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多维协同学习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2016-05-30林路生黄晓丽邱文锋陈丹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1期
关键词:学习模式大学生

林路生 黄晓丽 邱文锋 陈丹霞

摘要:在信息网络化时代下,大学教育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强烈冲击。为确保教学质量,除传统教学模式亟需适应性调整和变革外,大学生学习模式必须转变:由基于自主探索学习基础上向开展团队合作学习转变;由知识获取向知识应用和创新转变;由单科一过性学习向多学科整合终身学习转变。而多维协同学习模式正是满足大学生学习模式转变需求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大学生;多维协同;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234-02

大学生学习模式是大学生求学目标、高校人才培养平台以及教师引导三者互动作用的结果,也是构建大学生学习模式的逻辑基点。[1]目前学习模式大致分为:师生授受学习模式,探究与问题解决模式,专题合作学习模式和独立学习模式。多维协同学习模式则是以上四种学习模式的融合。多维协同学习模式是在充分利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补足其知识流向单一等不足,吸纳尽可能多的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学生群体自身力量,拓展和开发多种途径更有利于学生将需要汲取的知识高效传入和输出,以期达到最优学习效果的模式。

一、多维协同学习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内在逻辑

20世纪70年代初,由德国哈肯创立的协同学是研究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规律的新兴综合性学科。协同系统是指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能以自组织方式形成宏观的空间、时间或功能有序结构的开放系统。多维协同学习模式以该理论为依据建立主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系统。通过协同好教学与学习过程中所涉及要素的关系,如学科知识、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产生协同效应,使得系统内部个体之间协调、同步、合作和互补,从而使得知识网络纵横相通,相互渗透,而身在系统中的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最大化的提升。其次,从知识转移理论来看,知识转移能够实现是因为个体之间或者组织之间存在着知识差距。因而,只要存在知识梯度和适当的外部激发条件,知识转移就会发生,并且得以在不同层级之间进行。知识转移始于初始知识转移源,随着转移过程的进行,知识逐渐被潜在使用者采用,新的使用者变为潜在的知识供给者,可将其视为知识转移源的一个分子,如此形成多维的转移方式。[2]多维协同学习模式的内在逻辑:第一,任何两个个体之间始终存在知识差距,因而产生知识双向多次流动的可能;第二,知识的原貌可以通过对不同个体对知识理解的整合来得以真实呈现,而且参与整合的个体和次数越多越有可能复原知识的原貌。

二、多维协同学习模式的实践需求

我国现行的教学模式仍以传统讲授为主。知识传递从教师向学生的单向渠道,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学习兴趣不高,专业教学目标很难实现。[3]首先,传统的学习模式往往导致学生过度依赖老师而学习主动性不强,进而缺乏明确学习目标。其结果往往是学生过分重视分数,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忽略学习过程中能力的提升。其次,教师的强势主导和学生弱参与度,使得师生的互动和交流难以为续。第三,学生群体内部过分强调个体学习方式,使得以小组或团体学习方式较少。第四,学校管理人员、辅导员等参与学生学习指导少。大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是形成学习质量的根本和核心。因而整合大学生学习资源形成以学生群体为主的学习共同体对于多维协同学习模式而言尤为重要。构建多维协同学习组织的目标是促进成员全面成长,学习、分享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团队内部优势个体,实现多层次的知识传递的渠道,共同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学习共同体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话和交流,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使得学生从被动消极参与状态转化为主动积极探索的学习状态。团体内部更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能形成平等、互助、对话式的持续学习关系,充分发挥其集体智慧和群体动力作用。

三、多维协同学习模式的构建

(一)基本组织建构

根据笔者所在学校某学院所实施的多维协同学习模式经验,该模式有四层组织架构及一个核心纽带。首先,多维协同学习模式最底层架构基于传统教学模式。即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差距形成了多维协同学习模式的最基本架构。第二,而相同时间、地点和教师授课而言,在同时进行学习的群体之中自然形成的接受知识的差距。根据所授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力不同,自然在学生中形成知识差距。相同外部环境,如同时开始相同课程学习的学生个体对知识学习理解和接受的差距造就了同年级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基本动力。这是多维协同学习模式的第二架构。第三,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在相同课程学习结果之间的差异构成了多维协同学习模式的第三层架构。第四,完成实习的学生与其他低年级之间也形成了理论和实践的差距,构成了多维协同学习模式的第四层架构。最后,以不同年级优势学生组建学生学习中心作为核心纽带连接这四层架构,使班级、年级、主管辅导员及院系之内学生管理系统关系密切,从而成为一个更为紧密的整体。

