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陆地》第一课时课后反思
2016-05-30孙秀丽
孙秀丽
这次我有幸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这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面對机遇,我欣喜、感恩;面对挑战,我自信、冷静。在选择了课题之后,我去请教了栾主任和孟琳琳老师,我们三个在研讨之后,确定了大体的教学思路。
我所讲授的是《地球上的陆地》,是小学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地球上广袤的陆地和多种多样的地表形态。在教学过程中,我把许多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连串的教学交流活动,体会“陆地的广阔及地表的多样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有收获。反思这节课。
一、成功之处
(1)要想上好一节课,重点必须要突出,不能偏离文本。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说的的一些偏离文本的内容都删掉了。资料不能重复,不能偏离文本,抓住文本的重点来讲。在体会陆地的广袤时,我运用了微课,使其一些难理解的地方,老师做了讲解。在了解陆地地形的多样性,我先让学生自己说特征,老师再根据特征画简笔画,一目了然,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深深体会到只要把握好一节课的目标,围绕着目标来设计,环环紧扣。讲完这节课,我还感觉当一名品德与社会教师难,当一名好品德与社会教师更难。课本中的知识是有限的,如何与社会、与生活相联系?就成了上好这一节课的关键。“四大文明古国”学生都知道名称,但不知文明成就。所涉及内容又离我们的生活很远,所以这样的课堂需要知识渊博,尤其是社会知识渊博的教师。“教給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为了上好这节课,通过多种方式整理有关的资料,课讲完了,自己也收获了很多知识。
(2)课的成功与否,就看学生是否有收获。在教育改革深化的一年里,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实实在在的,没有一些花架子,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有所获。这节课我们就是围绕着地球上陆地的广袤性和多样的地表形态来讲,通过学习这节课学生明白了很多知识,最后学生收获了很多,这就是我们所要的课堂。
(3)微课的设计,基于“翻转课堂”理论,呈现主要的学习内容,又不是课本内容的简单重复,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加工创造,成为课本知识的有益补充,并服务于教学目标,有助解决重难点问题。
我设计的微课视频主要是“广袤的陆地”这一部分,每一部分结合了自制的PPT和借鉴的相关视频,并附有思考问题,这为学生梳理学习内容和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二、不足之处
(1)老师的机智不够灵活,没有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学生回答了到什么地方去旅游时,老师及时的引导学生会自然而然的走进那个情境,收获要比现在多得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谈的感受不深刻,致使有一种蜻蜓点水的感觉。个别环节没有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组汇报时还应面向全体学生,保证组内的每个成员都要参与进来。
进制 (2)老师还应关注课堂上的小细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不注意倾听,致使没有及时的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如:格陵兰岛,“格”学生读成二声时,教师没有及时的纠正。课件制作的不够精美,不能只用白色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