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实施养成教育

2016-05-30梁乾初

教育界·上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赏识养成教育学习习惯

梁乾初

【摘 要】俗话说:“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注重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然后提出了对学生实施养成教育的五大策略。

【关键词】养成教育    学习习惯    行为习惯      赏识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在十几年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我发现经常出现如下情形:有些学生的行为时好时坏,缺乏一致性;有些学生虽有决心养成良好的品质,但不能保持持久性等等。解决此类问题,我觉得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在教学过程中,虚心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敢于创新,并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注重其心理体验,取得了一定成效,并有了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当前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

(一)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差。目前的乡村学生也和城市学生一样,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受到家庭长辈们长期的溺爱,形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使得相当部分学生的依赖性强,独立自理能力差。主要表现在:在家里自己的事情不能自己做;不能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想买什么就一定要买,没有商量的余地;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只要自己有兴趣,不管对自己有何不利影响等。

(二)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比较突出。学生在家中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的迁就和宠爱造成了学生心理个性的畸形发展,而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犯了错后不知反省,反而把责任怪到别人头上……

(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教会学生认知是学校的功能之一,但从现状看,有的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有的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甚至有的学生基本技能难以达标。

因此,小学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对学生进行纪律约束和思想引导的养成教育,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塑造学生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实施学生养成教育的措施

(一)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开展养成教育。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最容易显露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因此,教育者必须有意识地从这些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今年我所带的班级有个学生,人很聪明,脑子转得快,嘴巴也挺勤,什么疑难问题都会请教老师,但他就是有个小毛病——干什么事都很马虎,写错字,抄错题,有时简单的数学问题都会做错。于是,我常常请他帮本组同学检查作业,做一些必须要细心才能完成的事,他完成后,我在班上表扬他能细心认真地完成工作;在平时做作业时,我要他先认真地看题目,找出问题,然后再动笔。后来这个同学逐渐改掉了粗心的坏习惯,做什么事情都是先想好再做。可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锻炼学生,有意识地让学生做一些看起来似乎不能完成的活儿,但是只要告诉他注意什么,防止什么,锻炼的次数多了,学生就会改掉自己的毛病。

(二)养成教育要从关键期抓起。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养成教育“之计”就在于新生入学阶段。一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大门,对学校环境还不是很熟悉,管理起来也比较容易。这时的学生就如同刚煮的花生糖,可以捏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但是等花生糖凉了,再想改变形状就难得多,甚至会造成破碎的结果。比如前几年我教的一年级有个学生总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我刚接手班级,了解情况后,马上采取措施,在人赃俱获时单独对她进行说教,举例子告诉她这样做的危害,并联系她的父母共同对她监督,后来她的这种行为就慢慢改过来了。如果当初我没有及时对她进行说教、监督,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不管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务必把握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紧、抓好、抓细、抓实、抓小、抓早。

(三)课内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小至课堂上的一个坐姿,大至学习某类固定课型的学习方法,我们都要把养成教育贯穿于每一堂课的教学之中。上课时,如果有学生开小差,任课老师要有意识地采取适当方法予以引导;有同学做小动作,老师要下意识地走到该同学身边或者给他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直至其专心听讲。在学生听课过程当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学生对行为有了一种参考标准,学习自然就有了目标;学习有了目标,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难培养了。

(四)课外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常言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举止不文明、不规范即属于没有规矩。如何让学生的行为文明规范呢?主渠道在课外,而主方法在于多示范、多指导。另外,要多开展一些活动,在活动过程当中,一旦发现学生有乱扔瓜皮、果壳、纸屑、零食包装袋等不规范或不文明的行为等,我们每位老师都要不厌其烦地进行教育。只有长期坚持不懈地教育、引导、培养,学生才会逐渐内化为自身的文明行为,才会逐渐提高自身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注重赏识,激发热情。“肯定”能带给学生自信,因为孩子在得到肯定时,才会发现自身的优点,才会充满自信;同样,孩子们的自信也是在成人的否定与批评中丧失的。我在批改作业时从不轻易画“×”,如果学生的作业出现错误,我就用“〇”表示,待学生独立修改正确后再改成“√”。我在课堂教学中也从不随意否定学生的回答和建议。例如,在一次课堂上回答问题时,梁棋柠同学由于听错了一个关键的词,结果把整个问题都理解错了。在这种情况下,我没有否定他,更没有批评他,而是热情地鼓励他,并让全体同学为他鼓掌,从而保护了他的自信。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不仅上课认真听讲,而且积极回答问题,一学期下来,他从一个中等生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同时他也养成了认真听课、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一个好的习惯会让人受益终生。这句话道出了习惯对于人的重要性。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怎样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促进学生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做的事。

猜你喜欢

赏识养成教育学习习惯
用心感受,用爱教育
“赏识”催开作文花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西部城乡结合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