小梅,等.中外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比较[J].计算机教育,2005(05).

猜你喜欢

有效途径校企合作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