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视野下观察习作的类型及指导策略

2016-05-30陈雪曦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习作儿童生活

陈雪曦

我国已故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先生说:“教育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教育本身又必须适合儿童心理的发展,从儿童心理的水平或状态出发,才能实现其作用。”(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由此看来,儿童的教育需要儿童视野。儿童视野是什么呢?心理学家认为:儿童视野是指通过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理解世界和感受世界。

一、儿童眼中的生活是怎样的

1.儿童眼中的生活是简单的

在成人的世界里,世界因为熟悉而显得复杂,他们会运用自己丰富的社会经验,去认识和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儿童没有成人那样丰富的阅历,他们还站在生活舞台的远处,现实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事物在他们眼里往往是单个的,他们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特征,没有办法想到事物背后复杂的关系。因此,在儿童眼里,生活是单纯的、新鲜的、神秘的。他们看到街边的乞丐,只觉得可怜,而不会想到诈骗;看到卖艺的老人和猴子,只会觉得好玩,而不会想到沧桑;春节对他们而言只意味着热闹,而不意味着团圆;台湾对他们来说只是个美丽的地方,而不是和平、统一的概念。

2.儿童眼中的生活是真诚的

儿童眼中的世界是真诚的。他们喜欢将万物都想象成“人”一样的生命体。在儿童看来,蜜蜂、蝴蝶都是他亲密的朋友,小鸟清脆地呜叫是在为他唱歌,脚踩在小草上,小草会觉得疼,把花摘了花就会哭,太阳出来了,就是太阳公公对他笑。他们用自己的想象重新组织现实世界,他们喜欢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我行我素,常常生活在“自以为是”的世界中。他们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认识并表现生活中的人和事。

3.儿童眼中的生活是动感的

因为儿童的注意力还没有发育完全,因此,他们观察时注意的时间比较短暂,还不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长时间地注意那些静态的事物。而那些动态变化的事物,能够让他们感受到变化的魅力和动感,变化结果是不可预测的,这也会充分激发儿童观察的欲望。因此,那些动感变化的东西对他们有着极强的吸引力,他们追求变化和新奇的感受。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平时在课堂上连五分钟都坐不住的捣蛋鬼,放学后会蹲在墙角看蚂蚁搬青虫看上一个小时;当蚂蚁突然停止了爬行时,他还会迫不及待地用树枝拨弄它们,让它们继续爬行;如果蚂蚁已经到家了,他就会索然无味地离开。在这种追求新奇变化的心理支配下,儿童对那些处于不断变化中的陌生事物永远保持着一种好奇心和新鲜感。

二、儿童视野下观察习作的类型和指导策略

因为儿童的视野有着简单、真诚和动感的特点,所以当我们在习作课上让学生写作时,即便他们写的是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写出的作文也常常不能令人满意。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往往从学生身上寻找问题的原因,认为学生粗心大意,观察不细致。事实上,整个小学阶段,我们从来没有对学生进行过系统的观察训练。因此,当学生回忆起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时,常常是无序和不完整的。所以,我们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在尊重儿童思想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儿童,从“童真”的视角观察生活,描写生活。

1.主题式观察

主题式观察是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不同的观察重点,从易到难,设计的一套有梯度的观察方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观察能力训练。主题式观察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1)观察主题细致化策略。在主题式观察活动中,我们依据不同年级的习作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观察主题,三年级是“物品结构主题”“方位变换主题”“整体与局部主题”“动态观察主题”,四年级是“动物主题”“景物主题”“人物外貌主题”“人物语言主题”,五年级是“人物心理活动主题”“人物动作主题”“人物神态主题”“复杂场面主题”,六年级是“观察与思考主题”。这些主题从静物观察,到动物观察、景物观察,然后进入人物观察,其中静物观察细分为“物品结构”“方位变换”和“整体与局部”三个主题,人物观察细分为“人物外貌”“心理活动”“动作”和“神态”四个主题。通过观察主题的细致化,改变了原先写人、写事、写物习作教学中目标的模糊性,使观察习作的目标显得更加明确,观察的对象更集中,方法也更具体。这样化大为小,化繁为简,降低了习作的难度,改变了长期以来学生对习作的畏难情绪。

(2)观察目标明确化策略。为了让主题观察更有实效性,我们在细分主题的基础上,为每一个观察主题制定了详细而明确的教学目标。如三年级“方位变换”主题的教学目标是:能准确运用方位词;能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四周到中间的顺序进行描写;描写的顺序符合人们观察的习惯。四年级“人物语言”主题的教学目标是:能运用不同的方式描写对话;在语言描写的同时加上人物的神态和动作;要注意标点符号和叹词的运用,写出人物的语气。五年级“心理活动”主题的教学目标是:能认真观察,从人物的神态动作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学会用独白的方式描写自己的心理,能通过正面和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六年级“观察与思考”主题的目标是:能从身边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新的内涵;能透过人物和事物的表面看到他背后蕴藏的道理或情感;能由此及彼,把自然与生活联系起来,从动植物身上看到生活的哲理;能寄情于景或借物喻人,从侧面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看法。这种明确的教学目标能让学生一课一得,一练一长,避免了原先习作教学中教师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毛病。

