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筷子的设计与文化功能

2016-05-30乔英军

西江文艺 2016年24期
关键词:筷子装饰文化

乔英军

【摘要】:筷子作为简单的就餐工具,不仅在造型和使用上有自己的规范,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国传统设计的“活化石”。它的发明、制作、改进、演化的全过程,贯穿了一系列中国式样的独特设计元素。因此,它不仅成为了中华文明的象征,更成为了东方文化的代表符号。可以从中剥离出中国传统设计思想的最早的部分成因,以及中国人设计造物思想的部分特征。

【关键词】:筷子;文化;装饰

筷子的出现,使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相当大的变化。现存最早的筷子实物,出土于西汉晚期湖南长沙马王堆墓藏,可以断定,筷子早在石器时代就已经相当普及。而我国制作设计筷子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商代。《史记·微子世家》中有“纣始有象箸”的记载。先秦时称筷子为“挟”,秦朝称之为“筷”。筷子作为一种文化与实用相结合而存在的形式,体现了一种东方文明,成为了独特于其它艺术形式的艺术品。

一、筷子的设计

筷子作为生活中习空见惯的就餐工具,其基本造型由两根简单的小木棍组成,并未发现有什么独特之处,但真正制作一双筷子,它的制作工艺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而且,筷子的形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其造型就有圆、方、六棱、八棱和麻花等多种式样,大小形态各不相同,材料质地也追求丰富变化,从各种不同的竹木到纯金、纯银、象牙、犀牛角、鹿角的使用各具特色,到现如今新材料的使用,在装饰上更是雕花刻字,镶玉镀金等,体现出筷子的样式变化及独特工艺变化。

(一)筷子的设计演化

筷子在中国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在传承的过程中,经过无数次的改良,但其基本构造并未改变,其基本形态是一直变化的,都是在两根小木棍之上进行设计,存在着多种样式,可以说这是一种“再设计”活动。存在着从最初的圆柱体,到后来的六棱形,四方形到局部的麻花或螺旋等形状变化。

现今最典型的标准形状,是在明代出现的一种首方足圆筷。所谓“首方”,即是上部正四棱锥方形,“足圆”即筷子的下半部分为圆形平头,筷子的前段三分之一是细长的圆柱形,尾端的三分之二是正方形,其长度在二十三厘米到二十五厘米之间,粗细直径在六毫米左右。这一设计的改进不仅美观而且实用,使得首方足圆筷逐渐成为大部分地区最为普遍常用的筷子,成为筷子的标准形状。首方足圆筷有诸多优点:一是放在桌子上比较稳重不易滚滑,在便于摆放和使用。二是有利于手握,方头握柄握在手中,可以用力夹菜而不易打滑,吃传统食物如面条、米线等长且滑的食物时,更能得心应手;三是便于装饰,由于方头的一端较大,为再次创作提供了更大空间。不仅可以单面雕花刻字,也可双面雕字刻画,还可以两筷相应拼成画幅,而十双筷子的排列又可以组成更大的画幅。四是,便于操作,基于手掌的大小,握时可近可远,可长可短,年长年小者都可方便操作使用。

从深层的文化原因分析筷子的样式,其设计始终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衡中求变”为原则,也就是说在变化中追求均衡,比如,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筷子,在方与圆上已有体现,在使用上方端放置可以稳定而不至于滚动,圆端进食时没有明显的棱线,方便夹取;“方头圆身的筷子,两头代表了天与地,天圆地方,天长地久,历来是人们心目中的美好愿望”。设计筷子时寻求“方与圆、曲与直、盈与亏”等形式上的对比,夹菜时一静一动,动与静互相转化,体现了“阴阳平衡”的哲理。设计筷子体现的对立中寻求统一,实现“物我两合”的思想,也是传统器具形态设计的审美标准。对称美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庄重大气的代表,也是受力均衡的有效手段,体现在筷子上就是一双筷子两只,一般对称地成双成对的出现。

从筷子的形态上来看,其形态折射着“天圆地方”的天地观和“天人合一”的人生观,所以筷子“圆方兼备”的基本造型,不仅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科学性,也有丰富的审美性。

