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的要素分析
2016-05-30朱明轩
摘 要:基层干部作为党的政策路线落地生根的基层一线带动引导力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重大。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学员为中心,教育是重点,目标在教与学的有效性,提高基层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必须关注有效性的四大要素。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关注基层干部理想信念的认知建构,发挥情感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凝聚作用,重视理想信念教育与实践的接轨,提高理想信念教育中学员内化水平。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认知;情感;实践;内化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是由各种不同的要素有机结合而成,每个要素都要尽可能充分地发挥其特殊的功能,从而实现教育的有效性。基层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一个教育系统,也要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才能打造出理想信念教育的优秀课程,以确保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基层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要确保教育的有效性,应该以学员为中心,从认知、情感、行为实践、内化融合四方面要素进行深入思考。
一、重视基层干部理想信念的认知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教育的中心应该是学习者,通过教育,引导学习者自主地建构认知结构,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的网络性知识体系。基层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其基础性工作是对基层干部理想信念的认知进行逻辑系统建构,包括进行学理、党性的认知梳理。
第一,要做好理想信念教育学理的认知建构。中国共产党所坚守的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总结,有其理论系统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共产党人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产生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劳动价值、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本质以及存在的无法克服的问题,资本主义蕴含着自我毁灭的基因。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了人民创造历史以及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展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并走向共产主义的历史规律。基层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让学员了解理想信念的源头及内在逻辑,在学员的认知建构中形成理想信念的知识框架,避免学员片面想象式理解。
第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党性的认知建构。理想信念教育是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党性教育的靈魂部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根本标志,是党不懈奋斗的目标。习近平多次指出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得“软骨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这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而党的性质是与党的奋斗目标、党的理想信念紧密相连,不是孤立的认知单元。理想信念与党性是互为表里的系统性逻辑关系,是党的重要常识性认知。基层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就是建立党员姓“党”的认知结构,为基层干部工作生活做导航、正方向,增强基层干部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坚定性,夯实基层干部工作实践中行为的思想精神基础。
二、发挥情感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助燃剂”作用
列宁认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1 ]基层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不仅需要理论的基础性支撑,更需要情感等非理性因素的有机结合,确保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转化为持久的实践行动。
第一,教育者自身要有强烈的忠诚于党的情感融合。共产主義远大的理想是党的奋斗目标,信念的坚定是合格党员永远不变的态度,理想信念教育离不开教育者忠诚于党的感情。对教育者而言,没有对党的艰辛跋涉、奋发图强艰难历程的真正理解,在后现代解构主义的影响下,对党的感情就比较单薄,也就无法将感情融入到教学中去。基层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者,不能只是理论的说教,必须寓理于史,寓情于事,寓理于情,把党走过的艰辛呈现在学员面前,用事实驳斥对党抹黑的言论。引导基层干部换角度思考,将共产党人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真实地展现出来,使领导干部对党产生由衷的崇敬之情,这样基层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才是有效的。基层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者首先自己要打动自己,实现课程与对党情感的自然融合,才能更好地教育引导学员。如果教学中一味夸张做作的表演,给学员造成为哗众而表演的娱乐错觉,基层干部理想信念的教育有效性就会打折扣。
第二,理想信念教育要实现人性与党性的融合。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总是处于血缘、姻缘、趣缘、业缘等组成的社会网络中,个人有自己的社会角色,而编织在社会关系网中的共生、共处、共事,必然产生情感的交流。情感是人性的自然流露表达,任何人都在无意识地遵循着基本的情感伦理和道德文化,而对于基层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教育者要具备一种基本意识,就是共产党人,不是神,不是铁石心肠,不近人情,不能神化到让人敬而远之。比如,“毛泽东秘书谢静宜当年亲口问过毛泽东:‘主席,岸青有病在外地调养,您怎么不去看他呢?毛泽东说:‘想看,但看到他就想起了岸英,想起了她妈妈(开慧),想起了牺牲的一家人,想起了那个时代……”[ 2 ]。这短短的话语是感情的自然流露,是真诚的内心独白,其中蕴含着毛泽东全家为党做出的牺牲,饱含着细腻的亲情,是人性与党性融合的互照,催人泪下,感染性与说服力要远远大于重复式的说教。
第三,实现主题情境与学员情感的融合。情境是人物或事物产生的时间与空间的结合,特定的情境中会促使某种感情油然而生。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有多种,不管哪种形式,都要重视主题情境的创设,使学员的情感和感悟在设定的主题情境中发生、互动,使学员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移情,从而达到动情、入理、促行的效果。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容易脱离一定的情境,就事论事,就人论人,刻意拔高,那就使人物刻板化、虚浮化,容易使学员产生真实性质疑。面对基层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将学员带入历史或时代的时空情境中现场教学,进行直观体验,或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创设特定的氛围调动学员感官全身心投入,在情境中转换自己的角色,让学员理解到平凡而伟大的党员,是因为他们在特定的环境下做出了常人无法做出的选择,并义无反顾的付出努力甚至生命。教学中情境的模拟还原,能够使学员实现情与境的融合,提高教学效果,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
