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四节 学琴的孩子要不要参加考级?

2016-05-30周海宏

音乐生活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琴考级练琴

周海宏

第三个比较大的问题,有个别的家长和老师,把考级当做学琴的目的

考级仅仅是孩子整个学琴活动中的一种可选的反馈环节。

但是,有个别的家长和老师,直接捆考级证书当做学琴的核心目标。也许家长与教师自己都不承认是这样,但是你看看,有些教师只教考级曲目,学生练琴也只练考级曲目。因为孩子的能力有限,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他练别的曲子就没有时间练考级曲子,就会导致他考级通不过。所以为了保证考级通过,就把接触其他音乐文化的时间全用于练考级曲。出现这种情况,有家长与老师的双重原因。

有些老师有这样的想法,学生考级没通过是对他专业水平的否定,圈里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觉得自己的学生考级没有通过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对于一些就职在业余器乐教育一线的教师而言,没有官方的业绩评审。考级是他这个行业内最重要的业绩标志,这个业绩直接影响着他的声望、生源以及相关的生存境遇。那么,这些老师重视考级的通过率高于重视孩子的音乐审美素养的提高也就不足为怪了。我的一个朋友孩子的器乐教师,就明确告诉她,如果你们家孩子跟我学琴,就必须要参加考级,如果你家小孩根本就不参加考级,那你就不要跟我学琴,这是一个业余器乐教师圈内很有声望的教师。面对这样的压力,家长虽然心里不一定很情愿,但很难抗拒,还是得让孩子去参加考级。并且陷入了为了证书而考级,为了考级而学琴的境况。为了确保自己的学生在考级中都能通过,老师不管孩子的全面发展,全力教好考级曲目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也有些家长。出于从众心理让孩子学琴,并没有看到学琴的根本意义在于提升孩子的感性素质。所以,看到考级证书潜在地可能为孩子升学、择校,能够带来一些比较现实的好处,于是获得这个证书,就是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学琴意义。这也就难免有些家长存在着为了考级而学琴的心理。主观上谁都知道只练考级曲目不好,学琴只练考级曲目,不学习其它音乐文献,就好像我们学语文,只练高考习题集,不读任何其它文学作品一样;只练考级曲目既严重地妨碍了孩子演奏技术的均衡发展。又严重地妨碍了孩子音乐文化素养的提升。

但是,家长要证书,教师要求名声,双方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客观上出现了大量只练考级曲目的琴童。从为了考级而练琴,发展成学琴是为了考级。

总结:

明白了以上道理,那么孩子要不要去参加考级,大家心里就基本有数了。

为了学琴的交流平台。为了学琴的阶段感,为了给孩子一个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励孩子学习动机,参加考级是有好处的,但是我们要回避它的负面影响。我在这里,梳理一下,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参加考级的条件:

第一,绝不能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参加考级。孩子要想参加考级必须通过,不像高考,分数高点、低点。都得去考,因为背后有着升学就业的需要。但考级不是必须的,是可以选择的,利大于弊的时候可以去,得不偿失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去。在没有确保万无一失的情况下,千万不要参加考级。因为考级是重大检验情境,一但通不过,对孩子造成的打击。有时候是难以弥补的。在这个问题上,家长一定要与教师有非常好的沟通。在教师对考级通过充满信心时,才可以参加。

第二,如果需要花太多的时间练琴才能通过,也不必参加。也就是小孩能够在每天练不超过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就能够应付考级曲目的,在我看来平时练习一个半小时是业余学琴极限的时间点,凡是超过这个时间点,一定会使孩子的发展不均衡。所以我反对超过一个半小时的业余学琴。如果你的小孩平时每天练琴一个半小时。考前的关键时刻练2个小时左右,能够通过这个考级,那就可以参加考级。但前提是,你在练考级曲目的时候,平时还要练别的曲子,比如,当孩子每一年参加一次考级的时候。孩子可以有8个月的时间练其他的曲子,有4个月的时间练考级曲目。即,考级曲目所占的时间,别超过练琴总时间的1/4,或1/3。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的话,花在考级上的成本就实在太高。得不偿失。

第三,通常情况下,现有考级的通过标准、考级曲目练的水平是否达到了通过标准,主要看教师的判断。我这里给大家一点家长可以观察的东西,当年我当中央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副秘书长的时候,由于工作原因,曾经在各个考场观察过老师的评审行为。也参与过第一批考级教材的制定、印刷。评委的选择、评审规格的制定。我都是全程参与的。

