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业实践教学问题分析

2016-05-30李永鑫

科技风 2016年22期
关键词:大学生能力教育

李永鑫

摘 要: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受到高校的普遍重视,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存在实践教学能力薄弱、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等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文就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的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思路与对策。

关鍵词: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策略

一、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当前,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共识,但总的来讲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和提高创业能力。但目前部分高校对创业教育缺乏清晰的认识,创业教育偏重理论教学,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活动较少。当前,敢于投身创业大潮的学生较少,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毕业生中仅有1%左右的人进行创业实践,而在发达国家,大学生毕业生创业比例高达20%-30%;并且,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相比较而言也偏低,在最高的浙江省也只有4%,大多数省区仅为1%左右,比起20%的世界大学生平均创业成功率明显低很多。这种状况说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没有很好地实现,高校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的培养不到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思路不明晰,缺乏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导致大学生创业意愿和创业成功率都较低。有鉴于此,有必要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深入探讨,尽早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创业实践体系,真正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

二、大学生创业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对创业教育以及创业实践教学认识不足

大学生创业教育既包括理论知识的传授,也包括实践技能的培养。目前不少高校的创业教育仍停留在课堂上,局限于校园中。进行教学设计时,拘泥于固有的教学计划,忽略学生所学专业及其个性特点,显得较为僵化、封闭;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多以专业课程为核心,课程设计不合理,知识结构单一;在教学方法上,偏重理论教学,更多的是课堂讲解和知识传授,实践教学活动比例低,内容陈旧,方法手段单一。

(二)创业课程体系特别是实践体系不完善

大学生能否成功创业的重要基础是通过开展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在我国,相当部分高校的创业教学体系与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存在脱节的问题,创业教育没有融入到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未能与专业教育形成有机联系,无法帮助学生掌握完整、系统的创业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很难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知识结构;同时,多数高校往往通过开设一门创业学或者就业指导课承担创业教育的任务,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实践类课程,这种做法使创业教育流于形式,创业教育变成单纯书本知识的讲授,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绝非单靠一门课程的教学所能完成。此外很多高校的实践实践活动逐渐流于形式,多是采取创业设计类竞赛或是专家讲座等方式进行,其他形式相对较少,但是多数创业竞赛只是少数精英参与,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创业实践就是一句空话,变成走过场。

(三)实践教学平台缺乏,实践能力培养薄弱

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包括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训练两部分。目前,相当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仅是通过案例分析、方案设计或创业竞赛等形式来开展创业实践,缺少专门校内外的创业实践场所,这种教学方式很难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即使有条件的高校开设了“创业园”等类似的实践项目,但很多高校创业园的成立处于跟风或者应付上级布置任务的状态,没有认真去规划创业园的定位和布局,大部分的学校创业园只是提供简易的办公场地,任其自生自灭,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作用不大,利用率不高。

(四)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力量不足

师资力量对创业实践教育的有效开展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创业学一门跨学科、综合性、重实践的学科,要求教师既具备全面的创业学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尚未形成专业化、正规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大多数承担创业教学任务的教师多是从其他的学科转行而来的学院派,缺乏实际创业经验,既有先进教育理念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 “企业家型教师”非常缺乏。所以创业课程教学多是照本宣科,一味的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针对性实效性不强;教师在进行案例分析、操作练习也多流于纸上谈兵,教师的实践指导很多脱离实际,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学生缺乏兴趣。

三、提高创新与创业实践教育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围绕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调整完善现有高校专业教学体系,实现创业教育体系与学校已有的专业教学体系的融合,努力构建“理论教学+模拟实训+创业实践”相结合的创业教育体系。首先,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设计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的课程体系,并保证单独开设创业理论课程和创业实践类课程,让大学生掌握创业理论、创业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包括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创新方法等,促使学生形成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创新创业知识结构。其次,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从授课方式、训练方式和考试方式等环节入手,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以模拟实训为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最后,引导学生选择创业项目,帮助学生在学校创业园开办企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具体的创业活动中,了解创业过程,促进学生的创业能力全面提升。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创业型师资队伍。

提高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这对教师自身的创业精神和创业实践背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组织教师参加相关机构举办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使教师充实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新知识、新方法;鼓励支持教师通过创业体验、参加创业组织、创业协会的活动以及同企业家交流创业经验,获取创业教育一手材料和信息;高校还应定期选派创业教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真实、全面地了解现代企业的运作方式及工作流程,提高教师创业实践教学能力;聘请具有丰富产业实践经验的校外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风险投资家等担任学校兼职教师,进校授课,弥补高校实践型教师不足的缺陷。学院还可以组建创业导师团,对教师在创业教学以及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等给予指导和帮助,此外创业导师团还可以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创业过程中遇到难题和困惑。

(三)构建 “校内+校外”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保障条件。高校应本着“培养兴趣、训练能力、自主实践”的目的,加大投入力度为大学生搭建形式多样的实践平台。包括大学生创业实训中心、创新实验室以及大学生创业基地等,不同的实践平台应该发挥不同的实训作用。大学生创业实训中心采取模拟营运和实地调查等方式让大学生进行实习和实训,来培养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实验室的任务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创业能力。在校园建立一定规模的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或创业园等创业活动固定场所,设立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为创业团队提供创业资助并减免场地、水电、通讯等费用,扶持大学生创业团队开展创业实践。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来建设“校、地、企”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来促使、带动学生参与到具体经营项目的开发建设中,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

(四)构建专业的创业团队体系

学校要加强大学生成功创业能力培养,还应成立“创业者协会”、“创业者俱乐部”等创新创业学生社团,学生社团通过举办“创业沙龙”和“创业论坛”、创业企业参观、创业技能培训、创业能力测评、创业计划竞赛等活动,促进有创业志向的同学自愿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学生可以采取成立和运营“虚拟公司”的方式,不断吸纳新成员加入创业团队,以老带新,保证创业团队的相对稳定,避免因创业团队成员的变动而导致计划夭折的情况发生,让创业计划能够持续进行下去,提高创业团队、创业项目的成功率。

(五)构建完整的创业竞赛体系

创业竞赛在提升大学生创业知识、交流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创业能力方面有着明显的作用。高校应以创业设计大赛、学科竞赛、学生科研为载体,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内外创业竞赛体系,为具有潜质的创业团队和富有创意的创业项目提供展示平台。对在创业竞赛中获奖的优秀创业项目,积极促进其落地、入驻大学生创业园,给予创业项目无偿资助,优先推荐其获得天使基金风险投资,通过创业竞赛形式,激发更多学生创新创业激情,展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投资对接平台。

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应该与学校已有的教学体系相结合,健全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活动,才能真正的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为大學生成功创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龙,董达善,梅潇.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方式探索[J].科教导刊,2014(10).

[2] 吕校春.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14(03).

猜你喜欢

大学生能力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