(二)基本知识架构

传统的教学进展中,教学大纲就是对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习的基本架构。通过文字堆砌的教学大纲难以向学生展示基本知识的全貌。多维协同学习模式通过具体优势学生对比各科目教师授课,定期对所授范围自行梳理和复述,继而制成录像、录音、文字和图片等储存并通过网络等方式传播。这样更能生动、完整地描绘出所学专业的知识全貌。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考完某一学科后很少再有机会系统学习和总结该学科。多维协同的学习模式恰恰弥补了这个不足。比如,笔者组织25名考研成功的学生针对内、外科和妇产科进行系统梳理并形成思维导图和视频。这对知识梳理同学自身和后继学习者都有很大的提升。

四、多维协同学习的实践的反思或需要注意的事项

经本校某临床学院多年探索和实践证明,多维协同学习模式的构建和运作是可行的。这种模式发挥了团队协同学习的优势:以优促优,以先进带后进,同学共进;实现知识多渠道传递,促进了教与学相长。其成效有:首先,建立跨年级、自行运作的六十多人核心团队(含盖各年级的学生);第二,借助该核心团队日常学习活动,梳理各大医学核心课程(文字、图文及视频),可供学生反复学习和提高;第三,培育部分学生随时可以作为知识传递的媒介的,学生可以在大多数场合(如课堂、宿舍、空地等)开展学习和知识传递交流,形成多种知识传递渠道。第四,吸纳各学科专业教师和领导、辅导员,定期对该团体进行指导和辅导。促进师-生、生-生等相互之间就学科知识学习的深度的深广度互动。

1.模式的运作需要各层面的支持和参与。学生学习模式的构建不仅仅是学生个体的事情。多维协同学习模式的构建是在充分考虑到各种教学活动、教育力量及资源的整合与协同,各类人员共同参与的一种新模式。在模式的运作中需要各层面的支持和参与,这是基础和保障。管理层的理念导向直接会影响多维学习模式的进行深度。而辅导员的积极支持有助学生学习团体的建设。专业教师的引导和辅导则有助提升学习质量。此外,也需要其他资源支持,如开放学习资源和学习场所是保障开放学习资源和学习场所是帮助大学生完成主导、自主学习的条件保障。

2.模式的成果需要量化和反馈。在实施多维协同模式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过于关注实施过程而缺乏对学习模式的成果进行跟踪和量化考核。这样不利与评价学习模式开展的程度和成果,因而需要拟定一套量化标准和反馈机制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和激励,这对成功实施多维协同模式尤为关键。如拟定多维协同学习小组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学习负责人的筛选、学习共同愿景及有共同有着“共同愿景”的学生组成小组等都是有利于相互共同探究、合作学习,主动地进行知识意义的建构,从而完成学习目标。

3.尊重学生的个性,多层级的学习模式。“学习形成的基础是差异存在。”[4]学生个体的学习无论风格、方式等必然是存在差异的,我们在定出多维协同基本动作,如每周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外,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特征进行搭配并尽可能组建融合目标相同而风格各异的分组。根据学习进度及学生个性特征确定的协同学习模式在强调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更注重个体与所在群体的相互融合的具体实践。在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的同时更强调个体彼此之间的互动,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激发共同学习愿景。对问题有着较深理解的学生设置为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成员,其他学生在教师或学习顾问的指导下通过不大提升和进步,逐渐向核心成员转变。在多维协同学习过程中,因尊重学生的个性,彰显学生的主体作用,促成学生的平等参与,因而不同学生之间所共享出来的不同思考过程和见解可以促进他们对某个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甚至创造出新的知识和价值。在多维协同学习模式中,只有学生个体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得以充分的体现,师生之间彼此坦诚相待,个体之间相互尊重和协同,创造主动、积极和平等的学习氛围,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杨院.大学生学习模式:缘起、内涵与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13,(09).

[2]张清.学习型组织知识转移及协同学习模式构建[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5).

[3]范小华.团队竞争性学习模式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9,(03).

[4]诸峰.基于网络学习的形成性评价研究[D].扬州大学,2005.

猜你喜欢

学习模式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发挥远程教育平台优势?探索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视听说混合学习模式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