二、筷子材料的演化

筷子不仅在造型上有着丰富的变化,而且随着它的制作材料、工艺、装饰的不同,这两根细长的棍子从价值。质地、工艺水准到艺术水准都有了天壤之别。

筷子的材料从发明至今已有上百种之多,我们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筷子材料以及设计样式的变化,这与当时人类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上古时代筷子的材料多为就地取材的树枝和木棍,天然的动物骨角;原始社会末期人类掌握了一定的制造技术之后,逐渐出现了经过打磨和削尖的竹筷和木筷;等到了夏商周时期,随着冶炼技术的不断完善,青铜器的出现,筷子的样式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牙筷和玉筷。

三、筷子的文化功能

筷子作为中国“专属品”,筷子由我国传到了深受我国文化影响的邻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地,明清以后传入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因其简单实用的造型,轻巧灵活的使用方式,成为了东方文明的一种标志,在中国形成了独特的筷子文化。

在中国,餐饮宴会是有着繁杂的文明礼仪规定,作为主要餐具的筷子,在使用时有着各地不同的习俗,并成为餐桌上占据极重要的地位的利器。在筷子的摆放上有多种花式,并蕴含着不同的祝福;而在进餐过程,如主人摆好宴席,必须等赴宴者全部入席方能动筷。而第一个举筷者多为东道主,并由他发出邀请,席间的客人进餐。在我们的平常生活中筷子的摆放和使用在许多地方还有许多禁忌:如将筷子竖插在碗或盆上,是犯忌讳的,因为只有祭奠先人的祭品的碗盆上面才竖插筷子等等,这些禁忌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所应当注意的尽量避免的。

作为一个礼仪之邦,在我国的餐桌上,仅仅通过一双小小筷子的用法,就能够让人们看到他那深厚的文化积淀。在用筷子方式上的一些规定,不仅体现中国人敬老尊幼、谦恭有礼的进餐方式,更是中国人重视礼仪、趋吉避害的观念在饮食文化上面的反映。

筷子除了用于简单的吃饭以外,在民间也扮演着有趣的角色,赋予了某种观念和含义。有专门为新婚的夫妇特意刻制的夫妻对筷,共两双,四面雕刻,富有情趣。洁白如玉的象牙筷上雕刻组画,咋一看虽然只是花草树木之类,但仔细品位画面,让人感觉意味深长、寓意深刻。景泰蓝筷子最初是明清的皇宫用品,其裝饰彰显着皇家气魄。景泰蓝筷子并不是从头到尾都是用铜胎掐丝制成,而是在不与菜肴接触的部分镶嵌铜胎,筷子头都是用兽骨或象牙为材料磨细使用。

除了镶象牙的筷子,其他还有景泰蓝镶玉筷、红木镶银筷、翡翠镶金筷等。

有一个好的寓意是中國人历来追求的习俗,筷子可以表达快快乐乐、快生贵子、五子登科等寓意。十双筷子绑在一起可以代表十全十美。送新人,寓意“天长地久”“筷子筷子,快快生子”;送恋人,寓意“成双成对,永不分离”;送给乔迁新居的人,寓意“快快发家,乔迁之乐”。由于筷子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加上筷子不同组合的吉祥寓意,常被人们当作佳品馈赠。

四、结论

筷子作为中国人生活的必需品,不但传承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作为中国人每天饮食用的必需品,不但有获取食物的功能,还具有欣赏价值。可以说小小的一双筷子中所蕴含着丰富的设计思想,千姿百态的造型与装饰,使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另外,筷子以其自身的魅力和吉祥寓意在我国各种礼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传递着古老的民俗风情,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现象。

参考文献:

[1]谢冰洁.中国传统文化在筷子中的传承与表现[M].现代装饰:理论 2013(5):128-129

[2]宋立.浅议筷子的文化意义[M].企业导报 2016,06

[3]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J].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4]徐艺乙. “筷子”文化——矶田尚男和张道一谈话录[M].南京艺术学院学报(艺术与设计),1987

[5]张红燕.筷子——中国文化的典型符号[M].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09

[6]王琥.设计史鉴中国传统思想研思想篇[J].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10.01(159/164)

[7]姜昆鹏.筷子形态“再设计”探索[M]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6,02

猜你喜欢

筷子装饰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鲤鱼旗装饰坠
说『筷子』
装饰圣诞树
筷子
竹筷子
筷子
谁远谁近?
DIY节日装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