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大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对策研究

2016-05-30孔婷

亚太教育 2016年27期
关键词:班级班主任家长

孔婷

摘 要:“90后”已经成为目前高校的主要學生群体,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他们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如何做好“90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对于高校班主任来说是一项需要重点研究和亟待解决的课题。文章从“90后”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通过分析当前班主任工作面临的挑战,针对班主任工作难点问题探索性地提出若干对策。

关键词:90后;班主任工作;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206-02

从2008年9月我国高校迎来首批“90后”大学生开始,已经过去整整八年,“90后”已经成为目前高校的主要学生群体。他们受所处的时代、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与以往大学生相比,有着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如何做好“90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对于高校班主任来说是一项需要重点研究和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生源在数量和质量呈双降趋势,“双差”学生明显增加,这导致学校现行的教育管理特别是班主任工作已无法适应实际需要。本文给合自己担任班主任的实际经验,从“90后”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通过分析当前班主任工作面临的挑战,针对班主任工作难点问题探索性地提出若干解决策略,以期为其他班主任提供一些启示。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本文以湖北三峡职院旅游与教育学院13级183名学生、11名教师为研究对象,从2016年5月10号至2016年6月10号,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等方法来进行调查研究。

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文献法,收集、整理、研究了有关班主任工作及学生教育、班级管理等方面的相关文献,以形成对难点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的科学认识;第二阶段,采用访谈法,就90后大学生班主任工作的难点问题,对有经验的班主任、学工、教学相关领导等进行访谈,对“班主任工作难”的现状进行确认并从中获取相关的信息;采用观察法,笔者目前正担任14级酒店管理专业的班主任工作,能深刻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困难,能够有效获得研究所需要的第一手资料;第三阶段,采用问卷调查法,再次了解和确认当前90后大学生班主任工作上的主要难点问题。本次问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旅游管理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大一、大二的学生进行调查,共设计了20个问题,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1份,有效率达到84.2%,其中男女性别比是1:4。

三、调查结果的总结分析

(一)学生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

1.自我意识强,团队意识差。在调查“集体活动中,同学表现出互助、协作精神”时,78%的学生认为是“不好”的,几乎没有学生认为是“好”的。80%的老师认为“一般”,20%的老师认为“不好”,同样几乎没有老师认为是“好”的。90后大学生都出身于计划生育年代,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倍受长辈的疼爱与呵护,从而养成了自我、任性的性格,他们往往有很强的自我优越感,喜欢让别人听从自己的意愿行事而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在遇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首先考虑的是个人利益,缺乏大局意识及团队精神[1]。

2.忽视人际交往,受挫抗压能力差。在调查中只有11%的同学认为“班级同学热情友善,乐于助人和交往”这个选项是完全符合实际的,认为比较符合的占13%,认为一般符合的占54%,认为不太符合的占21%,2%的同学认为完全不符合。在社会高度信息化的环境背景下,90后大学生往往沉迷于与网络相关的活动,他们孤僻自闭,不善于与他人交往,不乐于参加现实活动其结果必然影响到他们对人际交往对象的真诚性产生怀疑,从而导致信任危机的产生,信任危机又反过来影响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也正是由于他们缺乏正常的交流与沟通,遇到问题和挫折时不懂得排遣、释放压力,再加上得不到精神慰藉,这些学生往往会自信心崩溃甚至自暴自弃。在调查中,只有30%的学生认为出现困难和问题会找老师、家长和同学,大部分学生选择自己消化,甚至有学生选择“用游戏来麻痹”等不恰当的方式来发泄。

3.道德意识淡薄,自我约束能力差。曾有学者这样评价90后大学生“他们是只知索取而不知回报的冷漠一代[2]。”在大学校园里上课吃东西、玩手机,漠视老师不打招呼等,不尊师重道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调查中,高达98%的同学坦率地承认做过上述行为。在实际教学教育中甚至出现过有些90后大学生不仅不知道感恩老师,还和老师反目成仇,辱骂报复老师的案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约束和管理意识和能力是班主任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班主任工作面临的挑战

1.师生关系缺乏信任。师生信任是增加师生沟通、联系师生关系的桥梁,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基础[3]。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由简单、外露到日渐复杂、内隐,学生对教师的认知和判断过程也日渐复杂,师生之间的信任度也越来越低。在调查中,79%的同学认为班主任能够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证明被调查班级的班主任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肯定的,但是只有27%的同学认为班主任值得信赖。在调查中,仅仅9%的同学希望班主任和家长联系,交流学生近况。同时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部分学生不愿意班主任和家长联系的最主要原因是“怕老师告状”,“联合家长管他”。特别是部分后进生、问题生和差生,他们敏感易受伤,戒心很重,另外在访谈中,笔者发现很多班主任仍然采取的是啰嗦式说教,这种缺乏尊重和信任的老套说教不但不能起到转化教育的作用,反而让差生敬而远之。