三、基层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重在与实践接轨
价值澄清学派认为,“价值是个人的事情;如果他们不是被自由的接受的,就不可能是针对个人的;如果它们不能融于生活之中,就不可能富于重大的意义。“[ 3 ]也就是说,教育的主要任务不仅是传授‘正确的价值观,更是帮助学生澄清他们的价值陈述和行为。基层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要回归学员个体的经验世界,突出教学要与学生的现实工作生活的需求相结合,激发出学员对理想信念学习领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目标。
第一,基层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要走向通俗化。受教育者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依据自身经历建立起的经验认知,重新接纳新知识,完善原有或建构新观念体系。如果教师在讲授课程中,单纯强调理想信念抽象的概念术语,进行知识灌输,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必然会受影响。基层干部的群体特点,就是长期在工作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强于理论的学习,认为理想信念教育离工作距离很大。作为基层干部教育者,务必要在课程中充分考虑基层这一客观实际,将理想信念教育中抽象的概念术语及逻辑问题具体化、案例化,以学员身边日常的生活案例来阐释抽象的概念、术语和逻辑,使理想信念教育走向通俗化。基层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走向通俗化的教学,还强调阐释具体的概念术语时要用好对比与类比等手法,或采用朗朗上口的口诀和歌谣等方式,进行具体形象化的立体展示,使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更加接地气,让学员记在心里,慢慢思考,逐步强化或转变原有认知结构,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追求。简言之,基层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让学员听得进,记得住,能够学,愿意学,而不能让学员形成艰涩难懂、神秘莫测的感觉,影响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基层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要走入基层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是党的执政骨干,“不能把理想信念只当口号喊,要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的力量,树立起让人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理想信念标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由多维度构成的认知系统,其中一个重要维度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中国梦”的阶段理想进行细化,分解为目前若干实际工作,由虚变实,使学员明确理想信念的阶段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是基层干部培训必须重视的重要内容。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务必突出理想信念在现实工作中的党性凝聚作用,增加基层党员干部依靠理想信念支撑带领党员完成各项艰巨任务的现实案例,让学员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强大凝聚力。只有学员理解到理想信念之“知”与工作实践之“行”的关系,他们在学习中才会展现出想要学、用心学的积极自觉性,从而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的预期目标。
四、基层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关键在内化
“‘内化是把某些东西结合进心理或身体之中去把另一个人的或社会观念、实际做法、标准或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观念、实际做法或价值观。”[ 4 ]换言之,内化指的是外在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化,并进而成为主导个体思想与言行的动力。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就需要在教育中以认知为基础,以情感为润滑,以实践为桥梁,使学员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第一,内化理想信念为基层干部“三观”核心。一个人的思想变化,不仅可以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也可以是电光火石间的点拨顿悟。基层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取得更在于注重基层干部长期沉淀,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顿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要与党的宗旨与纲领进行契合,又注重对基层干部逻辑清晰的说服教育,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结构体系内化为自身的哲学基础与工作思路,将革命时期的党群关系的鱼水情深转化为和平时期的党群一家,塑造基层干部的“三观”,使理想信念为支撑的“三观”成为主导基层干部言行潜意识里的主心骨。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务必围绕基层干部这一学习主体,将远大理想与个人的现实追求进行结合,用“三观”武装自己的头脑,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用对理想的执着与信念的坚定,以形成抵抗外在不良环境影响的精神屏障。
第二,基层干部的理想信念要内化为对党的真情实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是教育培训的终极目标。也就是通过教育培訓,提升基层干部的认知水平,增强对党的情感的粘合度,从而形成为理想而奋斗不止、为信念坚定不移的强大支撑,在这一支撑下,将对党对百姓的情感升华内化为一种自愿自觉自豪,是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最高表述。在基层干部理想信念内化教育的路径中, 既要注重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先进基层党员的示范典型,以案说法,润心于无声,也要关心基层领导干部的直接现实关切,提供思想困惑的解决之道,最终将基层干部的理想信念内化为对党的真情实感。理想信念教育中要将党的人民性纳入自身的思想观念系统,坚决听指挥,真心跟党走,全心为百姓,成为支配自己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内在力量,从而使基层党员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找到可靠的思想与组织寄托。
参考文献:
[1] 列宁.列宁全集(第25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17.
[2] 李光彩.幽默风趣话主席——再访毛泽东机要秘书谢静宜.党史文苑[J].2011,02(上半月):18.
[3] (美)路易斯.拉思斯,譚松贤译,价值与教学 [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2.
[4] [美] B.S.布卢姆等.教育目标分类学·情感领域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p28
课题名称:本文系2016年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基层干部教育研究所立项课题阶段成果
课题编号:2016Y10
作者简介:
朱明轩(1981-),男,山东潍坊人,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