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2016-05-30曹新

求知 2016年2期
关键词:城乡区域融合

曹新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是指导“十三五”规划编制和“十三五”发展的思想灵魂。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兼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科学方法论。它的哲学内涵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经济社会发展如果离开了协调有序、兼顾各方,就是畸形的、片面的发展,甚至会出现停顿或倒退。只有坚持用统筹兼顾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发展问题,才能不断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协调,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协调。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就是要运用辩证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关系,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和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相融合,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把加快经济发展与促进社会进步结合起来。要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处理好国内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关系,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既利用好外部的有利条件,又发挥好我们自身的优势,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扩大内需与扩大外需、利用内资与利用外资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国内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相协调。

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在发展方面的最大优越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在“十三五”期间,我们要搞好经济与社会、城乡区域、人与自然、国内国外、政治经济文化、新“四化”、政府与市场、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等重大关系的协调发展,以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应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四个方面展开。”

1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劳动地域分工深化的产物,是区域在经济上彼此互相依赖、关系日益加深的具体表现。对于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在“十三五”时期要高度关注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因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已经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只有采取互补协调发展的战略,才能协调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效率与公平关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快市场取向改革。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更好地辐射带动其他地区。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加大对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生态严重退化等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培育若干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增长极。“十三五”时期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推进交通一体化,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高起点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引导产业优化布局和分工协作。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和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2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关系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焦点。发展中国家一般都是以存在广大的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作为发展的起点,其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城镇化。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关键是协调好城乡关系。党的十六大就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更是明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从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更是强调,“十三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中国正处在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要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要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增强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城镇的发展不仅是物质财富富足的标志,而且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深刻本质就是广大农民向城市市民的转变,它绝不只是简单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居,而是几亿人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这种根本性的社会转型,将使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并对21世纪的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3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指经济的发展必须与文化发展以及人的发展形成最佳配合,使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系统性和可持续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注重通过法律和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

4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要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坚持需求牵引、国家主导,努力形成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要在国家层面加强统筹协调,发挥军事需求主导作用,更好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巩固国防、强大军队。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到二○二○年,基本完成国防和军队改革目标任务,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取得重大进展,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就是要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

1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拓展区域发展空间要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形成以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发挥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优化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形成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地区、成渝地区、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强化区域服务功能。支持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建设和城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重点地区一体发展,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

2开辟农村发展空间。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开辟农村广阔发展空间,要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支持的重点。要把与节水灌溉、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农村沼气、通讯通电、医疗卫生设施、中小学校舍及教学设备、农民培训相关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等作为投资重点。要通过增加投入与改革并举推进农村教育发展;加大政府对农村卫生环境的投入,把增加公共卫生资源和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放到农村,引导农村建立医疗保障体系;加快构建最基本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以家庭保障为主,与社区保障、国家救济相结合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障。要下更大的决心、拿出更多的投入、进行更大的努力,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出更大步伐,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

3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是精神财富,属于上层建筑,不仅在精神领域具有价值,而且也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不仅要把文化产品视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而且要对文化产业的潜力予以充分的关注与发掘。文化消费人人需要,天天需要,不断更新,永无止境。比如人们对书报、音像、影视、艺术产品的需要,对娱乐服务、旅游服务、信息与网络服务的需求等,即便是物质上的衣食住行需要也变得文化了,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品牌、流行和时尚。我们不仅要使人们感觉到文化产品的独特魅力,而且要关注并发掘文化消费的巨大潜力和巨大市场。

4加快军队建设现代化。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既要发挥国家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军队要遵循国防经济规律和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建设规律,自觉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地方要注重在经济建设中贯彻国防需求,自觉把经济布局调整同国防布局完善有机结合起来。”要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和政策制度体系。制定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专项规划。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建立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立法。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等领域推出一批重大项目和举措,打造一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增强先进技术、产业产品和基础设施等军民共用的协调性,实现军队建设现代化。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责任编辑:双艳珍

猜你喜欢

城乡区域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城乡涌动创业潮
分区域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