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认知误区 探寻自然奥秘
2016-05-30冯俐
冯俐
近年来,在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教育标准的模式逐步发展变化,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式逐渐代替了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新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便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它改变了过去基础教育重书本和接受,轻实践和创新的局限,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目标,通过激励学生参与一个个研究性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合作、表达等各项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科学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探寻自然科学奥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一块苹果和一个苹果谁沉谁浮
一次,一位科学教师在做物体沉浮的实验。问我,一个苹果和一块苹果放在水中,谁沉谁浮?我凭着生活经验认为一个苹果肯定沉入水底,一块苹果会浮在水面。于是,不假思索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实验结果却让我大跌眼镜:一块苹果和一个苹果都浮在了水面上。这个实验让我意外的同时更多的是给我敲响了警钟:很多时候,我们都存在头脑里的知识和真实情景相脱离的现象,课堂上如果仅凭我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下结论将是误人子弟的做法。所谓身教重于言教,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师本身要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这个简单有趣又蕴含科学真谛的实验立刻被我作为活动资源,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验课中。
课堂上,我拿出一个苹果和一块苹果,问:“你们先猜一猜,一个苹果和一块苹果在水中,哪个会沉下去哪个会浮上来?”班级中,有90%的同学认为一个完整的苹果会沉下去,一块苹果会浮上来。理由是根据生活经验,大的、重的东西都会沉在水底,小的、轻的东西会浮上水面,而持相反意见的同学仅仅只是猜测,说不出理由。此时,同学们急切想知道答案,探究事实真相的时机已经成熟。我立刻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器皿,开始做演示实验,结果让大多数同学惊讶,但还有个别同学持怀疑态度。我再次请同学们自己分小组做实验,自己动手、探寻事实真相。
“我看见了,但我可能忘记了;我听到了,就可能记住了;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这才是获取知识的正确途径。而科学的本质是实事求是,讲究实证。无论证实还是证伪,都是为了还事实一个真相,这个真相就是科学,这个寻求真相的过程就是科学的过程。因此,对待任何一个问题,我们都应以事实为依据,而不能仅凭已有的生活经验妄加断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更应该具有探究真知的精神,为学生做出表率。
二、橡皮泥球和橡皮泥船谁沉谁浮
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探究性学习永远在教学中,教师永远在引领学生探索真知。
为了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物体沉浮的知识,课堂上,我先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请学生说说平时看到的浮在水面上的东西和沉在水底的东西。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看见过树叶、救生圈、船等物体浮在水面上,小石子、硬币等沉在水底……我不失时机地表扬同学们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接着,我又发问:“为什么有的东西会浮在水面上,有的却沉在水底呢?”有学生脱口而出:“因为有的东西重,有的东西轻。”这是学生凭借生活中的印象得出的结论。我立即问:“那一枚硬币、一颗小石子和一条小船比,哪个轻哪个重?哪个会沉入水底?”学生被我问得面面相觑,又感到很有趣,充满好奇,想等我说出答案。我继续启发同学们说:“你们都玩过橡皮泥。把橡皮泥搓成一个圆球放入水中,它会怎样?”“沉入水底。”学生大声回答。“我如果把这块橡皮泥做成小船放入水中,它又会怎样?”学生答:“浮在水面上。”
“用事实说话”环节到了。同学们分成合作小组,大家分工合作,开始实验操作,并且将几次实验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最后根据数据得出结论。事实证明橡皮泥船是浮在水面上的。此时,我继续追问:“大家想想,物体在水中沉或浮可能与什么有关呢?”一会儿,几个机灵的孩子兴奋地叫道:“我知道了,与它的形状有关。”此时,水到渠成,我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出正确答案:“物体的沉浮与它的形状和在水中所占体积有关,可能与轻重无关。”
将知识学习与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探究事实真相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获得科学的知识,领悟科学的本质,才会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逐步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三、生鸡蛋和熟鸡蛋谁沉谁浮
天文学家卡尔说:“每个孩子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好奇和敬畏。”其实,学生们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引导得法,学生们会发现科学无处不在。
分组实验结束了,可同学们还在感叹着、议论着,看着学生们意犹未尽的样子,我又一次激发同学们的探究兴趣,问:“你们说鸡蛋在水中会怎样?”猜测声不一,这时,一个“小调皮”问我:“老师,你是说生鸡蛋还是熟鸡蛋?”我赞赏地看着他,笑着说:“我也想知道生鸡蛋和熟鸡蛋在水中会有什么不同,有谁能告诉我?”这时,下课铃声响起,我留下了悬念,对同学们说:“老师留下实验题,第一,把生鸡蛋和熟鸡蛋放入水中,结果是什么?第二,在水中加盐,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回家后去动手实验,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测。”两周后,同学们将自己做的实验情况在班级中交流,根据大家记录的数据,得出结论:生、熟鸡蛋在水中都会下沉,在水中加入盐,鸡蛋则慢慢上浮。实验结果让全班同学齐喊OK,我则陷入了沉思:
大自然包罗万象,奥秘无穷,仅仅靠课堂是无法满足同学们的求知欲望的,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到课外去探究。“留下悬念”是把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使科学探究活动突破教学时间的限制和教学空间的束缚,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习得的方法在课外进行探究,这样课堂内外有机结合,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探究性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不同角色,在活动中既不能越俎代庖,剥夺学生实践、体验、探究的机会,也不能放任不管。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多动眼“看一看”,多动脑“想一想”,多动口“说一说”,多动手“做一做”,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探究过程中,真正实现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