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用、叠用与混搭

2016-05-30谢晓明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6年2期
关键词:破折号省略号问号

谢晓明

问号是常用的书面标点符号。通常情况下问号用在句子末尾,表示疑问的语气(包括反问)。例如:

(1)教育对文化的发展有哪些作用?

(2)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注意吗?

一个句子末尾是否使用问号,与句子里是否有疑问词(如“谁”“什么”“哪儿”等)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句子不表疑问语气,句尾不能用问号。例如:

(3)谁爱去谁去!

(4)我不知道那是什么。

以上是问号的常规用法。书面语里,问号还有一些非常规的用法也值得关注。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问号独用。指问号没有依附于其他语言成分一起使用的情况。

①表示书写者的疑问,独用的问号用引号标示。例如:

(5)姑娘半年内连发三封信,陈建和按着邮戳日期排列:第一封信写“陈建和,你好吗?”连标点8个字;第二封信写:“?”只是一个问号;第三封信写:“再见,你和你的幸福”,这是最后的一封信。(《边防军人的情怀》)

②表示某种带疑问的表情,独用的问号也用引号标示。例如:

(6)“当归,当归好吃么?”我问。他睁大了眼睛看着我,眼睛里也是个大“?”。(《写在林巧稚大夫塑像前》)

③表示表述者(一般是作者)对问号前的内容还存有疑问,独用的问号用圆括号标示。例如:

(7)我记得主人公在与他的恋人——好像她是一个没有文化的洗碟女工(?)——谈话时,双手紧紧握住了她的手,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张炜《柏慧》)

④表示作者对问号前的内容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独用的问号也用圆括号标示。

(8)一条小河环绕着这美丽(?)的乡镇。(陈世旭《将军镇》)

(二)问号叠用。有时候为了加强疑问语气,也可以采用问号叠用的形式。可以叠用两次,也可以叠用三次。例如:

(9)夏天义说:“你咋啦?你咋啦??”文成不敢插话了。(贾平凹《秦腔》)

(10)这样做不但直接打击了美国人的经济,还拥有了自己的资金来源,何乐而不为???

问号叠用的形式已经较为多见,特别是在网络语言里。有些作者为了强化疑问的语气,甚至还叠用三次以上。古人云:事不过三。因此,问号叠用最多以三次为宜,再多就是画蛇添足了!

(三)问号与其他标点符号的连用。问号与三种标点符号的连用需要引起注意,正确使用:

①问号与叹号的连用。当句子包含疑问、感叹两种语气且都比较强烈时,问号与叹号可同时使用,一般问号在前,叹号在后。例如:

(11)女人暴跳起来:“打狗做啥?!狗惹你了——”(许开祯《向西向西》)

(12)那是在客人面前双膝跪倒,双手捧着一杯酒,高高举起,顶在头上,可以说是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你还能不喝吗?!(李佩甫《羊的门》)

②问号与省略号的连用。有两种情况省略号与问号可同时使用:

A.表示听话人没有听清对方的言辞,或表示听话人在没有弄清说话人的观点、意图时,因心有疑惑而不便及时接话的情形。这种用法都是省略号在前,问号在后。例如:

(13)“我觉得你是还没拿定主意究竟是大查,还是小查,究竟是彻底地查,还是一般地查。”“……?”李高成心里又是一震,“那你觉得应该怎样查?”(张平《抉择》)

B.当省略号前的句子表述完整,且表示疑问语气时,句末使用问号,省略号既可以用在问号后,表示语气的延缓,也可以用在问号前,表示语音的断续或延长。如果省略号前的句子表述不完整,但又需要表达疑问语气时,可在省略号后再用问号。例如:

(14)“贵姓?……”

“敝姓钱。”

“哦,久仰久仰!还没有请教台甫……”

“草字阔亭。”

“高雅高雅。贵处是……?”

“就是上海……”

“哦哦,那好极了,这真是……”(鲁迅《论讽刺》)

上例,“贵姓”用于询问姓氏表述完整,省略号用在问号之后,表示语气的延缓,而“贵处是”表述不完整,省略号只能用在问号前,先用来表示语音的延长。

③问号与破折号的连用。破折号与问号的连用在形式上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但有功能上的分工:问号表示疑问语气,破折号表示语音的停顿或延长。如果以表现疑问语气为主,则问号在前,如果以表现语音的停顿或延长为主,则破折号在前。

(15)“大家?——”江玫把书抱在胸前,沉思起来。(宗璞《红豆》)

(16)一个粗哑的声音在喊叫:“师傅——丁师傅——你在哪里——?”(莫言《师傅越来越幽默》)

猜你喜欢

破折号省略号问号
问号君
省略号来了
留意文中破折号,它对解题很重要
破折号的作用
冬天的枝条是破折号
问号和叹号
火爆的破折号
问号处的数
难缠的“小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