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线,放飞童年
2016-05-30赵云肖
赵云肖
摘要:改革开放带来的农村打工潮,推动了社会的经济建设,也为城乡结合处的学校带来了一批特殊的学生——务工子女。因家庭原因、个人性格及社会方面的影响,造成一部分务工子女成为了学困生。作为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这些学困生时时处处给予关怀,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帮助他们摆脱“学困生”的帽子,已成为一个迫不及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务工子女 学困生 转变方法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5.001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农村打工潮一浪高过一浪,一些相对落后的农村人开始大规模外出打工,于是,在发达城市的边缘学校出现了一批务工子女。石家庄市裕华区南栗学校就是这种情况,务工子女占到了学校生源的80%以上。这部分学生的家长为了生存,夜以继日地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孩子的成长教育,致使许多孩子在没有父母的关爱和监管下,受到了社会不良影响的侵害,进而沦落成学困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努力做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工作,还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困生时时处处给予关怀,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用爱的力量帮助他们摆脱“学困生”的帽子,让他们的童年也充满欢声笑语。
一、敞开心扉赢信任
为了和孩子们进行交流,了解其内心世界,除了找学生谈心之外,最好的方法就是学记“交流日记”。学困生大多因为成绩不理想,自卑心理较重,一般不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这时候的交流日记就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法。我从一年级就指导学生写日记,日记的要求只有一条,就是要说真心话。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还有所顾忌,日记的内容不是今天学会了哪些新知识,就是今天遇到了开心事,自己很高兴。为了引导孩子们写自己的心里话,我在课堂上对写真心话甚至是直接指出老师不足之处的同学给予表扬。慢慢地,学生日记的内容开始丰富起来:不仅有快乐,也有忧愁,更有自己的烦恼与困惑。一篇篇稚嫩的日记,一次次真诚的批语,终于打开了学困生的心扉,走入了他们的心理世界,了解了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一种平等、融洽的交流气氛逐渐在班内形成了。看着同学们的真挚的话语,我心中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感,因为我赢得了学生的信任。
二、体验成功激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用恰当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氛围。此外,教师还要经常与学困生谈心,融洽师生间的感情,予以他们必要的鼓励,培养他们的成功感。成功带来的愉快感,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使他们产生新的需要和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应为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用目标来激励他们的进步,让他们在实现一个又一个的目标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语文课的内容多姿多彩,知识面非常宽泛,因此,课下收集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对于务工子女来说,这确是一个难题,她们的家里大多没有电脑。针对于这一点,我把班里的电脑“借给”一些学困学生使用,但前提是必须承担一篇课文的资料收集,而且资料要全面。在讲授课文需要补充资料的时候,“学困生”变成了“小老师”,他们侃侃而谈,向其他同学展示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每到这个时候,我便及时的送上热烈的掌声,让他们也体验到被认可的喜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另外,我在课堂的提问中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注重问题的层次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品尝成功的喜悦;作业设置上允许学困生有选做的余地,注重作业的层次性;在考核评价上注重过程评价,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做一个“成绩优异”的好学生。
三、不断激励找自信
学困生平时很注重人们对他们的看法,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机制中的激励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内在动力,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一个充分利用表彰激励作用的方案形成了:平时我充分利用写日记、班级文化栏、荣誉墙展示学生们成功的作品来激励学困生。每个月底我把有进步的学生召集起来,召开座谈会,学生在会上互相交流了自己进步的历程;接着在班队会上表彰进步学生,给他们颁奖,让他们在班会课上发言,向全班同学汇报他们进步的历程,同学们热烈的掌声给了他们自信和勇气。轮到我们班值周的时候,我还把“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岗值周”“两操检查”的任务交给他们,不仅极大地鼓舞、提高了学困生及其家长的自信心,更使他们成为全校师生关注的焦点。最重要的变化是,这些学困生逐渐得到了同伴的认可,同学们会为他们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鼓掌,让这些孩子从情感上融入了班集体,不再是同学们眼中的“特殊学生”了。看到孩子的进步,家长也喜笑颜开,作为教师,我也深深地懂得要让学困生有进步,既要帮助家长树立自信,更要帮助学生找回自信。
四、正确指导形合力
作为教师,我们都有同感,学困生的家长很难能请到学校来,家长会的时候,他们也不愿和老师多交流,生怕教师的批评。于是我就利用主动上门、电话、家校联系册等形式家访,随时把孩子们的心声和变化转达给家长们,解开家长心结,以诚心、关心、爱心影响并改变家长们。
我在班里建立了一个家长留言册:家长有什么话或是什么问题,如果不方便和老师直接说,就会写在一张纸上,让孩子带到学校,贴在留言册上,我会利用课余时间及时翻看,及时回信。刚开始的时候,家长们几乎没有留言的,我就主动写一些有关教育的小问题、小方法,让孩子捎回去给家长看。慢慢地,留言册上出现了一篇留言、两篇留……渐渐地,家长的话题打开了,沟通的桥梁架起来了。
在我的不懈努力下,家长们的家教方法悄然发生着变化:轻声细语多了,呵斥责骂少了;关心帮助多了,打骂现象少了。家长们和我联系的态度也由小心翼翼、满脸无奈和被动逐渐变成了主动联系、促膝交谈的朋友关系,而我也成了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桥梁,班里的班风和学风也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看到这些,我由衷地感到了喜悦和激动。
总之,教师应给予学困生充分的尊重和爱护,用语言和行为来感化学生,滋润学生的心田。只要我们用心、用爱去塑造学生,一定会给孩子们一个绚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