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理念的思考
2016-05-30杨宗建
杨宗建
摘要:理解和把握“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精神和要义,必须深刻认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这五大理念是“十三五”规划建议和“十三五”发展的思想灵魂。
关键词:“十三五”;经济发展;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21(2016)02-0077-0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1](P8)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发展理念问题,在关于《建议》的说明时说,“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古人说:‘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1](P48)。因此,《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以这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对《建议》进行谋篇布局。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因此,我们必须深刻领会这五大发展理念。
(一)创新发展理念
为什么要把创新发展理念排在五大理念的第一位?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其实,在“十二五”时期,我们已经把创新上升到经济社会核心位置。依靠创新,我国的超级杂交水稻产量超过1 000公斤;依靠创新,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时速达380公里,达世界先进水平,走出国门步伐加快,带动相关技术持续发展;依靠创新,探月工程、卫星应用、智能电网、3D打印、智能机器人、先进生物制造等领域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抢占了国际竞争制高点,等等。
因此,这次《建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1](P8)如果对这一段话细加思考一下,我们应该理解这么三层意思:一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在党的正式文件里从来没有出现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第一次。二是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什么叫核心?核心就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东西。《建议》不仅把创新置于理念首位,而且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我国发展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三是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也就是说,创新不单单是国家一切工作需要创新,也是党的一切工作需要创新的。
(二)协调发展理念
之所以要把协调发展作为“十三五”时期的重要发展理念之一,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国在协调发展中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在今天的中国,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差距,用不着再举太多例子来说明,先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走一走,再到西部农村看一看,情况就很清楚了。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胡鞍钢在2001年就有“一个中国、四个世界”的说法,即“第一世界”是上海、北京、深圳等高收入发达地区;“第二世界”是大中城市和沿海上中等地区;“第三世界”是下中等收入地区;“第四世界”是中西部贫困地区。十几年过去了,“一个中国,四个世界”的状况有所改变,但是可以说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2014年,我国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人均GDP水平都超过1万美元,但云南、贵州等中西部地区的人均GDP仅在4000~5000美元左右。正因为如此,《建议》提出,“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1](P8-9)
(三)绿色发展理念
《建议》指出,“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1](P9)绿色发展理念,《建议》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六个方面展开。
第一,明确“一个目标”。目标就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贡献。
第二,规范和探索“两个试点”。第一个试点,是建立统一规划的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这个已经在做,下一步要进行规范统一。第二个试点,是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这项试点,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影响农民收入为前提,休耕不能减少耕地、搞非农化、削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急用之时粮食能够产得出、供得上。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有轮作休耕制度。
第三,建立“三个体系”。第一个体系,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第二个体系,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第三个体系,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这个治理体系是以市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的。以县为单位是一个新的提法,尤其是离任审计,把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审计和绩效考核连在一起,形成一个空间治理体系。
第四,形成“四个格局”。就是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其中,自然岸线格局是第一次提出。什么是自然岸线?自然岸线指的是天然水体的岸线。生态专家认为,自然岸线应该基本维持过去自然形成的状态,不要有过多的人为改造。自然岸线一旦破坏,则无法恢复,再恢复也不会是原来面貌了。自然岸线经过几千年形成,经过潮起潮落的侵蚀,自然界赋予了它特殊的生态意义。人为去破坏、干扰、变动自然岸线,不但会引起自然灾害,而且红树林、珊瑚、鱼类等生物可能也会消失。之前,为了给人类提供方便,如防止堤岸坍塌、利于航道稳定甚至所谓美化环境等,对岸线进行固化,其自然属性遭到人为干预和破坏,随之一些鱼类产卵场破坏,水质净化功能丧失,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谓花冤枉钱办蠢事。
第五,实施“五大计划”。第一个是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第二个是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第三个是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第四是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第五是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
(四)开放发展理念
