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改变了课堂

2016-05-30王红星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22期
关键词:引导实践课堂

王红星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6.22.161

摘 要:大学生人手必备的手机给大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影响,造成学生低头看手机小屏幕而忽视看大黑板的现象,这一现象已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造成大学课堂学生关注小屏幕的原因,既有学生对手机的使用态度,也有学校管理制度方面的原因。要改变大学生课堂玩手机的现象,从学生方面来说,必须进行引导和交流,树立一个健康的心态;从学校方面来说,要转变对学生综合评价的方式,重视实践教育环节;适度改变课堂授课方式,增强课堂吸引力。通过学校与学生的协同努力,大学课堂玩手机的现象就一定能得到控制。

关键词:屏幕 课堂 实践 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a)-0161-02

手机已经成为继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并在大学生中普及开来。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对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产生了冲击,而且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与个性心理等方面也都产生着一定影响[1]。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关注,大众普遍对这一现象持批评态度,如何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络,对端正学生课堂学习态度和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具有现实意义。

1 大学生课堂看手机屏幕的原因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手机功能的增加,手机除了基本的通讯功能外,还给人们的生活带了许多便利。由于手机的普及,大学生几乎是人手一机,大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玩手机看屏幕,大学课堂上也不例外。大学生在课堂上原来只是看黑板和多媒体教学的屏幕,慢慢变为低头只看手机屏幕而不在抬头看远方。造成这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是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在这些影响的要素中,学生的自制能力低、学习不感兴趣以及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模式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等问题应该是最主要的。具体来看,无外乎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对于低年级的大学生来说,刚刚进入或者进入大学的时间不长,独自处在大学校园里,那些曾经熟悉的校园学习和生活方式不见了,尤其对中学阶段生活上过分依赖家长、学习上通过制度严格学习计划的学生,取而代之的是自我学习和自我生活。这种角色的转换使得很多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和节奏,产生一种迷茫和懈怠的心理;而对于高年级的大学生来说,曾经向往的大学课堂已变得熟悉,发现自己的兴趣与所学专业发生冲突,部分大学生由于个性等方面的原因,不善与人交流,对大学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无法有效解决,久而久之,手机自然成了其最亲密的倾诉对象;其次,教师授课方式单一,专注于自己的讲课中,忽视或者缺少必要的课堂交流与互动,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思考和对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有的教师备课不够充分或缺乏讲课技巧,上课就读教材或PPT,学生对这样的讲授提不起兴趣,于是低头玩手机打发时间;最后,高校主要通过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来综合测评学生学习状况,但这种只注重结果的考核方法不能客观的、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2 控制大学生在课堂上看手机屏幕的建议

2.1 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大多数课堂教学中,教师站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在下面听讲,教师处于主动,学生处于被动[2]。采用互动式和专题式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课堂讨论和项目研究等方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尤其结合学生专业的背景。例如:面对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学生时,在授课到连接技术这一专题时,让学生徒手揭掉课桌面上黏贴的各类广告宣传材料,结果发现很难揭掉桌面上黏贴的广告纸。这时候提醒学生粘结的原理和方式,和粘结相对的是脱粘,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一来可以还教室课桌一个清洁的面貌;二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申报发明专利,为自己今后的就业或发展寻找自己的兴趣点。把这种接近学生生活的具体例子带进课堂来,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很主动而且很专心,此时的学生完全置身心于课堂中,自然无暇顾及在课堂低头看手机屏幕。另外,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阐述自己对所学专业课过程中对某些观点的想法,同时让其他学生来进行点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或缺,教师需要事先对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拓宽课堂参与形式,确保学生的充分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当学生在课堂参与中忙得不亦乐乎时,学生很难有时间再低头去看手机。

2.2 建立和完善学习过程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制度

当前,很多高校仍然把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学习优劣的最主要指标,缺失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体系[3]。例如:现在高校,晚自习制度一般在大一阶段实行,从大二开始就没有这种要求。在这种教学管理制度下,本来数量不多的空教室反而利用率相当低,有时候一个一百多人的教室,灯火通明,而在教室里学习的学生只有几个人,大部分学生要不去了图书馆,要不在宿舍里。尤其是图书馆,在接近考试的时候,为了有一席之地,还出现了占位的现象。一个班级占一个教室进行晚自习是比较困难,但可以几个班级合用一个教室进行晚自习,让呆在宿舍玩手机的学生集中到一个有学习氛围的环境中,然后组织学生会的学生对晚自习进行监督,记录学生晚自习的出勤率,尤其在晚自习玩手机的情况,做好记录并把结果上报到学工办,切忌流于形式,而应切实作为期末评定学生成绩的参考。另外,在保证理论课时的基础上,增加实践环节的课时。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环节中,学生使用手机不是为了消磨时间而是为了获得与实践相关资料的查阅。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实践环节应用理论,利用手机查阅已有研究成果。自然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因此,在制定新的教学考核指标体系时,考虑研究多元的考核体系,改变以往期末考试决定一切的考核模式,强化对学习过程的考核,同时减少理论教学所占的比重,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为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创造有利条件,力求考核方式的综合化和人性化。

手机就像磁铁,不论是正面抑或是负面的,受到它的牵引。虽然无法改变手机时代,但是可以改变人生观,虽然无法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心境,无法调整环境来完全适应自己的生活,但可以调整态度来适应一切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莹,沈阳,金鑫.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11):207-208.

[2] 郭广生,赵曙东.以“教会学生学习”引领教与学的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3(23):39-41.

[3] 王能引.大学课堂“手机控”现象的思考与对策[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6):124-127.

猜你喜欢

引导实践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