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
2016-05-30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6年2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玉”始于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钟鼎文。中国先民曾造出从玉的字近500个,而用“玉”组的词更是不计其数,如以玉喻人的有玉容、玉面、玉女;以玉喻物的有玉膳、玉食、玉泉;以玉组成的成语有金玉良缘、珠圆玉润、抛砖引玉等。此外,人们还相信玉具有一种超自然的能力,认为人只要佩戴上玉器,就可以防御邪气的侵袭,驱灾避祸,《红楼梦》中贾宝玉佩戴的“通灵宝玉”正是如此。由此可见,对玉的喜爱在中国人的心中,早已扎下了深深的根。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玉部》中这样解释:“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尊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折不挠,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絮之方也。”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说,玉是美丽的石头,共有五种美德:润泽而温和,是仁人的比方;从外部观察纹理,可知内部真性,是义士的比方;玉声舒展飞扬,传播而远闻,是智士的比方;百折不挠,是勇士的比方;锐廉而不奇巧,是廉洁之士的比方。
在上图的甲骨文中,我们可看到古人将三块美玉用一根丝绳连起来,表示“玉”,其字形与“丰”字相似。金文、篆文则省去上下两端的线头,字形与“王”字相似。楷书则在“王”字上加一点指事符号,使其变成指事字,与“王”有别。
漫漫五千年,玉文化早已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国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玉的“五德之说”也因此广泛流传;除此之外,“玉”还与君子结缘,从此,玉文化中便包含了“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干戈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和“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洁气魄等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