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区别

2016-05-30郭晓英

亚太教育 2016年27期
关键词:深度融合信息化

郭晓英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287-01

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途径和方法就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目前,教育的核心仍然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核心是课堂教学,因此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核心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中的技术包括物化技术和智化技术两部分。所谓的物化技术,指的是人们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者完成现实任务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和设备,如设备、计算机、操作系统等硬件及其软件;所谓的智化技术,指的是人们在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或者完成现实任务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知识、策略、方法和技巧,如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等。所以,不要将技术简单的理解为物化技术。

2001年至2010年,我们常听到的一个词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010年以后,我们常听到的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那么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来源。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开始对我国基础教育进行改革,其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育部,2001)”2001年开始的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个教育理念。新课程改革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直接推动全国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极大的推动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涵义。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在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何克抗,2005)”

3.特点。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的何克抗教授所提出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分析得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包含三个属性:一是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二是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三是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只有准确把握这三个属性,才能真正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然而这三个属性并不是并列、平行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内容是营造支持学生多种方式学习的丰富的信息化教学环境,通过实施具有“自主、探究、合作”特征学习活动的课堂教学(一般称为“整合”课),最终达到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1.来源。2010年,我国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描绘出我国教育十年发展的蓝图,其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部,2010)”教育部为深入落实《纲要》中关于教育信息化内容的总体部署,组织编制并在2011年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我国教育信息化进行了战略部署,《规划》指出:“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教育部,2012)”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提法就来源于《规划》,它强的调信息技术和教育全面、深度地融合是一个宏观、系统的工程。

《规划》中对教育信息化的意义和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途径与方法也进行了阐述。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义是:“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教育部,2012)”我国实现教育信息化目标的途径与方法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

2.涵义。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就是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随时(AnyWhere)、随地(AnyTime)、多途径(AnyWay)的个性化学习环境,实现以学为主的教学与方式,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3.特点。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三个特点是构建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实现以学为主的教与学方式、面向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

个性化学习环境就是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个性化选择定制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实现以学为主的教与学方式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开展,遵循学习规律和学习者特征,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分析、综合、评价、创造能力的发展。

三、“整合”与“融合”的区别

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经历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信息技術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三个阶段,很多人认为这三个词的含义是一样的,无非就是时髦的炒作概念。其实不然,三个词既体现了对教育中技术价值追问的不断深入,也体现了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过程,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强调的是教师利用其编制的课件采用对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的是把作为教育之外客体的信息技术与作为主体的教育相整合,与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强调的是教育内的技术与教育相互改变、不断适应的过程,技术支持课堂教学方法、模式的变革,“融合”阶段的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学开展的核心要素,教学方法创新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必经之路。

四、总结

信息化教学是当前教学的主要形式,而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是信息化教学的最新阶段,在这一阶段,信息技术是一种问题解决的方法,是一种思维方式,促使信息化教学的不断创新,创新方法、创新模式、创新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作者单位:鄂尔多斯市电化教育馆)

猜你喜欢

深度融合信息化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融合》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