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书法创作多元化格局的实现途径

2016-05-30马亚楠

西江文艺 2016年24期
关键词:书法艺术多元化书法

马亚楠

一、前言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社会经历了重要的变革,一直被边缘化,甚至被批判,抑制的传统文化也开始受到推崇和新的价值重估,书法艺术作为中国的传统艺術,同时更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一脉,在中国社会文化转型时期,同样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的精神文化水平以及生存环境和方式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而恰恰是这种巨变,使得书法创作方面有了雄厚的物资和社会基础,与此同时,艺术创作思想也在不断的解放,艺术理论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大批艺术人才得到充分的发挥平台,文化艺术管理机制也在反复摸索与实践中逐步完善。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书法艺术也有着数千载的传承,并以其独特的造型性、抽象性和极高的审美价值,为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加了灿烂,辉煌的一笔,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欣赏者,不同的生活环境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所产生的艺术创作风格与艺术审美标准都不尽相同,或者说是有着明显的差异,正如众人所了解的那样“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现当代书法创作在深入书法历史传统的同时,也在把握着现在,更放眼于未来。

二、书法创作多元化

所谓“多元化”即是:在任何某种程度上相似,但又有着诸多不同的方面的组合。那么书法创作多元化,我认为它则是在书法或者讲是汉字基础上的创作多元化,在这其中就包含了诸多方面的内容,如书体的选择,篆隶楷行草,每一种书体的选择,都会出现不同的章法效果;其次是创作形式的选择,竖式,横幅,册页,扇面等;又或者书写者创作风格的多元化,二王尺牍,明末尚势,尚态的行草书风,质朴雄强的北碑书法,这一系列的因素都为当代书法创作注入了新鲜血液。

现当代中国已为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可观的场景,正是这个崭新的局面,使书法艺术创作多元化格局趋势成为可能,从秦汉的古朴,到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到现在对于只对某一种书体或者是某一家书风的全面继承的创作方式已经成为了过去式,由于现当代书法家们重视个性的张扬,以及现阶段书法文献的大量出土,取法资料的日益增加,加之现当代人们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的改变,使得书法创作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姿态,并朝着这种书法创作多元化格局不断发展,这已然成为了当代书法发展的特点。

三、书法创作多元化格局的实现途径

书法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门类中的“艺中之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痛苦艰难的新旧蜕变过程,在改革开放的这一思想解放的潮流影响下,彻底摆脱了实用性的制约和旧式创作修养观念的局限与束缚,以崭新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方式来展示其艺术本体意义上的存在价值与美学意义。此外由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当代书法艺术的社会环境和状态都趋于复杂化,价值取向也显得更加的多元化。

1、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多元文化共存

传统文化是书法艺术的灵魂,熊秉明先生以其学贯中西的研究实力,在研究了中西方文化以及书法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之后得出“书法艺术是中华艺术的核心的核心”。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艺术形式,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为其注入了许多美的色彩,在二十世纪初期,虽然碑学余波尚存,但书法在现代文化体系中已占据不到合法性的地位,从文化立场来说,书法与整体文化思潮已经失去联系;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书法虽呈现出后碑学效应,但由于受到大文化的冷落,书法本身的发展还是受到很大的限制;五十年代后受意识形态文化的笼罩,书法仍处于边缘化地位;二十世纪中期以来书法与文化的关系表明书法的盛衰兴废与社会文化机制的影响息息相关。八十年代初,书法热与美学热同时成为社会文化艺术领域中被广泛关注的焦点,而且对书法艺术的创作与研究,也一改传统的那种论经述史的模式,这表明书法美学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要一脉,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也已经开始开始焕发出强烈的生机,正是由于这种中西方文化与艺术等各方面的相互交融,使书学研究的模式与传统的艺术格局都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从而又进一步推动着当代书学的现代转型和书法文化审美多元化的实现以及理论观念的更新,在这一文化转型时期,中国书法创作多元化格局的趋势日益明显,这一阶段书法艺术的创作经历着一个从无序到有序,从自发到自觉的一个渐变过程,其中书法创作的审美价值,艺术品位与格调都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当代书坛则出现了大致三种创作流派共存的局面:书法传统派,书法新古典主义,现代书法,这三种创作流派都是以不同的艺术主张,不同的创作规律,以及不同的审美倾向创造者截然不同的书法艺术作品,都各自从一个侧面丰富着当今书坛的创作模式,当代书法创作多元化格局趋势日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文化将会面临更大的碰撞,如何处理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多元化文化并存的局面,将成为每一位书者现在和未来都必须思考和权衡的问题。