(3)观察对象生活化策略。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但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单纯的心智和动感的观察特点,使他们常常会忽略生活中那些安静、重复、司空见惯的东西。因此在主题式观察中,我们不仅为学生们设计了细致化的观察主题和明确的目标,而且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为每一个主题设计了富有儿童生活气息的观察对象。如在三年级的“动态观察”主题中,我们结合城市学生的生活特点,让全班学生每个人都用小瓶子种上一些绿豆,带到学校来,大家一起观察绿豆的生长变化特点。在四年级的“人物外貌”主题中,让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和同学的外貌,然后以“猜猜他是谁”的游戏方式进行习作训练,学生们都兴趣高昂。在五年级的“心理活动”主题中,我们依据心理活动中“喜怒哀乐”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要考试了、发试卷了、老师上课突击抽背课文、被人冤枉了、获奖了、做了亏心事、独自走夜路、在家偷玩游戏、等公交”等生活场景,学生因为都有亲身经历和体会,写出来的文章内容具体,语句幽默风趣,富有生活气息。

2.体验式观察

体验式观察是指在观察活动中不仅要强调学生注意自己对外部对象的感觉,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在体验和感觉。体验式观察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指导策略:

(1)情境创设策略。在体验式观察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将注意力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通过创设一些情境,把学生引进一个浓厚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联系生活想象自己的处境。教师要不时地提醒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并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①媒体式体验。多媒体已经成为学生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他们不仅熟悉,而且喜欢。所以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生活场景,这些场景既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学生曾经经历过的,如父母点点滴滴的爱,每天挤公交的无奈,这些事情学生每天都在经历,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唤起他们潜藏在内心的生活体验。也可以是学生生活中没有经历过的,如:可以播放一些获奖的精彩照片和动画短片,让学生通过视觉冲击,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也可以用音乐和图片配合着创设真实的情境,如:为了让学生体验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可以播放几次航天飞船发射的视频,学生心中的民族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②游戏类体验。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心理小游戏来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盲人”旅行,同舟共济,护蛋行动,突出重围,心灵电报。这些游戏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团结合作,自我管理,学会感恩,换位思考,还可以让学生收获许多全新的生活体验。如我们开展的游戏习作《魔术商店》,教师负责扮演店主,在店里陈列很多商品(如:知识,美貌,成绩,高档赛车,环球旅行,别墅,地位)等项目,明码标出拍卖价,并发给每个学生一定数量的“钱币”。店主开始拍卖,全体学生作为顾客都可以参加拍卖活动。拍卖会结束,教师还可以采访部分顾客,问他竞买有关商品的动机。因为有了真实的感受,学生的习作自然水到渠成。

(2)生活实践策略。现在的儿童,尽管身处童年,却缺乏“童年体验”——父母的“温室效应”阻隔他们与自然、社会的有机融合,强势的成人文化遮蔽了他们独立倾听世界的愿望,繁重的课业负担强占了他们探索实践的时机。童年体验的缺席,让儿童成为童年生活的旁观者。因此在习作教学中,应当围绕写作话题,有意识地组织适合儿童的活动,在丰富的活动情境中逐渐丰盈儿童内心的体验。如:结合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各种节日所写的节日体验,结合学校的读书节、汉字节、运动会等活动写体验,等等。此外,老师自己还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实践的机会。如:当一天值日班长,做某门功课的课代表,做一天导护老师,当一回主持人;在家里,给妈妈洗脚,给爸爸捶背,给奶奶当“眼镜”,给爷爷当小拐杖;在社会上,当一次小记者,当一回小交警,做一回小调查员,当一次推销员。这些工作都能让学生们迅速进入一个新的角色,并且在履行角色职责的时候,体验到一种由角色换位带来的全新感受。上学期,我们学校参加了厦门市马拉松拉拉操比赛,学生们组织假日小分队上街为学校拉票。那周,几乎所有学生都不约而同地在周记中写到了拉票的事。哪怕是最怕写作文的同学,都写得很精彩。

3.即兴式观察

生活中既有每天都在上演的平凡小事,也有一些在特定时段或特殊场景下的偶发事件,这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时捕捉生活中的突发或偶发事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习作。如:教室里偶然飞进来一只小蜜蜂,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班上某个孩子生病了……因为儿童的记忆具有即时性,所以在这种时候,教师最好是临时改变自己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进行即时观察,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还有一些事件虽然不是突然发生的,但因为具有鲜明的时效性,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如:去年春天,我偶然发现学校操场边的芒果树树干上趴着一大堆毛毛虫,他们有的已经孵化出来,有的还在白色的茧里,我们班天天在树下做操,学生们都很害怕。过了一段时间,那些毛毛虫突然都不见了。于是,我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说说他们看到毛毛虫时的感受,并让学生想想,毛毛虫现在去哪儿了。之后,我又发现学生很爱室蹲在教室门前的草地上玩“钩钩草”游戏。这学期,我们班又流行起“纸蜻蜓”游戏,这些游戏虽然持续时间都很短暂,但学生还是感触很深。

我们的习作教学不仅局限在教材上,而是从教材出发,学会“往外看”——教师要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做他们生活世界的体察者、发现者,通过各种渠道为学生们开掘合适的语言通道。然后,用自己的细腻去影响学生的细腻,用自己的敏感去激活学生的敏感,引导学生“向己看”——写作就是写自己,写自己眼中的精彩生活,写自己喜欢的小游戏、小发现、小制作、小心思……只有这样,写作才能表现出儿童生命的美丽成长姿态。

猜你喜欢

习作儿童生活
生活感悟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习作展示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