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体验活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摭谈

2016-05-30陈健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甲乙表象物体

陈健

数学新课程标谁的要求中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此标准的不同解读中,有观点认为:这不同于数学知识,是个体的感受和体验,是个体经历数学活动在认知方面的自觉或不自觉的一种感性认识。是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从而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而“前体验活动”除了具备其共有的实践性、主体性、感悟性、发展性等特征之外,还具备了体验性和渐进性。

但是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内容的学习,部分学生学习迟缓,操作慢、思维慢,理解困难。即便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补习,教师和学生都付出了很多,但效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追本溯源,主要原因可能有:一、虽然坐在同一课堂里,但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因人而异,而个体的学习理解力也具备个别差异性,因此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不同的;二、学生对知识只是陌生的,缺乏对与新知识相关的事物和现象的感性认识,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这会造成学生不容易找到新旧知识衔接的跳板,导致学生对新知识理解困难;三、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是学生所经历的学习过程不够充分,事物具体表象积累不足,不足以支撑其顺利地开动思维理解新知识。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数学理解水平,从具体表象和活动体验着手,使学生在课前充分经历和体验对应的数学活动过程,不断在体验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和丰富表象,为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抽象和内化,从而开展有效的理解性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课上功夫在课前,以生为本,以“前体验活动”撬动数学课堂的教学。

由于时空的局限性,“前体验活动”又以学生体验活动为主,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10分钟左右。那么该如何让学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积累与新知的紧密联系表象呢?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前体验活动”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目的要明确,找准切入点进行精心的设计。即便是课前的“开胃菜”,我们也要求是精致美味的。

首先要梳理教材信息,把握知识脉络,寻找和知识点紧密联系的具体素材,找准切入点开发出相应的“前体验活动”,“前体验活动”的安排主要是根据课堂学习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决定课时的数量和时间;其次,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做好相关活动素材的准备,使活动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高效性;最后,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具体感知、实践操作、表达演示,凝神冥想等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热情,经历充分的体验活动过程,从而积累经验、丰富相关表象,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学生缺乏相应的经验基础和具体的表象积累,新知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就如同雾里看花,甚至是空中楼阁。在积累的经验充足,丰富的表象充分之后,将会达到量变引起质变的效果,新知识的学习将会水到渠成。

“前体验活动”的设计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已经经验过但体验不深或可能经验过但不是所有学生都经验过的内容,这样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既然是“前体验活动”,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活动就会尤为突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自己玩”“和同伴玩”,进行个性化、多样性的实践,在“玩”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和感悟,而不是简单的获取新知识的结论。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找规律》的学习,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统计、比较等方式发现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一个的规律,但在运用到空档作为中间物体时经常搞不清楚数量关系。究其原因,虽然学生发现了这样的规律,但对于为什么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一个的理解不甚了然。就此,我们设计了一节前体验活动“一对一”,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感受一一对应现象的特征,体会一一对应现象的数量关系,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本节活动设计大致如下:

1.出示课件:观察生活中的一一对应现象的照片,感受课桌和椅子、饭碗和一双筷子、汽车车位和车位锁、斑马线中红线和白线等一一对应的现象。观察、比较后,让学生猜猜它们后面接着会是什么,再请学生说说到底是什么规律,引导学生说清是几种物体,谁对应着谁。

2.摆一摆:让学生在学具盒中任选两种物体摆出这样的一一对应的现象,数一数这两种物体各自的数量,体会一一对应两种物体的数量关系,说清楚谁和谁一一对应。

3.根据实际结果让学生辩一辩:比较类似“甲乙甲乙……甲乙”和“甲乙甲乙……甲乙甲”的情况,说说有什么不同,并找到对应关系并补充完整。

4.摆出“甲乙甲乙( )乙( )”和“甲乙甲乙( )甲( )”这些类型的排列让学生补充完整。

5.凝神冥想:让学生回顾活动的过程,回味一对一现象的特点。

通过“前体验活动”,学生拥有了一一对应的经验之后,在正课的教学中学生很容易与这些一一对应现象联系起来,体会出两端物体之所以比中间物体多一个,是因为最后一个物体少了另外一种物体与其一一对应,自然就多出来了。有了这样的体验,正课教学自然事半功倍。

“前体验活动”没有课业负担,学生参与进来没有压力,评价方式多样性,探究实践出来的都是自己的东西,活动积极性比较高,兴趣浓厚,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前体验活动”中获得的表象对学生来说记忆深刻、获得的体验和感悟也是丰富的,而作为一个“支点”,在课堂学习需要时它们便会厚积薄发,自然而然地提取、抽象、升华……这样的“前体验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关注每一个学生,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前体验活动”不是脱离教材、脱离实际的,而是紧密联系教材和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切入,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在“砍柴”,那么“前体验活动”便是在“磨刀”。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升和毫升》这一单元内容时,以往的教学中总会出现不少学生对升、毫升的容积单位运用不当,估计不同容器的容积时误差过大等情况,究其原因,学生虽然在生活中能接触到,但往往只是停留在“我听说过”“我见到过”这样的层面,没有真正的感受和了解,只是常常在描述中会以大小瓶子来代替,缺乏相应感受,导致在课堂教学中知识的汲取常常浮于表面,理解不深。而这时,必要的“前体验活动”便是本单元内容学习前的“磨刀”。

鉴于学生还未正式学习过容积的相关知识,我们设计了“一千克水有多少”的前体验活动,即一升水有多少。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看一看、喝一喝、倒一倒、凝神冥想等活动初步形成一千克水的体积有多少的表象。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遇到相应的内容,教师稍加引导,学生很容易就能发现一升水原来就是一千克水那么多,并且对一升水有多少的体会会很深刻,还能为后面估计容器容积的大小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一段时间的研讨和探究,我们已经体会到“前体验活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促进学生的理解性学习上有着强大的潜力和生命力。“前体验活动”促使全体学生以更为适宜的状态进行课堂学习,保证了课堂教学目标的整体实现。“前体验活动”和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给我这个“支点”,可以撬动整个数学课堂!两者有机结合,将会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更加精彩!

猜你喜欢

甲乙表象物体
《针灸甲乙经》治疗胃肠病取穴特色探析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透过表象看公式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谈表象积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悬浮的鸡蛋
有趣的“换钱”游戏
甲乙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