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络会诊
2016-05-30魏镜
我国绝大多数综合医院没有精神和心理专业的独立学科和相应的合格人才。常设的临床学科医师对精神、心理专业的诊疗方法不熟悉,致使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的识别率和治疗率很低,给予药物治疗或转诊建议的比例更低。因此,建立和加强综合医院和精神专科医院各科室间的联络会诊是当务之急。
联络会诊是为临床专业的各科室服务的,只要门诊或住院的患者在精神、心理、行为等层面出现问题,联络会诊可以为他们提供专业的评估、干预治疗或者是协助。
也许我们会习惯地把主动参与的叫联络,把被动应邀的叫会诊,其实不然。联络和会诊都有非常大的可能性是主动在做或者应邀在做。联络与会诊最核心的差异在于:面向的需求对象不同。联络主要面向的是医生的需求;会诊主要面向的是患者的需求。尽管多数情况下这两者的需求是一致的,但有些情况下他们的需求并不完全一致。因此,联络是主动或应邀为医生提供他们认为需要的相应的协助;会诊是主动或应邀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帮助或协助以及治疗。
联络会诊的服务对象如此之广,它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单一的某个人(不管这个人是在门诊还是在住院)更重要的是患者以及这个患者的家庭,还要为患者所患的那类疾病甚至他背后患此种疾病的病人群体,或者是为医生以及医生所在的科室病房甚至整个临床专业提供服务。
溯源联络会诊精神医学的发源:
联络会诊精神医学基本上以美国为代表,在上个世纪30年代在美国形成及渐成熟。在美国有两大著名群体,代表着不同的服务模式:Rochester和 MGH。
MGH的口号是:患者在哪里,精神科就在哪里。MGH强调联络会诊有三大要素:一是必须要了解患者的行为心理或精神问题,它的生理机制,相关的任何的生理的可能性。二是必须要有很多的外延,不能仅仅是我们所了解的表面的症状,要把精神和心理活动当做一个重要问题来对待。要有非常广泛的外延,其中包括心理的、社会的、患者以及他背后所处的家庭的状况,他的心理应激有可能是什么,用几个维度来了解患者。三是要发现潜在的和目前已经存在的,跟医生群体或医院已经有苗头的法律问题,甚至是患者很可能已经有一些犯罪行为,哪怕这患者是在进行一些自我伤害即“苦肉计”,但实质上他是在用伤害自己的方式胁迫医生为他做一些事情,这已经上升为法律问题,不仅是医患关系问题。所以,联络会诊中,精神医学要从这三个要素出发,在综合医院里开展工作。
联络会诊最常见的会是哪些原因呢?哪些因素会促使我们走到各个专科医生那里去,与他们一起开展联络会诊的精神医学服务呢?综合起来看,常见的有五条原因:
1 共病。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病人在其他科住院或门诊之前,就已经患有某种精神障碍或者患过某种精神障碍。也可能在患病后精神/心理障碍发病的。
2 继发。这些病人有确切的躯体疾病,但是这种躯体疾病不仅引发脏器、器官功能的症状,还会引起确切的精神和心理症状,认知和行为反常。
3 应激或适应。个体对躯体疾病或对躯体疾病的诊治所产生的强烈的行为和心理反应。即病人有很多强烈的心理反应或行为反常,他们经受着更为惨烈的苦恼和困扰,甚至面对心理危机。
4 原发。患者虽然有很多軀体症状、器官脏器的症状,但是他的症状用生物医学或各个科的诊断都无法建立起对这些症状的解释,即无法建立确切的诊断来解释他的躯体问题,这些患者到最后往往发现是心理疾病的问题。
5 医生需要,医患关系的困难或医患对立。
联络会诊的通用程序是:接到邀请、向发出邀请的医生了解会诊诉求、决定会诊的主要和次要任务。
进行精神科联络会诊与普通精神科工作的异同与难点
相同
使用的知识和核心技能是一致的—精神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建立一个可信任的,可交谈的,开放的,稳固的关系,并且能够很准确地给予诊断,明确治疗规范,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不同
知识范围、工作方法、态度和内容上有所不同。联络会诊知识范围有所扩展。尤其在综合医院的联络会诊精神医学,需要与各个专科打交道,各专科医生的知识发展变化是非常快的,联络会诊精神医生需要不断扩充学科知识。联络会诊需要的是生物—社会—心理这样的头脑。工作方法上有差异,是提供协助和一些建议。联络会诊精神医学是实施心身医学的载体,需要生物—心理—社会的思考头脑。
魏镜: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从事综合医院内精神/心理专业工作30余年,现任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总干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睡眠与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