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兴趣的激发

2016-05-30阿瓦古丽·热合满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爬山虎阶段教材

阿瓦古丽·热合满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要在课堂上使学生的学习获得最高、最理想的效益,教师的“教”就应灵活多样。教师首先应认真钻研教材,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因材施教,处理好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要“跟学生学”,“如果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认识和发现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有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乃至爆发自身求知潜能。教师要学会灵活使用教材,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寓教于乐,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不言而喻。

每堂课可分为开讲、中间、结尾三个阶段。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开讲,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一步。常用的开讲方法通常有三,一是设置悬念。从审题、解题入手,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悬念,激发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如上《爬山虎的脚》一课,出示课题后,我故作惊奇地说:“小朋友,我们都知道,人有脚,许多动物也有脚,爬山虎是植物,它怎么也有脚呢,它的脚究竟是怎样的?看看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话音刚落,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他们渴求了解知识的欲望油然而生。二是创设情境。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均处于直观具体的感受阶段,因此,通过图画、多媒体课件、表演等方式创设情境,能让学生接受到直观的知识,容易消化吸收。三是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后,教学便进入了中间阶段,即讲读课文阶段。在这个阶段,除了启发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进行听说读写训练以外,还要特别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升华。例如我在上课时,结合课文内容,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抽象的文字变成活生生的形象,培养创造想象能力,训练思维的广阔性。在学习《捞铁牛》一课时,我让学生想一想:这件事如果放在今天,还有什么办法把铁牛捞上来?同学们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竞相发言。有的说用大象拉,有的说用拖船拖,还有的说用巨大的热气球向上吊……方法各有特色。

一个好的结尾会让学生回味无穷,终身难忘。笔者在阅读教学中注意精心设计具有思考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结尾。如欣赏一段精彩的录音,观看一幅优美的图画,完成一项有趣的练习等,把学生在阅读课中诱发出来的学习兴趣延续到课外,延伸到新的学习中去,做到课尽趣不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这样把培养兴趣、启迪思维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使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向知识的高峰不断地攀登!

猜你喜欢

爬山虎阶段教材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爬山虎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想当粉刷匠的爬山虎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爬山虎
南大百岁爬山虎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