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大学生手机上网的思想行为特征与教育引导对策研究
2016-05-30张丽
张丽
摘要:手机已作为生活必需品全面进入大学生生活,而手机上网也是大学生生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本文通过在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学生中发放调查问卷、谈话等方式分析了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手机上网的基本现状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思想行为特征,并总结出相应的教育引导策略。
关键词:手机上网;思想行为特征;教育引导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097-02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当前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普及应用。根据2015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增加了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手机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而青年人是手机使用的主力。智能手机因其便捷性、可移动性和强大的功能性已取代了电脑全面进入大学生的生活领域,改变了现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与途径,也冲击了传统沟通交流方式,提供了新的娱乐消遣方式[1]。然而五年制大学生因为他们从初中直接升入高职院校,年龄小、学习成绩一般、自觉性薄弱等使得他们更加迷恋手机上网。为了加强大学生有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五年制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现有五年制班级中进行跟踪对比调查,通过观察、谈话、发放调查问卷、材料收集、文献研究等方法总结五年制高职大学生手机上网的思想行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对策研究。
一、本课题的概念界定
本文所研究的是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大学生使用手机查找信息、聊天、收发邮件、娱乐、休闲等。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所产生的心理活动以及对手机使用类型的选择等,了解大学生使用手机的喜好,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为思想政治教育找出对策是本文的目的。
二、五年制高职大学生手机上网的思想行为特征
1.五年制高职大学生手机上网的基本现状。本次针对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学生发放关于手机上网的调查问卷共150份,回收145份,回收率97%,有效问卷145份。在调查中发现,五年制高职大学生手机上网多集中在下午上课后以及晚上。上网地点包括寝室、教室、食堂、图书馆,甚至于平时走路。他们认为手机上网已经成为生活必需,但是会协调好手机上网和生活学习的时间冲突。
根据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五年制高职学生手机上网时间最长的是聊天,通过短信、打电话、QQ、微信等沟通方式,平均时长在8小时/天。除此之外,高职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时主要是玩游戏、浏览各视频网站、听歌、看资讯等。总体来看,五年制高职大学生手机上网平均每天4~5个小时。
2.五年制高职大学生手机上网的相关心理行为。从图1中可以看出,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大学生中认为手机上网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产生影响的占到将近一半;少数五年制高职学生认为手机上网对自己无影响;而认为对自己有利和有害影响的比例差不多,可见手机上网到底有利还是有弊存在较大争议。调查问卷中对高职大学生忘带手机后的心理行为进行统计时发现:手机未带无所谓的学生占到21%,这部分学生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最低;48%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克服手机未带的心理不适,这部分学生对手机有一定程度的依赖,但是还可以自己调控自己的心理和情绪;33%的学生手机未带后有焦躁、坐立不安、浑身不自在等心理行为,对手机有很强的依赖感。见图2。
3.五年制高职大学生手机上网的消极行为。从图3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绝大多数五年制高职大学生上课和晚自习时用手机上网,只有少数学生可以做到不玩手机。他们很多时候不分考试课还是考查课,都会玩手机。而上课时间用手机上网做的最多的是聊天、听歌、看小说、看视频、看电视剧、浏览资讯和打游戏等。和部分学生通过谈话发现,他们普遍认为:上课时间过得很慢,而上网之后时间就变得很快。也有部分学生知道自己沉迷于手机上网的行为很不好,可是自己无法控制自己。上课时间不听课不学习,晚自习不看书或者较少时间看书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令人堪忧。喜欢用手机上网的学生还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与周围人沟通较少,他们大量的时间用来看小说或者打游戏,无暇和他人沟通,久而久之,对于他们的沟通和社交能力有相当大的影响,变得神情冷漠,对他人的事情漠不关心[2]。
三、五年制高职学生手机上网的教育引导策略
1.提高教育者的自身素质。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应该做到以身作则。教师教书育人,在课堂上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上课期间坚决不能以任何理由使用手机,尊重学生、尊重课堂,以良好的教风和人格魅力引导大学生,以优质的教学赢得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喜欢听课,自觉不玩手机。
2.加强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应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一方面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有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对大学生在手机上网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3]。
3.提高正确使用手机的认识。改善大学生手机使用环境首当其冲。大学期间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手机使用是一把双刃剑,要通过社会全面宣传,让大学生认识到手机使用的两面性,重视起手机使用对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随着手机时代的到来以及手机文化的传播,高校大学生是手机使用的重点人群,深受其影响,这对大学生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手机使用的负面影响在大学生群体中正在扩散,腐蚀着大学生的心灵,从而引发了一些健康问题。手机使用时大幅度辐射将会造成头疼、睡眠紊乱、记忆力下降等症状,有的可能会引发脑瘤等疾病。手机不健康的信息传播还有可能诱发违法犯罪行为。因此,高校要致力于改善大学生的手机使用环境,积极提倡合理使用手机的理念,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并且把它提高到战略的高度,不能放任自流,拿出一系列可行的方案。
4.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转移注意力。大学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增强自身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高校可通过对大学生科技、艺术、人文活动的进行引导,举办各类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转移大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个人兴趣、爱好,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鼓励他们参加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来转移大学生的活动内容,从而减少手机上网的时间[4]。
参考文献:
[1]王描玲.大学生手机上网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龙岩学院学报,2011,(7):101-106.
[2]戴静.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3,(5).
[3]伍秀敏.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思想行为特征与教育引导对策[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6,(5).
[4]郑益凤.大学生手机上网成瘾的现状分析和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