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自主互助模式,打造生态课堂

2016-05-30冯大谦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生态课堂教师学生

冯大谦

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倡课堂应该是“生态化”的,所谓生态课堂就是生本化、常态化、课标化的课堂。本文就“自主互助”学习模式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中的应用、问题和对策做了一些思考,力求完善自主互助学习模式,最终达到打造生态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自主互助;生态课堂;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071

一、引言

近几年,聚焦课堂教与学形态双向转型,打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生态课堂改革之风吹遍了我市的各所学校。我校率先实施了自主互助学习模式的教学改革。“自主互助”学习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和谐、平衡、动态、生成的生态学思想,指导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开展等,使课堂回归自然,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学。下面,笔者以《沙漠绿洲——以色列》为例,就如何实施自主互助学习模式打造生态的历史与社会课堂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二、自主互助学习模式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教学内容、教学媒介等进行交流和沟通,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培养自主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等各种能力,关注自我价值,解决当下问题,使课堂呈现出五彩斑斓、生机勃勃的生命异彩。自主互助学习模式是把先学的时空打开,让学生的问题成为后教的资源,把学生自主学习的状态教出来,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其终极目标就是要达成“五个一”:唤醒一种意识——主体意识,养成一种习惯——自主学习的习惯,掌握一种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强化一种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夯实一个基础——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自主互助模式的课堂教学中,注重立足知识基础,着眼提高能力,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问题激起思维,以探究产生共鸣,以争辩掀起高潮,以问题解决实现目标达成。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且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它体现的是“注重人的生命可持续发展”这一价值追求,这就是生态课堂的精华所在。

三、自主互助学习模式的应用

1. 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效的课堂导入既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润滑剂,又是学生学习情绪的兴奋剂,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我们要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针对七年级学生特有的心理和思维特征,直观生动的视频,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沙漠绿洲——以色列》一课中,笔者播放了一个介绍以色列自然环境和发达农业的视频短片,以视频为载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是哪里?为什么这么美?农业为什么这么发达?发展农业有什么优越条件?”等等,随着视频的播放,学生的各种疑问不断产生,迸发出一个又一个闪烁着真知光芒的思想火花,唯美的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迅速产生求知欲和学习动力。

2. 展示目标,明确方向

教学目标是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最终能达到的学习结果。早在20世纪80年代,叶澜教授在回顾40多年来教育价值取向的变化过程后,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教学价值取向偏差主要表现为忽视教学在培养学生个性、使人的潜能得到尽可能发展方面的价值。她认为完整的课堂目标应该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这些方面的统合,才构成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而生态课堂的课程价值观体现在“注重人的生命可持续发展”这一价值追求上,即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本单元内容是承接在“人在社会中生活”和“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这两单元之后的。通过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如何阅读各种地图以及运用各种资料描述自然环境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在考虑到课标要求、本校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等因素后,确定《沙漠绿洲——以色列》一课需要完成下列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利用多种资料如地图、图片、视频等分析并描述以色列在自然环境、人们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特征,体会人类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来适应、改造自然。(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观察、探究,运用合作交流等方法,学会从各种资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比学习,初步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初步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问题引领,自主学习

教师创设情景把学生引入课堂后,就要组织学生结合导学案来阅读教材,通过自学完成知识清单的内容。要求学生把导学案上的每个问题落实到课本的相应位置上,并在课本上用各种不同的符号进行圈点勾画,突出重点句和关键词。根据学习目标,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以色列的自然环境:

(1)以色列在哪儿?(结合世界地图、西亚地图,找出以色列的地理位置?)

(2)以色列的自然環境:(结合以色列地形图、世界气候类型图,说说以色列的地形、气候和水文特点?)

(3)以色列全国三分之二的土地是沙漠,对以色列发展农业生产有哪些制约因素?

(4)通过自主学习,你还存在哪些疑惑?

通过这样的问题排序,使问题的呈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有利于学生提起兴趣主动学习,一步步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很好地落实基础知识。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并要勤于巡视,深入学生中间进行个别指导:对自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方法、信心指导,对自学速度快和质量高的学生,要及时表扬,以示鼓励。

4. 小组互助,合作探究

学贵有疑。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能主动生疑、疑中生探、探中生趣,在自主学习环节,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自主学习,你还存在哪些疑惑?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就是课堂上宝贵的生成性资源,教师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处理,哪些问题可以让学生组内互助解决,哪些问题要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的方式解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并加以点拔,引导学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加深学生理解。在本课中,教师归纳出了以下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发展绿洲农业

(1)结合书上图3-71到图3-75,回答:

①以色列人民是如何充分利用和严格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在沙漠中建起片片绿洲的?

②以色列是如何跻身于农业发达的行列的?

③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色列的农业生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④以色列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为什么要种植附加值高的农作物?

(2)学以致用,对比概括:

①以色列和新疆共同的自然环境有哪些?以色列和新疆针对水资源短缺,分别采用什么浇灌方式?它们的特色农产品分别有哪些?

②以色列的做法对其他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有哪些借鉴意义?对身处江南水乡的我们有什么启示?

