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浅议
2016-05-30李佳玉
李佳玉
摘 要:本文简要论述了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旨在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思维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个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阅读现状;阅读能力;阅读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呢?
一、数学阅读的现状与分析
现状:数学课上,当学生做完作业离下课还有一段时间,老师提出:先做完作业的同学自己看一会儿书,此时98%的学生都拿出的是《小哥白尼》、《我们爱科学》等一系列的读物,只有极个别孩子会主动看一些数学方面的资料。老师又提出:能不能看一些数学方面的书。学生没法,只好拿出数学类书阅读,但有一部分孩子虽然把数学报放面前,但眼睛看着别的读物,还有的学生也无心读,只是快速地翻阅,至于看懂了什么,他自己也說不上来。
分析:数学读物具有枯燥、抽象、复杂等数学属性,确实没有别的读物来得那么吸引孩子,它缺乏动人的故事情节,鲜艳的色彩,也没有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自然不会积极地投入数学阅读。
这些现状说明小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能力弱,许多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过强,学法呆板,导致了数学基础差,害怕学数学的恶性结果。调查、分析、追述根源就是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弱,可见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而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前提和保障。
二、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1.开展“数学阅读沙龙”,营造阅读氛围
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培养习惯的基础。为了营造氛围,教师可以开展“数学阅读沙龙”,规定每周某段时间专门进行数学阅读,让学生带一些好的数学读本、数学杂志(如:学习指导报、小学数学报)到学校,和其他同学交换阅读,并交流读书心得。如介绍一道新颖题;介绍一种解题的好方法;讲述一位数学家的感人故事……渐渐地,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了,上数学课的热情高涨了,知识面也拓宽了。
2.充分利用课外数学阅读材料
课外阅读材料是指附于教材之后的数学小史料以及数学小知识等.这些材料主要是针对教材中的重要数学概念的背景介绍、知识延伸和实际应用。材料中往往包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解题技巧。如新教材中,学习完负数后,教材就有“你知道吗?”的内容,介绍了《九章算术》中记载的,我国古代使用负数的情况。还有学习了时、分、秒后,教材介绍了“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用一种滴水的器具来计时,名叫沙漏”。一方面介绍一种古代计时工具,同时还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激励的评价语言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教师的教学言行将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些引导性的或富有激励的评价语言将显著地提高学生数学阅读的积极性。如:(1)你读得真仔细!(2)你懂得的数学知识可真多!(3)通过阅读,你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4)再仔细阅读,从下往上看,你还能发现什么呢?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1、阅读的自觉习惯。
要培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首先要让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设置思维陷阱在教学中起到了特定的作用,通过设置思维“陷阱”,激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辨析、比较、发现错误、进而修正错误,最终获得比正面的直接的学得更牢固的真知。
深刻体会到了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就应该让数学阅读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因为数学阅读无处不在,时刻需要数学阅读。数学学习遇到问题时,不应急于动笔开始解答问题,而是自觉地阅读,静下心来,仔细地阅读问题,在大脑里理解、分析问题,理清思路后,才开始解答问题。于是刚开始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动笔解题前两分钟,仔细阅读,然后说说你通过阅读,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你打算如何解答。逐步形成自觉的数学阅读习惯。自觉地阅读习惯一旦养成,将会大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同时必将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2.阅读的动口习惯。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数学学习,特别是一些概念定义的学习,动口阅读可以大大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在阅读时重点注意概念定义中的关键字,可提高声音读,以此来引起学生自己的注意,刺激的记忆系统,加深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在教学揭示出小数的性质后,让学生读一读小数的性质的内容,然后问学生,应该注意哪几个重点词语?并让学生举例说明为什么?学生自己会自觉注意到这一性质中的两个重点关键词:“小数”、“末尾”。学生加强理解是在小数的末尾(而不是整数的末尾,也不是小数的中间),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才不变。此后,学生在阅读这一内容时,就会重点有意的读出这个关键字,加深了对小数性质的理解,使知识内化。
3.阅读的动脑习惯。
动脑习惯是数学阅读时极其重要的习惯,积极动脑贯穿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思考是对输入大脑的阅读文字信息的识别与加工。阅读中必有思考,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导学提纲或阅读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学生就会有目的地完成阅读。
如:有位老师在教学《认识比》时,在揭示了比的意义后,教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的内容,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完了以后,教师先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阅读,你知道了比的哪些知识?等学生说完后,教师又提出几个问题来反问学生:通过阅读,你认为比和除法、分数又什么关系呢?你是怎样理解的?把你理解的内容和同座位交流。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从而让学生自己在阅读思考中掌握知识点,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要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在小学阶段教师从数学阅读习惯的培养抓起,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最优的阅读习惯,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思维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个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