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全球化视野下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2016-05-30彭贝妮

校园英语·中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文化教学真实定势

【摘要】通过着重探讨高等院校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指出当前的文化教学形势不容乐观;对文化的忽略会导致文化休克或文化冲突。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导入文化教学,以及在具体语境下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关键词】文化教学 定势 真实 比较

长期以来,语言学着重研究语言本身,而忽略了语言和人类社会环境以及人类文化的密切关系。因此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是培养“纯语言能力”,即能够造出一些意义正确,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仅仅拥有这种能力不足以保证人们顺利交际。对交际能力的研究表明,交际能力不仅包括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语言能力,而且包括对和语言使用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充分了解和掌握,即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人们常说,要掌握两种语言,必须掌握两种文化。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理应涉及到文化方面的教学,以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首先,我们要对文化大体上进行划分。一般说来,主要有三种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语言具备文化的基本特征,属于制度文化。和文化的其它方面一样,语言不是通过遗传而是通过后天习得而来的;语言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受到一定规则的严格制约。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某一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一面镜子,它促进其它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因此,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目的语的文化,就不可能很好地学习这门语言。所以我们应该关注不同文化的差异;在接触一门语言之前首先了解这种文化;学会从另一文化的视角来说明该社会行为;加深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彼此更深层次的了解,消除不必要的误会。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文化休克和文化冲突。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四种技能——听,说,读,写。虽然中国的老师和学生们早已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逐步发展这四项技能。然而,结果却不那么令人满意。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以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在文化教学中运用真实场景的语言材料;其次,善于发挥外教的长处;第三,从公正、合理的角度来分析中西方文化;第四,更新我们固有的英语学习方式。要了解学习者的需求和兴趣,我们必须进行需求分析调查。

多媒体手段比如电影电视剧及网上图书馆和慕课也提供了文化教学很好的途径,因为它们从多个方面和角度展示出目的语丰富多彩的文化。在外语教学的环境里,学生会经常就他们所观看到的语音材料中反映的外国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下面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在看过美剧“实习医生格蕾”之后,学生们会对美国医疗制度和医院有一个大体上了解。同样,透过另一部英国BBC纪录片“私房药”,我们能够学会用一些常见的简单中草药和蔬果来解决生活中的小病痛。多媒体手段在外语教学中的灵活运用,比传统的黑板板书更直观生动而且有效果。在外语教学中,学生们并不是孤立地学习目的语相关的各种文化,他们也需要借助于母语的帮助。美国著名语言学家Stephen Krashen在叙述语言学习时提出过“理解输入”的观点,意思是知识面越广,理解力就越强。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当遇到一些带有浓厚文化色彩的词,老师可以对此作出详细的讲解,并联系自己的母语文化的实际情况作对比。例如遇到coffee这一词,老师就可以给学生说明目的语的人什么时候喝咖啡合适,同时也可以将中国人的传统饮茶习惯和禅意与之相对比,包括太极和中庸和谐的思想,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该词汇。

当我们将本国文化与目的语文化进行比较时,不能够忽视这样一个现实:我们原有的学习方式对于我们更有效地进行外语教学起着一定的阻碍作用。学生们习惯于死记硬背。教师在课堂里拥有绝对的权威。许多老师很少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学生们也只是期待从老师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即使他们有发言的机会,他们也怕说错了丢脸。

在这样的情形下,任何有效的文化教学方法都只可能以失败告终。比如说,当外国真实的学习材料在课堂上使用时,许多中国老师会不自觉地跳过一些他们认为不相关或没有用的部分;当一种新的教学法,比如交际法,不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很明显的教学效果时,师生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放弃这种方法。

因此,我们应该调整目前的学习方式。大学生、外语教师以及外教,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强磋商。当然,学生们对文化知识的充分掌握,并不能保证跨文化交流能顺利进行,必须加强在实际生活中的灵活运用。老师可以布置给学生们一些与当前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让他们进行有意义的交流活动,比如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游戏以及戏剧表演等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相关的社会规则。老师应该扮演的是学习促进者的角色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他应是友善而有耐心的,对学生们的疑问应该及时解答。

总之,外语教师应该记住这一点,语言不是处在真空中,而是社会的产物,交际也是一种社会的行为。大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提高应与他们的文化能力发展齐头并进。另一方面,文化教学不仅仅是熟悉和领会不同的社会政治和宗教等环境,它也包括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学林出版社,1983.

[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李照国.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

[5]许力生.跨文化交际英语教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彭贝妮(1981- ),女,硕士,湖北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语篇分析,跨文化交际。

猜你喜欢

文化教学真实定势
排除统计问题中的定势效应之“雷”
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应关注的两个问题
浅析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以处理“圆周运动问题”为例谈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对策分析お
美剧情节越来越“真实”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
加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破除四种思维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