此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知识拓展的重要途径,所以应精心选题,充分调动优秀生的带动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究。在引导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围,要求学生大胆质疑、敢于争论并各抒己见。经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同时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合作、探究、展示的能力。

5. 扣标整合,梳理知识

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和知识要点,让学生对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知识体系。这一环节可先让各组学生互助合作,形成最佳成果,再让学生在各自的黑板上展示自己组的梳理情况,教师点评。最好要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用彩色粉笔勾画出来,以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对《沙漠绿洲——以色列》一课的知识体系有一组同学作了如下概括:

6. 当堂检测,巩固提高

当堂检测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限时限量,独立完成,每组可派一个同学到黑板上展示,各组相互批改。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要注意引导发挥好“培优补差”的功能,引导督查优秀生不但要当堂掌握相关知识,还要完成选做题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深度、广度加以钻研与领悟,为“兵教兵”作好准备。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待教师及时矫正之后,要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对检测不达标的学生要课外进行及时辅导,为他的后续学习扫清障碍,力求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四、自主互助模式实践中的问题和对策

1. 问题设计有效性不足

自主互助学习模式的重要一环是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所以导学问题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导学问题设计得越精准、巧妙,所激起的学生思维波浪就会越强烈、越迅速,就能达到简约、激趣、有效的学习效果。吴松年曾经说过:“设问的价值,在于实现学习的价值,因此必须精心设计。在设问教学过程中,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训练成效是教学功力的体现,教师应该以学生的成功点和成长点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发现学习能力。”所以导学问题的设置必须具有有效性。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设计题目往往具有盲目性、随意性,问题的设计缺乏有效性。那些无效、随意的提问不但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而且会影响教材的整体性和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应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呢?

在问题设计的内容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围绕学习目标,以知识线索来设问。问的是求知能力,问题的答案是学生将要获取的新知识。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与求知能力挂钩。通过问题的探究不但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还能达到新旧知识的链接。(2)问题设计要从知识的常识性和生活化出发。联系学生生活感悟和体验的最近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从理性层面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3)问题设计要把握知识的难度和思维的域度。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设问的指向要明确,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经验范围和思维能力范围,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困难。同时设问要关注梯度,让提问呈现一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阶梯式渐进过程。

2. 课堂讨论缺乏深度

在课堂的小组互助环节中,要求学生对一些探究性问题进行合作讨论并展示成果。在实际操作中,却发现一些小组讨论表面看似热闹,实则效果低下。学生回答的大都是课本中的答案,很少提出独特的见解。代表小组展示讨论成果的基本上是优秀生,一些学困生很少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那如何才能让合作学习能够真正深入而富有成效呢?

教师要加强学习小组的建设。(1)选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是教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实践告诉我们,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協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2)加强小组成员互助意识的培养。要让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学习困难的同学学习,让学习困难的同学把知识也学得懂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平。(3)给学习困难的同学更多展示的机会。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一点一点地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4)转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在学习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个人的成绩不再凸现,而是以小组为单位评价优劣和好坏。对优秀小组要给予表扬和奖励。

教师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氛围应该是民主的,师生在求知过程中应该是平等的。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可以不断地用口头语言和肢体动作暗示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表意见。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作出适当的评价,要注重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之中。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其中去,了解合作情况,指导小组讨论,让小组讨论更充分,合作学习更有效。

3. 课堂趣味性不足

一些教师认为自主互助模式最好上了,就是让学生解决导学案上的问题就可以了,把课堂变成了平淡无味的练习课,题目讲完了,任务就完成了。其實,历史与社会课堂是有血有肉、生机勃勃的。那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充满趣味性,变得灵动鲜活呢?

(1)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媒介渲染气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在情景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的教学艺术效果。在《沙漠绿洲——以色列》一课中,通过播放介绍以色列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视频短片,反映以色列高效农业的图片等,创造出一个个灵动的场景,使课本的知识变得生动、直观、形象,让学生既有情感的体验,又有理性的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的兴趣。

(2)要让丰富的文献资料充实课堂。2012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科书与旧版相比,很大的一个变化就是补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料的选取基本上都是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具有针对性、真实性、情境性,它们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要利用图文资料创设情景,生动地再现历史,使学生置身其中,真实地感受历史,提高学习兴趣。要利用文献资料巧设问题,培养学科素养。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最终目不在于让学生熟知具体史实,而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如论从史出、试论结合的历史意识,热爱祖国、弘扬文化的民族意识等。教师要利用史料进行教学,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习惯。

(3)要让身边的课程资源走进课堂。历史与社会课程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充分发挥教材功能,还要尽可能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身边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自主互助学习模式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我们的课堂成为了学生展示的平台,同学们在课堂上启迪智慧,放飞灵感,张扬个性。真正的教育是有方法可循,自主互助学习模式也在不断的完善之中。只有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并正确运用科学技术和学习新教育理念,将打造生态课堂的口号落到实处,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仙居二中 317300)

猜你喜欢

生态课堂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构建生态课堂,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圆我教师梦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