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建水荒田—虾洞矿段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探讨
2016-05-30李建平禹华丁钰
李建平 禹华 丁钰
【摘要】本文系统的阐述云南建水荒田-虾洞矿段的地质背景,总结了云南建水荒田-虾洞矿段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并对矿体的控矿因素、成矿规律及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討,提出了成矿模式,以期指导下一步的地质找矿工作。
【关键词】地质特征;找矿标志;成矿模式
1.前言
云南建水荒田-虾洞矿段铅锌矿床从二十世纪50年代,一直倍受各地勘单位的重视,主要由民营企业开采,开采至今保有储量已所剩不多,为缓解资源压力,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必须对矿段内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进行总结分析,为下一步找矿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2.矿段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段内出露地层为下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和玄武岩组,局部有第四系残坡积、洪冲积物。
2.2构造
2.2.1断裂
矿段内主要有北西向的红河深断裂:沿红河谷南坡分布,为藏滇地槽褶皱系与华南扬子准地台的明显分界线。断裂走向29~310度,断层面倾向南西,倾角6~80度不等。上盘为哀牢山群深变质岩系,下盘为上第三系,沿断裂面附近形成不宽的糜棱岩和破碎带,而上第三系的形成和分布又显然受该断裂的控制。北西~南东向断裂,是矿段的主要断裂构造,也是本地区的主要控矿构造,产状变化大,有时平缓,有时近于直立,局部出现倒转。总体倾向南西,倾角6~70度。断层破碎带有分枝、复合、膨胀现象。这组断裂,不仅是成矿前控矿构造,而且成矿后仍有明显复合现象,北西向断裂对层间氧化矿床有显著的控制作用,既是导矿构造,又是容矿构造,在与玄武岩相距0~400米内的北西向断裂,往往赋存铅、铅矿床(如图2.2.1-1)。北东~南西向的横断裂,为成矿后断裂,虽错断了矿体,但断层规模小,错距不大。矿段内北东35度的横向节理十分发育。次要的节理有纵节理、斜节理两组。2.2.2岩浆岩。岩浆岩类型单一,为一套海相—陆相基性火山喷发岩及后期沿断裂,裂隙侵入的基性次火山岩脉。2.2.3围岩蚀变。近矿围岩的蚀变,主要有碳酸盐化、硅化、重晶石化、黄铁矿化、叶腊石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及大理岩化,其中以前四者最普遍,与成矿关系密切。
3.找矿标志
大地构造方面:寻找该类型矿床首先必须是大断裂带上,由于断裂活动,在断裂附近形成海相玄武岩,即岩相上的台沟地带。地层标志:矿体赋存于茅口组灰岩与玄武岩接触面间的玄武质、灰质角砾岩中,该层位由于其特殊的岩性,是寻找铅锌矿床的直接标志。构造标志:富厚矿体则赋存于次级褶皱的两翼和槽部,这些部位是寻找铅锌矿体最有利地段。围岩蚀变标志:近矿围岩蚀变有碳酸盐化、硅化、黄铁矿化、重晶石化、大理岩化、叶腊石化等,在碳酸盐化较强、硅化、黄铁矿化较弱的灰质角砾岩中是寻找铅锌矿体最有利部位、碳酸盐化、叶腊石化强烈的玄武岩,显示下部有铅锌矿体存在。矿物组合标志:以白云石、方解石、石英为主的矿物组合、铅锌含量往往较高。
4.成矿模式
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及地质认识,结合矿段内矿体大多呈陡产状,且切穿地层,矿体形态:囊状、似层状或透镜状,矿体空间分布主要位于灰岩与玄武岩接触带附近的角砾带内荒田、龙德、苍台、牛滚塘的矿体以硫化矿为主,虾洞的矿体以层间氧化矿为主,层间氧化矿沿断裂充填的规模较大,沿层产出的层间矿规模较小,提出了陆相火山溢流喷发成矿模式(如图4-1)所示,表述如下:矿段内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有两个旋回,铅锌成矿带的主成矿期是峨眉山玄武岩第一喷发旋回,第二喷发旋回主要对第一喷发旋回的矿石进行改造,并且破坏第一喷发旋回形成矿体。(1)官厅矿段处于红河大断裂北盘,由于红河大断裂的运动,在官厅矿段形成了一个背斜,在背斜南翼形成了一个复式向斜,在复式向斜的轴部派生了大量的次生近东西向的断裂。(2)第一喷发旋回的玄武岩沿次生的近东西向的断裂喷发到地表,在岩浆喷发的过程中与茅口组灰岩及栖霞组灰岩交代后形成铅锌矿体,这一时期形成的矿体主要是荒田、龙德、苍台、牛滚塘和虾洞矿段接触带的铅锌硫化矿层间氧化矿。(3)第二喷发旋回的玄武岩沿在第一喷发旋回的玄武岩的内部或者沿近东西向的断裂再次喷发,这次喷发的玄武岩,将第一喷发旋回的玄武岩进行了破坏,同时将第一喷发旋回时形成的矿体进行破坏,将矿体迁移到第一喷发的玄武岩上表面和此次喷发前形成的断裂中,同时对原有的接触带硫化矿和层间氧化矿进行了再次叠加改造。
参考文献
[1]云南省建水县荒田铅锌矿段详查地质报告[R].云南省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大队,1993.
作者简介
李建平(1972.7.—),男,汉族,云南省石屏县,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采选分公司,副主任,地质工程师,大专,主要研究方向:地质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