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数学课堂和谐生成
2016-05-30施黎红
施黎红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传统的课堂教学取而代之的是充满快乐的学习,自主探究的自我发现,体验成功的喜悦、对待学生的多元化肯定式的评价。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機,营造出一份和谐而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下面我就课堂教学的和谐生成,谈一下初浅的几点体会。
一、“生”与“师”之和谐
教学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往,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如果真诚对待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也会用坦诚来反馈,师生关系才会和谐。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教师要注重运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感情上联络,努力达到交融的最高境界,融入到学生之中,了解他们,欣赏他们,鼓励他们,课堂上,老师亲切和善的教态,善意的微笑,生动幽默的语言,鼓励的目光和神情,一个强而有力的手势,一声由衷的赞许,甚至一个默许的眼神,都会激发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教师应注意和学生建立一种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关系,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教学活动成为一种具有生命意义的活动。
二、“学”与“教”之和谐
数学新课程强调了数学的基础性、大众性和发展性,改变过去的数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个性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化,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和谐”。
(1)创设生动和谐的教学情境。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我们的课堂,紧紧抓住学生的情感组织课堂教学,把它创设成为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参与的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他们积极地去感受数学美,追求数学美,使学生既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不仅要考虑数学学科的特点,还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和谐的情境中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去捕捉信息,萌发对数学知识的渴求,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极大兴趣。如我在上“可能性”一课时,在课前,和学生一起做了一个摇奖游戏,同学们玩得非常投入,有的同学还中了奖,上课铃一响,我迅速而自然地导入了新课。既节约了时间,又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了最佳状态,可谓一举两得。
(2)构建轻松和谐的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是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问题讨论的合作者、学习方向的指引者。保持好心情,才有好气氛。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轻松起来。试想,铃声响后,学生看见板着脸的老师走进教室,谁还能轻松起来。因此,教师要努力保持微笑,让微笑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其次,教师要减少学生学习的压力。有的教师喜欢一上课给学生个下马威,先来个警告……这又如何能让学生轻松起来呢?所以,数学知识的呈现也要轻松、自然,通过轻松的形式呈现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学习,不仅易懂,而且乐学。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实践充分证明,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了,教师的行动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的知识成为学生探索追求知识的磁铁了,这样的师生和谐的关系,就成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保障。
(3)让兴趣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较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或负担过重的感觉。兴趣贯穿课堂是课堂上教师始终要凭借课堂动态生成、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实践活动等有意义的信息或技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成为学生的主人。兴趣實际上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它可以激发学习内驱力,调节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所在。
三、“主动”与“互动”之和谐
(1)主动是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的核心。新课程倡导我们教师要学会放手,要求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旺盛的求知欲,相信学生有发展的潜力,要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得到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发展。新问题新知识应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为学生增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教师要发挥“导”的作用,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自己探索知识、发现规律,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主动”,和谐的目的是“ 主动”。教师要注重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基础,以主动建构为核心,来达到使每个儿童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的目的。教学中要重视研究学生的情感,努力创造主动活泼的乐于学、善于思的气氛,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起积极主动的乐于学的态度,使他们在兴奋、热情的状态下投入到对知识的探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互动是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的方式。互动——利用合作小组进行学习,给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合理地调整、丰富自己的认识,获取数学知识。因此,教学中要抓住最有利的时机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当学生感到独立思考出现障碍时,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时,知识需要拓展时,凭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很好的完成任务时,最能激发起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这就是最佳合作契机。例如在一节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出示:三(1)班46位同学去公园划船,每条大船可以坐6人,租金10元,每条小船可以坐4人,租金8元,如果你是领队,准备怎样租船,你有几种方案。这是一道开放题,答案很多,教师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每个同学都可以从别的同学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外一些角度,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从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必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3)体验是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的生命力。俗话说“智慧出在手指尖上”。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活动,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和感悟。在教学中提倡“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只有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的体验学习获得成功。
和谐是一种美,和谐是一种艺术。和谐教育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让我们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让学生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的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在数学的王国中自由地遨游。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我们的数学教学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