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软件测试》课程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6-05-30郑小蓉
郑小蓉
摘 要:随着软件企业对软件产品的质量越来越重视,软件测试也成为软件专业类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软件测试教学中存在的理论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整体课程认识不足等问题,可以通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专业的实训环境和丰富师生教学的组织形式等措施,提高高职院校《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效果,为软件企业输送更多优秀的软件测试人才。
关键词:软件测试 课程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b)-0112-02
在社会高度信息化的今天,人们使用各种各样的软件产品处理日常生活、工作事务,比如查看天气、交通导航、撰写报告、统计业绩等。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软件开发投入增多,同一主题的应用软件越来越多。面对消费者挑剔的眼光,软件供应方必须不断提高软件的功能性、智能化和友好程度,尽可能地降低出现bug的机率。这就必须要在产品发布前,进行严格的科学测试。因此,软件测试在整个软件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面对软件企业需要大量软件测试人才的形势,高职院校应该重视软件测试这门课程的教学,培养出大量优秀的软件测试人才。
1 高职院校《软件测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
软件的开发过程一般根据瀑布模型分为问题定义、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与维护,软件测试通常只作为软件工程的一部分内容来讲解。但由于近年来软件测试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高职院校把这部分内容独立出来作为一门课程,一般由担任软件工程教学的老师来承担软件测试的教学。但承担教学的老师往往缺少企业工作的经验,他们按照传统的方法来讲解:测试概述、测试过程、测试方法、测试工具与测试管理等。先做好PPT,演示书上的内容,课后布置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学生为了应付期末考试,也只能照搬照抄,死记硬背一些理论,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还停留在老师教,学生跟着学的填鸭式教学,缺乏信息化时代教学的多样性。
1.2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缺少能动性
软件测试按照过程可以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与验收测试。由于软件测试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很难找到合适的教材,现有的教材都是对这一测试过程进行理论性的介绍,没有对一个软件产品进行完整性测试,缺少规范的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文档的编写,对于测试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测试工具也是一笔带过。学生学完主要内容后不能对一个软件产品进行测试,达不到融会贯通的目的。由于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很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企业需要的团队协作能力。
1.3 整体课程认识不足,缺乏前瞻性
很多软件专业的学生临近毕业时,由于自身能力的不足,没有办法选择软件开发方面的工作,认为软件测试无非是找找软件产品的错误,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等到真正开始做测试工作时,才发现规范的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报告完全不会写,简单的测试工具也不会使用,又匆忙去找培训机构开始培训,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
2 《软件测试》教学对策探讨
2.1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构建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切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入案例,采用情景模式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5个教学情景,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构建专业知识体系。第一个情景为制定软件测试计划:包括选择什么样的项目进行测试(可以是每个小组自己在前期的学习中编写的项目,也可以是老师推荐的项目,或者是自己在网络上下载的项目),编写测试用例,测试要达到的目标等。第二个情景为黑盒测试:主要讲解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法、因果图法、决策表法、正交实验法与错误推测法等;会使用QTP进行自动化测试。第三个情景为白盒测试:主要讲解逻辑覆盖法与路径测试法;会使用Junit工具进行自动化测试。第四个情景为性能测试:使用Loadrunner工具进行自动化测试。最后一个情景为测试报告的编写:完成功能测试的bug汇集与性能测试的负载情况分析等。
2.2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学生完成软件测试学习后要能胜任软件测试员或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工作,因此,为了契合他们以后从事岗位的基本能力,对于课程的考核,应从多方面进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60%)、规范文档的编写能力(10%)、PPT的制作能力(10%)、上台讲解的能力(10%)、团队的协作能力(10%)等。理论知识的考核主要针对每节课后的作业是否能够准确按时地完成;规范文档的考核主要看学生是否能够规范地编写一个项目的测试计划、测试用例以及测试报告;在每一个教学情景完成后每个小组要制作PPT并上台讲解完成作业的情况,是否能够正确地收集bug并进行分析,是否能正确录制脚本并进行回归测试等;通过完成作业的情况及上台讲解的能力能反映出一个团队的协作能力。
2.3 建设专业的实训环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能更真实地体验企业环境,授课地点放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实验室进行,专门为软件专业学生所搭建的实验平台,安装软件企业通用的一些测试工具,如Loadrunner、QTP、Junit等,并且有专用的网络可供学生上网查询问题。学生可以随时进实验室进行实践,老师也方便指导学生。这种专业的实验环境更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丰富师生教学的组织形式,促进学生知识多元化的发展
高职院校的教师往往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不足。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应定期选派一些优秀的教师到软件公司的测试部门实习,学习对一个完整项目的功能测试与性能测试过程,在公司允许的情况下,将测试项目引入到教学中,可以丰富实践教学,促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进。另外,可以聘请一些软件公司的软件测试负责人参与到教学中,充分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还可以定期邀请一些行业专家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软件测试的最新前沿知识,为学生最终进入软件企业实习做好理论与实践上的铺垫。在学习中,学生组建3人小组,1人任测试组长,2人为组员。可以固定小组成员完成全部课程内容,也可以按教学情景确定小组成员,让同学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
3 结语
软件测试与软件产品的质量息息相关,要做好软件测试,就需要大量的软件测试人才,高职院校软件专业要与软件企业紧密结合,做好输送人才的基地。我们要建立为企业服务、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从教材的建设、实验室的搭建、师资的培养、对学生的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寻找培养优秀人才的最佳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帅,朱彬,李丽萍.软件测试课程建设的几点措施[J].计算机教育,2010(8):66-68.
[2] 王敏,陈亚光.软件测试实验教学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1(3):53-56.
[3] 吕安祥.软件测试工程师岗位能力培养浅谈[J].技术与市场,2017(6):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