下面仅仅是我根据以往的经验,提出的一些很粗糙的观点:

不同级别,评委们的标准的严格度是不一样的。

1到3级的要求会比较低,我刚才讲的绝大多数的孩子基本上都能做到。但是4级到6级,老师的要求就会高一点。7级到9级,要求就比较高了,一般来说8级是一个坎儿,老师们会在8级的时候把标准突然提高,大致的情况是:如果能够做到基本上没有错音、错节奏。音乐比较完整,自然流畅,没有中断,四级以下基本上就应该能够通过了。

如果你的音乐比较流畅,比较自然,有一点的强弱变化、起伏对比,旋律有一点的歌唱性,速度稳定,节奏准确,音准较好,速度基本达到要求,6级以下基本上也就应该能够通过了。7级以上,音乐就要有点精彩了,速度必须达到要求,音准较好,节奏精准,音乐自然、流畅,有表现力,形象鲜明,基本上不可以有明显的错误。如果是钢琴的话,踏板要干净,声部之间也要平衡。

这仅仅是大致的描述,具体的情况一定要问自己的专业教师!给大家提供以上这点意见。仅供参考。至于到底要不要参加考级。还要家长根据对自己孩子的能力与个性的判断来决定。比如,比较好胜,竞争性强,挑战性强,心理素质较好,不容易受伤害的孩子,如果他自己愿意去参加考级,他就可以多冒点通不过的风险去参加。反之。最好小心为佳。毕竟考级在学琴活动中仅仅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事。没有必要冒险。

我自己曾经有过一个失败的案例和一个成功的案例。失败的案例就是上次说过的那个孩子。由于考级没通过,结果导致彻底放弃了学琴。还有一个例子,是我成功的案例,不是成功的考级,而是成功地阻止了一个孩子参加考级:

这个孩子有这样一个特点,特别爱参加比赛,为什么呢?她很小的时候参加过钢琴比赛,她获得了一个优胜奖,我非常感谢比赛的组织者,他们非常了解孩子的心理。这个比赛设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胜奖,小部分孩子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其他孩子都获得优胜奖,这个孩子获得了优胜奖,所以特别高兴,老想参加比赛。后来他又参加了一个什么地方的比赛。获得了二等奖,后来又在北京的一个什么少儿合唱比赛中弹伴奏。还得过一个伴奏奖,由于历史上从来都是只有成功的经验,所以这个孩子就特别愿意参加这类检验情境,对参加比赛很有欲望。后来这个孩子自己提出要参加考级了!我教了她很多年,我教琴的风格是很宽松的,总是鼓励她,强调她的乐感怎么好,即兴伴奏怎么好,但我特别清楚地知道,她注意的分配能力差,弹琴的时候,错音总是难免,不是这错,就是那错,由于这是注意绝对能力的问题,是她不可逾越的障碍,所以我也就一直睁一眼,闭一眼,没有严格要求她。这个孩子一直在鼓励中快乐地学琴,但是以她的状态。是不可能在考级中通过的。她老催着我要参加考级,我就提前和她父亲沟通,我和她父亲谈了这个孩子的特点,沟通完了以后,我希望父亲在后面帮她撤撤火,也不说不让她参加考级,也不说为什么,反正就是拖着她,后来这个孩子就一直没有参加考级,规避了潜在的通不过的打击,这个孩子一直学琴到高中,现在成了一个音乐爱好者、音乐活动的积极分子。这是一件让我很有成就感的经历。

结语

其实,我在内心中,是很希望学琴的孩子都能够去参加考级的。因为毕竟考级有这么多的好处,是无法取代的。而考级存在的问题也是可以通过调整来避免的。当然我最希望的是业余学琴考级走出专业化的影响。降低考级标准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孩子都在考级中获得成就感!

随着学琴已经渐渐发展成为国民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以国民基础教育标准为基线,来制定考级标准,我希望考级主办单位组织专家展开学琴考级标准问题的讨论,真正以国民基础教育标准为基线,制定学琴考级的标准。我想,到那时,每一个孩子都会去参加考级,从而把考级积极、正面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责任编辑 张晓燕)

猜你喜欢

学琴考级练琴
孔子学琴
练琴记
乐乐姐姐热线
欧阳修学琴治忧郁症
练琴
钢琴学习与“考级”刍议
孩子学琴家长一定要知道的事—— 了解与沟通篇
练琴
人民音乐出版社推出国内首套《陶笛考级曲集》
你是如何面对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