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众筹”,你买单吗
2016-05-30
春节去拜年,同学们收到过长辈用手机发来的微信红包吗?过去,中国人习惯在拜年时当面送红包,自从手机有了支付功能后,这个传统习俗发生了“数字化”转变。与此同时,手机支付功能还催生了另一种现象:打着“心愿众筹”的旗号,在朋友圈里讨要红包。
不知从何时开始,微信朋友圈里流行起了“众筹”:“是朋友的给我转2元,喜欢我的转3.33元,爱我的转13.14元。”“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求每个人打13.14元给我。”甚至还有无厘头的“天热了,没钱买冰棍,求红包”“天冷了,筹钱买棉袄”……这些消息大多写得滑稽俏皮,往往还会加上一句“考验是不是真爱”“真情求助”“多少都是心意”之类的话。
为了买吉他在朋友圈发起过“心愿众筹”的小武说,自己并非真的差钱,这样做只是为了增加朋友间的互动,“就像抢红包,哪怕只有一两毛钱,大家也玩得不亦乐乎”。
朋友开口了,自然有愿意资助的人。周娟(化名)是北京某大学学生,2015年11月,她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了一条消息,称“iPhone 6s发布快一个月了,还没攒够钱买,求朋友们打赏红包,不然就去卖肾了”。没想到,这条消息发出后,一晚上周娟就收到近1700元的微信红包。
当然也有反感这种讨要行为的人。大学生刘希就认为,心愿众筹是在“消费”友情,虽然自己会给红包,但大多是看到其他好友留言支持了,不好意思冷眼旁观,碍于面子意思一下。
广州姑娘小雅(化名)的经历更能说明问题。为了买一件1000多元的羽绒服,小雅将“众筹”消息群发给朋友、同事,虽然最后筹到了钱,但她发现,自己被不少朋友、同事拉入了“黑名单”。
史 晨
红包代表一片心意
“金钱”与“真爱”并非对立,真爱可以用金钱来表达。当朋友有需要时,有原则、有底线地给予帮助体现了友谊的温度,量力而行地给个红包代表了一片心意。不该因为与金钱有关,就给原本单纯的朋友互助添上物欲的色彩,认定此“爱”不“真”。
我们对金钱与真爱的关系存有顾虑,是因为我们对朋友求助背后的目的不完全信任。我们确实无法揣度求助背后究竟是私欲还是焦急的心,能做的只有坚守最基本的信任。只要相互信任,金钱就会少一些铜臭味。
陈俊琪/黄家轩
当人情标上价码,友谊便被“消费”
当人情标上价码,碍于情面和友谊,往往没有人能拒绝这面额不大的筹款。于是,朋友成了信用卡。如此这般过度消耗人际关系,今后真要有什么大事需要朋友帮忙,谁会愿意为你“买单”呢?
金仪凯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依我看,讨要红包的人大多不是真缺钱,但这种快速、即刻达到目的的方式,会使一些人贪图不劳而获。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当我们变相地向朋友圈里的亲朋好友“讨钱”时,不知不觉已偏离了“取之有道”的正途。在现实利益的诱惑下,必须坚持“付出才有收获”的正确价值取向,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心愿,才是自我价值的真正体现。
金晓义
实现心愿靠自己,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一个人本应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实现心愿,朋友圈“众筹”的出现,铺就了一条捷径。一旦“众筹党”遍布朋友圈,这个社交平台也将难免变质。
“授人以渔”的故事告诉我们,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所以我认为,实现心愿的过程比结果更能体现心愿的价值。我们要通过自身努力创造财富来实现愿望,而不是让心愿在“众筹”的阴影下失去光泽。
王绮寅
“众筹”应为“善”而筹
如果是为了买高档手机、名牌衣物等一己私欲而众筹,我是极其反对的,别人没有义务用自己的血汗钱来满足你的消费需求。但若是为“善”而筹,比如为慈善事业募款、为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创业助力……这些“众筹”,是对人心、对希望的呼喊,充满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