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体育课倦怠成因及干预对策分析探讨

2016-05-30金晶

亚太教育 2016年26期
关键词:干预对策倦怠感大学体育

金晶

摘 要: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的大学体育课,是学生系统学习体育知识,树立体育锻炼意识,培养体育锻炼习惯与能力的重要时期。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大部分对大学体育课产生了倦怠感,如何提高大学生对大学体育课的积极性与上课热情是现代体育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因此,本文将对大学生体育课倦怠成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干预对策,希望可以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积极性。

关键词:大学体育;倦怠感;干预对策

为了能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考入自己理想的学校,很多高中生只重视文化课教育,很少上体育课,导致学生进入大学后对大学的体育课也产生了倦怠感,对大学体育课的课程内容不感兴趣,甚至不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身体素质每况愈下,因此探究大学生对于体育课倦怠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对策干预是目前体育教师的重点工作内容。

一、大学生体育课倦怠概述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与日俱增。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也逐渐产生了倦怠感。经常表现为脾气暴躁、焦虑无助、头痛失眠以及食欲不振等,进而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个人成就越来越少,因此而产生更多的焦虑不安、工作生活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从此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大学生体育课倦怠指的是在学习体育课的过程中,因为过重的学习文化课的压力,对体育课学习兴趣的缺乏,或者是对体育课不够重视等因素,从而厌烦上体育课。教师组织体育锻炼时不积极参与、缺乏学习兴趣、无故旷课、考试时也只希望及格就可以,没有更高的学习目标等,这些都是大学生体育课倦怠的表现行为。

二、大学生体育课倦怠成因

(一)社会因素

首先,中国拥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和重文轻武的环境熏陶,人们往往重视智力上的发育而忽略身体上的锻炼。而进入现代社会,由于受高考的影响,学生及家长对体育课更加缺少重视,将体育课变为文化课在高中教育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就导致学生步入大学后没有体育运动的意识,对上体育课更加没有兴趣,因此使得大学生上体育课大多上形式上的体育课[1]。

其次,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录用员工的标准往往是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同时缺少对员工身体素质方面的重视,这就导致大学生缺少体育锻炼,把大部分的时间用于参加校内与校外的活动,为自己积累工作经验。或者是将时间用于各种证书的考试和奖学金的评选等,为自己将来找工作积累资本。因此,大学体育课就变成了上不上都无所谓的课程。

(二)环境因素

现代大学体育教育的大环境不乐观是使大学生产生体育课倦怠的又一主要因素。首先大学体育课的授课方式过于传统,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千篇一律,没有激发学生上课的热情与积极性,使体育课变得枯燥乏味,因而学生对于体育课产生了倦怠感。

其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体育课上课质量的好坏。而在现在大学体育的授课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是为了简单的完成教学任务,机械化的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不能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老师对于体育课堂的管理不严格,对学生的请求基本上是有求必应,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长了学生对于大学体育课的倦怠感[2]。

(三)个人因素

不管是社会因素还是环境因素,这些都是客观因素的影响,对于大学生体育课倦怠产生最大影响的因素应该是主观因素,即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能够对学生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行为表现以及情绪的波动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现在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普遍较低,因此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当务之急。

三、大学生体育课倦怠对策

针对大学生体育课倦怠的成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大学生体育课倦怠实行干预措施:

第一,从社会角度出发,利用社会上充足的教育资源,大力宣扬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意义,培养大学生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使体育锻炼变成大学生的终身习惯。从社会的整体思想上使大学生改变忽视体育锻炼的观念,加深学生对于体育运动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上课环境。首先,学校应加大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为学生提供先进的体育锻炼器材和良好的上课环境。其次体育教师应该创新体育课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授课,提升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从而减轻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倦怠感,让学生从心理接受体育课,从而喜欢上体育课[3]。

第三,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的自我调节。自我调节应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思想上的调节。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不要对自己期望过高或过低,这样都不利于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过高容易受到失败的打击,过低容易在学习过程中找不到方向,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客观、正确的评价自己。

另一方面是进行行为上的调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学会对自身的压力进行调节,放松自己。可以通过听音乐、进行体育运动、结伴旅游等方式缓解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压力,从而将内心的负面情绪发泄出来,进而重新审视自己,对自身状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倦怠的原因主要在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个人因素这三个方面,因此教师在进行对策干预时也应该从着三方面入手,才能真正减轻大学生的体育课倦怠感[4]。

参考文献:

[1]王福杰,杨兵昌.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课倦怠成因及干预对策[J].搏击(武术科学),2012,08:107-109.

[2]吕增辉.安徽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调查分析与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2.

[3]冯晓玲.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4]王梦娜.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5

(作者单位: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干预对策倦怠感大学体育
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感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医院悬挂式输液架细菌污染情况调查与干预对策
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现状分析及干预对策
大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理念的渗透与实践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及干预对策研究
PDCA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缓解效果探讨
外科病房年轻护士自我效能感 工作满意度及工作倦怠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