2、展厅时代与市场经济的市场导向性

在书法热與美学热的共同推动下,中国书法艺术的创作与理论研究,以其迅猛的态势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阶层,成为当代最为广泛的社会审美现象。一般来说,开拓创造新的艺术生机,打破一种旧的艺术格局,总是依赖于一批新的艺术家的出现,改革开放之后,书法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其中最先激活的就是一批老艺术家,诸如舒同、启功、林散之这样的书法家,周俊杰、刘刚纪、丁文隽这样的书法理论家,正是他们卓越有效的创作、教育、引导,使书法热潮有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对书法艺术的发展以及书法创作多元化格局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功绩。此外艺术作品需要通过一定的展示形式向社会传播其影响,加以体现其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展示形式则有展览、征集出版、报刊发表、电视音像制作,还有最新的新媒体传播等。中国书法在新时期的振兴与飞速发展,还体现在众多的展览赛事上,诸如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等,不同层次,各种名目皆备,其应征者之众,作品花色之多、形式之丰富,艺术风格之多样,盛极一时,光耀书史,每一次全国性的大型展览都牵动着千万书法家与书法爱好者的心,极大地调动着他们的创作热情,而每一次的展览效应,都在书法风格及审美趣味追求上对其后全国书风的变化起着重大的导向作用。当代书坛参展、获奖已成为每一位应征者的创作目的与创作动力,展厅时代的展览机制不断将书法从传统书斋推向公众空间,展厅一时间成为众多书家追逐的竞技场,当代的书法家已经不再是那种寒窗苦读的旧式文人,而是融入了全球大文化环境,站在书法创作多元化格局的时代前沿,无论是对个体存在价值的探索还是关乎宏观的文化观念,当代书法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展厅的陈列、传播和教育功能来推动的,大部分的书家们均自觉地参与到展览赛事活动之中,并在展厅中与其他视觉艺术家交流和互为影响,书法作品虽然在气韵与内涵上与古人经典法帖存在较大差距,然而其款式的新颖多样、笔墨技巧的丰富多变、取法范围的宽泛广博、个性风格的张扬出新,均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盲目地厚古薄今也只能造成创造思维的萎缩与前进步伐的放慢。从书法创作的变化与发展来看:从秦汉的古朴,到晋书尚韵,唐书尚法,宋书尚意到今天的以碑入字,以画入书,王铎热、章草热等各项潮流都表明当代书法艺术的创作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多元化审美趋势,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当今书法创作的历史意义与美学价值。

随着西方经济体制的引进以及世界格局的不断发展变化,艺术也同样进入到了它的市场化与商品化时代,书法在脱离了实用以及士大夫的狭小空间来面对现代人群时,它将被现代人群的不同审美意识所选择,而在选择的过程中,不同人群都有不同的标准,这是由于时代的发展所致,而展览的介入将使其状态发生诸多改变。由此便不得不以之为出发点来对当代书法概念的外延进行进一步的解读。现代的书法与展览机制间存在一个和经济有关的问题,因为展览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活动,而且是一种经济活动,一方面展览需要经济做支撑才能进行下去,另一方面展览也会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正因如此它才可能被现代的商品社会所接受并成为新的传统。可以说展览机制的确立,标志着书法商品化的开始。从此书法展览在承载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将每位参与者的经济利益紧紧系在一处,而这种结合,就必然会导致“羊群效应”的产生,这是艺术商品化的必然结果。众所周知,在民国时期就出现了陈师曾对齐白石的书画作品进行市场运作的例子,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各项书法展览赛事的热潮,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现象和社会对艺术家的追捧已顺其自然的认为艺术主动进入了市场,当然,这种情况下,市场的游移不定与传统美学重典范的理念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从而已经形成的书法商品化和人们对新观念的不适应这两个问题出现在了当代书家面前,书家既不能舍弃市场这个经济杠杆,又不能放弃已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于是必须在两者之间选择适合的切入点,而恰恰是这个切入点成为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书法创作多元化格局逐渐形成的根本原因,也是其形成的根本途径。

四、结语

总之当代书法创作是多元的,在进行书法创作时,既要继承传统,又必须要发展创新,当然继承并非是一味的模仿古人,定要有所取舍,书法艺术是不断进化和完善的,书法创作也应当追寻这种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格调品味都会随之发生变化,人们不应满足传统的创作模式而需运用更多的创作手段,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书法艺术不断走向繁荣。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多元化书法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所谓书法艺术
书法欣赏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雄强飘逸的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