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课余训练研究

2016-05-30刘洪兴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6年22期
关键词:课余运动量体育精神

刘洪兴

研究的目的:近年来,基础教育改革走向全国各地学校,课程目标指向人的健康发展,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活和地方特色内容为学校的课余训练研究提供了多样的素材。结合本地实际,用半年的时间作为一个课余运动训练周期,分层次(从不知到入门,再到熟悉掌握运动训练的的方法);有步骤(教会孩子先学什么后学什么最科学);有计划(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的对学生开展体育锻炼。使学生基本掌握跑、跳、投等基本技術和锻炼方法,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并在锻炼中培养学生的勇敢、坚毅、等意志品质,为学生终身锻炼打下基础。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课余训练是依据学生的特点,运用一定的训练方法,制定可行的训练计划,对初中年龄十二到十六岁的男女学生,使其身体素质的整体提高,开发其运动潜能;培养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和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为以后发展某一专业训练打好基础。

二、研究方法

运用农村中学现有的场地、器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其柔韧、速度、力量、耐力素质,提高其运动密度,肺活量等指标,并结合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培养其兴趣、及对体育课余训练的认识,及对体育精神的深度了解。

三、实施步骤

现在对年龄十三岁的男同学六名,女同学三名进行的课余训练研究结果列述如下。研究的运动周期为一个学期,其中以一个月为一个训练小周期。

(1)第一个月:学生对于运动训练即好奇,又不适应,选取他们来进行课余训练,因为他们有一定的素质和潜力。但是,据观察,他们的协调性需要加强,因此对其训练的重点加强柔韧协调训练是非常关键的。训练内容如下:①绕小操场慢跑三周(150米)3';②压腿、压肩,练习横劈、纵劈腿10';③踢腿练习,包括前踢、侧踢、后踢3';④交叉步跑练习:学生在学这个动作时非常困难,需进行示范和指导练习7';⑤三十米的“S”形跑练习10';⑥游戏:“推小车”。7';⑦结束放松练习,教师传授一些基本的按摩知识,使学生紧张的肌肉迅速松弛下来5'。

这样一节课的课余训练课就完成了,测得学生的运动密度为百分之三十五,平均心率为125次/分,最高心率为160次/分。轻松而愉快的练习,是上好课的基础。

(2)在进行了一个月的适应性训练之后,运动量开始逐渐增加,这一时期,我把这叫做增加适应期。时间为二个月,这一时期是学生最容易产生厌学和疲劳的时期,增加学生的体力恢复知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是按摩;其次是洗脚;洗热水澡;再次是运动后的补盐。教会学生养成一定运动前补糖。运动量可按如下安排:①柔韧、协调首位,如安排强度大一点的折返跑、倒退跑。②速度练习:包括原地摆臂练习、挂哑铃原地摆臂练习、三十米跑练习:如小步跑、高抬腿跑练习等。③力量练习:对比较消瘦的学生加强力量练习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包括俯卧撑练习、弹跳练习,如蛙跳、单腿跳。④耐力练习,应穿插练习,量要适中,因为耐力训练容易使学生疲劳。在进行以上练习时,应对其脉搏适当控制,(经记录,学生作运动后的心跳最高达到170次/根据计划,分,应控制在130次/分),再让学生做动作,这样使其心肺功能达到最佳适应状态。

经过三个月的练习,进行一次小测试,成绩有所提高,但提高程度不大。开始训练时,其成绩如下,男生平均成绩:一百米14";铅球(四千克):9.13米;1000米:4分30秒;立定跳远:2.4米。女生平均成绩:一百米15"5;铅球(三千克):6.18米;800米:5分09秒;立定跳远:1.9米。经测试成绩普遍提高百分之三十。咎其原因如下:①动作技术掌握不成熟。②学生疲劳。③缺乏顽强拼搏、永争第一的体育精神。根据以上结果,教师应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和心理辅导。使学生成绩全面提高。

(3)第四个月,训练量有所增加,柔韧、协调素质练习始终放在首位,增加跳绳练习。其他速度、力量、耐力齐头跟上。这时期的运动密度控制在百分之四十五左右。

(4)第五个月,全面上量,运动密度在百分之五十五左右,运动量如下,在学生做完准备活动后,五十米的单腿跳:十趟;五十米的加速跑:十趟,中间穿插全场的运球上篮、俯卧撑、原地纵跳等交叉进行。恢复体力内容如下:①指导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恢复按摩练习。②臆想练习:达到放松心理、肌肉的目的。③指导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营养。

(5)第六个月,保持上面的运动量,这期间最重要的是避免学生受伤。所以说,这时期的准备活动很重要,特别是关节和韧带的活动,准备活动如下:①小强度的手拉橡等皮筋练习。②几个体操上的抻拉关节韧带练习。③有音乐伴奏的韵律操或简单的街舞练习。④体育小游戏练习。

四、结果与分析

(1)经测试学生成绩大幅度提高。男生个别成绩百米达到12"8,女士成绩14"5,立定跳远男生达到2.50米,女生达到2.10米,1000米男子达到3分40,女生到4分21秒。通过一个半年运动周期的训练,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提高、这样即提高了自身的运动技能,又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勇敢、果断、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

(2)增加了同学们之间和师生們之间的感情,也锻炼了教师的业务水平,能充分体现学校教育思想的贯彻,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同时,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一定局限,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需以后改进。更规范、更科学的训练,是课余运动训练的前提,只有这样,使学生、包括教师的素质都有质的飞跃!

猜你喜欢

课余运动量体育精神
加油,冲吧,体育精神!
丰富的课余生活
大树的日常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每天基本运动量:走4000步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的发展和重塑
从体能角皮谈中学课余三级跳远训练
你每天的运动量够吗
怎样掌握最佳运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