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胆囊结石的诱因与防范

2016-05-30李庆池

科技风 2016年23期
关键词:胆囊结石流行病学病因

李庆池

摘 要:胆囊结石病因较复杂,家族病史、细菌感染、肠道神经功能障碍、地域、年龄、性别、体重、饮食结构与习惯等,通过影响胆汁内胆固醇饱和、胆固醇结晶形成、胆囊动力异常,诱发胆结石。

关键词:胆囊结石;流行病学;病因;分析

我国是世界三大结石高发地区之一,胆囊结石是常见的结石疾病,我国平均发病率约为9%,两广地区、川藏地区是高发地区,有报道显示拉萨胆囊结石发病率高达23%。

目前关于胆囊结石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胆汁内胆固醇饱和、胆固醇结晶形成、胆囊动力异常有关,相关流行病学、病因学研究较多,以下就此进行概述。

1 家族病史遗传学

家族病史与生存环境、致病基因关系密切。有关于胆囊结石的基因型研究并不多,Lith1是首个被发现的相关基因,小鼠动物实验证实亲代结石小鼠后代罹患结石率高达75%,提示结石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流行病学显示,胆囊结石重要致病因素胆囊炎也呈现明显的遗传倾向。

近年来胆囊结石基因学研究集中在影响胆固醇代谢的相关蛋白上,如ApoB、ApoE,但尚无明确的结论,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可能相悖,ABCB4、ABCG5/ABCG 8、ABCB11、BI类清道夫受体、等蛋白编码基因,以及影响胆囊动力的相关基因如胆囊收缩A受体,都被认为胆囊结石形成有关,国外有研究证实,基因对胆汁内胆固醇饱和、胆固醇结晶形成、胆囊动力异常具有显著影响,致病基因表达会增加胆囊结石发生风险。如一项小鼠实验显示,ABCB11基因过表达小鼠,胆汁内胆汁酸盐、卵磷脂成分明显增多,但排除的胆盐无明显增加。

2 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与结石形成关系密切,有学者对结石成分进行研究,发现细菌成分可能与结石核心形成有关,国外报道显示胆囊结石细菌DNA检出率在50%以上,幽门螺旋杆菌、弯曲菌等都可能与胆结石形成有关,并得到流行病学证实。大肠杆菌、梭形杆菌能够产生β-2G,分解结合的胆红素,后者可与钙相结合,形成结石。细菌的代谢产物,科水解卵磷脂,导致胆固醇过饱和,从而导致结晶形成。

3 肠道神经功能障碍

肠道功能障碍对结石形成的形成影响较大,大量报道显示胃癌等手术术后胆囊结石风险明显增加,术中切除相关副交感神经,导致受支配的胆囊收缩作用下降,导致胆汁淤积,形成结石。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对胆囊收缩功能具有显著影响,在胰液分泌、胃肠道运动、胆汁分泌、括约肌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 地域因素

胆囊结石发病率呈现明显的地域性特征,青藏高原是胆囊结石的高发地区。高原地区氧气含量低,人体需要耗费更多的氧气、ATP等高能物质,当功能不足时,脂类代谢容易出现紊乱,导致胆汁酸盐、卵磷脂、胆固醇比例浓度失调,从而引起胆固醇析出结石形成。有报道显示,世居藏族的胃酸浓度较移居的汉族胃酸浓度更低,缺氧会导致神经紊乱,导致胆囊排空延迟,诱发胆固醇结石形成。

5 年齡、性别、体重因素

胆囊结石高发于40-60岁之间,女性比重相对较高,男女性别比约为1:2,女性慢性胆囊炎发病率是囊性的数倍以上,胆囊切除术中女性比重也远远高于男性,有学者认为怀孕等导致的激素水平变化,可能是导致女性胆囊结石偏高的原因。肥胖、超重、偏瘦者,容易出现脂质代谢紊乱,从而导致胆固醇析出形成结石。

6 饮食因素

6.1 饮食结构

饮食显然直接影响胆囊结石的发生,胆固醇摄入对胆囊结石影响最大。牛羊肉、鸡蛋、纯牛奶、鸡肉等富含高蛋白、高胆固醇的食物,会直接增加胆固醇的代谢量,增加胆囊负担,从而增加胆囊结石发生风险。高胆固醇饮食,会导致血肿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上升,胆汁内胆固醇含量上升,导致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成分失调,同时更易出现胆汁淤积、胆盐沉积,形成结石。碳水化合物对胆结石的形成也较大,碳水化合物与肥胖关系密切,碳水化合物含糖量明显偏高,血糖偏高会促胰岛素分泌,加速胆固醇的蓄积,从而诱发结石形成。维生素的摄入是胆结石的保护因素,有报道显示女性维生素C摄入过低会增加胆囊结石发生风险,B族维生素可促进胆汁排放,多食新鲜蔬菜也有助于预防胆结石。微量元素对胆结石的影响也较大,多食谷物,摄入更多的植酸,避免铁过载,维持正常的肝固醇代谢,有助于预防胆囊结石形成。有研究显示,铁过载可能诱导脂质过氧化反应,刺激带羟基自由基,反过来刺激胆囊分泌黏液糖蛋白,促进结晶形成,改变脂肪酸的构成,导致结石形成。

6.2 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对结石影响非常大,两餐间隔时间过长、长期饮酒、长期素食、饮水不足、不安全饮水等都也直接增加胆囊结石风险。如不安全饮水会增加寄生虫病发生发生风险,如肝包虫病、片吸虫病,这些疾病与胆囊结石形成关系密切。长期素食可能诱发低蛋白血症,影响胆汁酸吸收,胆盐浓度下降,胆固醇析出,形成胆固醇结石。

7 小结

胆囊结石发病影响因素较多,欲预防胆结石,需重点从饮食方面进行管理,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合理安排饮食结构,注意休息,注重心理调节,避免诱发肠道神经功能紊乱,控制体重,改善脂质代谢,降低胆囊结石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 张明迪,龚伟,郑莹,等.上海市胆囊癌流行状况和趋势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 33(8):691-694.

[2] 力毛措.牧区胆结石患病率调查与原因分析[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32 (6): 72-73.

[3] 贾宝新.胃癌术后胆囊结石的原因及治疗分析[J].临床医学,2014,34(6):78-79.

[4] 李永良,刘国泉.胃癌术后胆囊结石形成的相关因素及预防[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9):125-127.

猜你喜欢

胆囊结石流行病学病因
羊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捋捋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因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一起疑似霉变蛋挞引起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电视的病因
改进法二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
浅析腹腔镜治疗用于小儿胆囊结石治疗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