《建议》指出,“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1](P9)可以看出,《建议》提出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制度性话语权是在党的正式文件中第一次出现的一个名词。因此,首先要理解什么叫制度性话语权。所谓的制度性话语权,指的是制度、机制层面的话语权力和现实影响力。话语权力是指说得上话,现实影响力是指说了有用。话语权很重要,中国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是制度性话语权的中国实践,是中国制度性话语权的生动体现,也是制度性话语权的重要尝试。
改革开放初始,中国无论是加入WTO还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这些组织都由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掌握话语权。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已经不是30多年前的中国了,现在的中国经济总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二。13亿人口大国的市场优势,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不重视。2015年10月,93岁高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带着他的新作《世界秩序》参加“2015京城国际论坛——世界秩序与中国角色”时,站着对参加论坛的所有嘉宾就说到,中国是世界秩序不可或缺的参与者。
习近平在2015年10月中旬的政治局围绕全球治理的集体学习后说,不仅要看到我国发展对世界的要求,也要看到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期待。因此,这几年,中国在制度性话语权方面主动作为,并且取得了成效。具体来讲,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亚信峰会上迈出了制度性话语权第一步。当然,将来会拥有更多话语权的。制度性话语权的成果之一,就是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什么是利益共同体?通俗地讲,双方签协议,把各自利益捆绑到一起,“1+1大于2”,这是现在国际关系、地缘政治中主流做法。比如,以美国为中心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简称TPP),还有大家熟悉的欧盟、东盟等;像中国参与的上海合作组织也算。未来,我们拥有更多话语权的可能会是“一带一路”战略。中国率先提出“一带一路”的大战略,其建设涉及65个国家、44亿人口,必将影响全球的生产布局、投资布局、贸易布局。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值约4.5万亿元,占同期中国外贸总值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一带一路”的创新之处在于,以往的利益共同体都把价值观趋同作为这个地区性组织的“黏合剂”,美国、欧洲等西方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欧盟等都是这样。而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则改变这种通行规则,同时又在全球经济治理平台上提高中国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开启制度性话语权的新模式。
未来五年,《建议》还提出,“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促进全球经济平衡、金融安全、经济稳定增长。积极参与网络、深海、极地、空天等新领域国际规则制定。”[1](P31)也就是说,除了中国自己主动作为外,也要参与由国际组织倡导的一些新领域国际规则的制定,发出中国声音,表明中国态度,体现中国作为。
这里,我们不妨说说网络、极地两个国际规则制定的问题。在网络国际规则的话语权方面。目前世界上,中、美两国在互联网产业领域占据了重要的优势,在参与国际互联网治理方面,中、美等大国在制定网络标准、网络行为准则、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网络国际规则方面,有重要的话语权。2014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给大会发了贺信。原因在于:一是这是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又在中国的浙江省嘉兴市的乌镇举行,我们是东道主,所以要发贺信;二是更重要的也是中国要有话语权。习近平在给大会的贺信中说,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携手努力,本着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原则,深化国际合作,尊重网络主权,维护网络安全,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习近平在访问英国时也谈到网络安全、网络犯罪问题,这也体现出我们希望在制定网络国际规则方面,中国有重要的话语权。
关于极地规则的话语权问题。极地规则,是指在南极和北极地区,各个国家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规则。也许有人会问,我们离极地很远,为什么要参与极地规则的制定呢?事实上,尽管中国在北极和南极不拥有任何主权,但国家在“十三五”期间提出要积极参与极地规则的制定,是基于现实局面的诉求。大家知道,随着全球变暖,由此导致两极冰层消融,可能会带来海平面的上升,给中国的上海、香港等沿海城市的发展带来重要影响;也可能会带给全球更多的极端天气,将进一步影响到农业生产甚至粮食产量的问题。从国家的角度上说,在制定极地规则不能没有中国声音,因为我国也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
(五)共享发展理念
对于坚持共享发展问题,是“十三五”规划中写得有新意的、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部分。作为普通百姓,也很关心共享发展问题,关心自己在发展中能够享有什么。确实,我们的发展绝对不应当只是少数人的发展,绝对不应当只是部分人的发展,绝对不应当只是城市人的发展,绝对不应当只是城市里的流光溢彩的发展,而应当是惠及中国每一个人的共享发展。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因此,《建议》提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1](P9)。
我们在理解五大发展理念的时候不能仅仅单一地、一条一条地去简单理解,而是应当把五大发展理念当作一个统一的整体。因为,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如同古人所讲的金木水火土“五行”,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都是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五大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科学理念,是我们党在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问题上的最新认识,是我们党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最新成果,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指南。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仁达方略管理咨询公司.解密:新常态下的“十三五”[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5.
[3]王国刚,董裕平.“十三五”时期的中国金融体系改革建议[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4]忽培元.从“一五”到“十三五”历史的跨越[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文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