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实施有效备课
2016-05-30杨海霞
杨海霞
【关键词】 新课改;备课;教师;教材;集
体备课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2—0073—01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它强调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与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关注个体的差异,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那么,在新课程下我们应该如何备课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是备课的主体,备课先要备教师
1. 教师应充分认识备课的真正价值。备课不是简单的书写教案。有些教师,对教过的内容已经很熟了,认为没有必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写备课笔记上,把备课看作是一种无效劳动。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备课,我们使用的教材在不断优化,而且学生年年在变,也就是说去年的教学设计未必适合今年这个班的学生。所以备课不是机械地写教案,它是每堂课实施教学的策略,不同的教育对象所实施的教学策略是不同的。因此,我们的备课不是一种耗时耗力的无效劳动,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必然手段。
2. 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本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作为教师,我们要研究新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要非常熟悉要教什么,怎么教;考试考什么,怎么考。只有掌握这些信息才能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其次,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加强交流,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二、备课要用好教材
有效备课是解读教材、超越教材的创新。我们在备课时要多角度钻研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要备好课,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首先必须与教材进行深入的对话,备好教材,把“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师不仅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科知识,还要做到融会贯通,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创造性地组织教材,引导学生打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将生活和书本知识融为一体。
用好教材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读懂教材的编写意图。熟悉教材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只有熟悉了教材之后,教师才能真正掌握要教什么。其次,教师要弄清楚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材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好地把握如何教。如果教师把握不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那就像大海中的航船没有了方向,最后导致教师和学生都很累,而且教学效果也不好。最后,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即考情和学情)有效地整合教材。一本教材放在我们面前,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掌握所有的知识,正确的做法是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弄清主次。
三、备课要研究教学的对象
1. 备课要充分研究学情。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因而备课不要脱离学生的起点能力,很多的备课往往只备教材不备学生,不考虑学情,从而定位不准。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活动能力、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等。在备课行动中基本掌握学生能够达到的能力基础,部分学生的能力倾向和能力水平。要根據学生的能力特征,在教学设计中,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环节。备课备学生和备教材同样重要,因为只有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才能行之有效。所以,备课要全面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全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 备课时应充分考虑“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备课实际上是一种预设,而现实告诉我们,“生成”才是真,到了课堂上才知道真实情况,这就存在一种“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偏差。因此,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课堂上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并制订好相应的对策。这样上课时,遇到特殊情况才能游刃有余。
四、加强集体备课,强化优势互补
集体备课是建立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之上,同学科的教师,因为教同样的内容,对课标有自己个性化的解读,对教材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对教材难点和重点处理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方法,因此集体备课能够让每一个教师都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师在倾听同事的发言时,会产生更多新的思路,便于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学生活动方式等内容,不断完善自己的备课。每次集体备课可由一个教师主讲,其他教师共同解剖分析,形成共识再个性化实施。因此,教师应当把自己有个性的备课和集体备课融合起来,从而上出既有特色、质量又高的好课来。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