2.家庭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够。在对班主任进行访谈中发现,部分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并没有认识到参与教育是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他们认为孩子一旦上学,责任就全归学校,“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本次调查对家庭状况的统计分析表明:经济状况方面,83%的学生家庭属于温饱型或贫困型;文化程度方面,少数的家长是大学及以上学历,大多高中、初中;家庭教育时间投入方面:93%的学生选择“父母双方忙于工作或忙于自己的休闲生活(如打麻将等)”,无暇顾及或极少顾及孩子的教育。这些因素都极易造成班主任同家长之间产生见面时间安排难、有效沟通难等问题。笔者曾经与一名后进生的家长电话联系反映该生在校的不良情况,该家长听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要“棒打孽子”,情绪非常激动,后来干脆说要该生直接退学,和家长沟通的结果不仅没完成转化教育,反而让学生心灵受伤差点中途辍学。

3.班主任自身的职业倦怠。在访谈中发现班主任与普通教师相比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他们不仅要承担教、科研等任务还要管理好学生和班级,再加上学生的悄然反叛和不上进,这些都会逐渐耗尽了班主任的自信心,使其产生职业倦怠。另外通过调查发现由于生理差异,女教师的精力有限,在管理学生方面没有男教师那样有点子,所以女性班主任会感受到更多的职业倦怠。

四、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对策

(一)取得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学生人生的第一所学校[4]。一个成功的班主任,除了最大程度上给家长必要的教育知识方面的支持外,还必须最大限度地获得来自家庭教育的支持[5]。通过开办家长联谊会等教育实践活动,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根据学生和家庭的具体情况,以家庭和学生的利益出发来商榷与家长的联系方式和时间,灵活运用一切可利用的方式如电访,即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等来和家长进行交流沟通。

与家长交流时,要注意沟通的艺术,通过强调对其孩子将来人生负责的愿望来指明学生问题,使家长意识到班主任是站在和自己一样的,“为孩子好”的立场上对待学生的,“将心比心”,这样很容易就能取得了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从而形成合力达到教育配合效果的最优化。要注意避免告状式的家访,在与家长交流时应尽量以中性、客观的评价来通报学生情况,应在家长面前多肯定学生的优点以避免家长在听到恶性评价后,丧失对孩子教育的信心和积极性,放任自流不再配合学校教育工作。

对于后进生、问题生和差生,要定期和家长沟通,这样双方都可以适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使家、校双方能及时地调控学生的日常行为,对他们的错误行为等采取恰当的教育和疏导。

(二)处理好“抓”和“放”关系,强化学生自主管理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锻炼他们的才干,班主任必须进行适当放权,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但是要处理好“抓”和“放”关系,也不能“光放不抓”,原则上应该“抓大放小”,即在“宏观”上如班级长远发展等方面管住管好,还必须亲自抓,亲自管;在“微观”上如文体事务等方面放开搞活,鼓励学生自行开展。通过学生的自主管理,使他们产生主人翁的自豪感,从而在心理上接受并且在行为上遵守班级的规章制度。

要强化学生自主管理,首先要打造一个民主、宽松的班级文化氛围,学生自主管理的对象不应该局限于班干部,它包括班级的所有成员。但由于学生的先天素质、家庭背景、各方能力的差异,班主任在引导学生发展自主管理能力时,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挥,要帮助学生发现他最强的一面。当学生取得成绩之后,要乘机对这些榜样的事迹进行表扬宣传,通过榜样的模范示范作用,使整个班集体形成一股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风气。

(三)根据性别、年级特征,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本次调查的男女性别比是1:4,在专门分析男生调查问卷时发现男生比女生更渴望班集体对他们的认可,因此,班主任应对男生的心理和成长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而在对班级氛围的总体感受上,女生的感知要明显高于男生,因此加强女生对班级活动的参与,任用女性班干,通过女生与班级心理氛围的良性互动来影响和带动男生,对于优化整个班级氛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不同年级,采取不同策略、有重点地加强班级建设。一年级是适应大学新生活的阶段,要利用新生阶段班级文化处于萌芽阶段的优势来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如通过开展素质拓展活动来提升班级凝聚力。同时要利用高考学习余热,积极引导学生将精力放在学习上。大二阶段是大学生活全面开展和深化的阶段,也是容易产生各类矛盾的阶段,除了要巩固大一形成的凝聚力优势,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三阶段是实习,找工作阶段,也是班级建设总体水平最低的阶段,班主任除了督促学生为踏入社会储备好知识与能力之外,還要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规划、择业和心理问题等方面的关注与指导,如笔者在酒店管理专业大三实习之前,组织学生开展了化妆主题和模拟面试班会,通过这些使大三学生能够提前熟知职场,毕业后更顺利地融入社会。

(四)言传身教之外,要加强自身学习

为人师表是一种无形的教育。班主任除了是班级的教育者,管理者之外,还应当是学生道德行为的示范者[5]。通过言传身教的表率作用来感召学生,身正为范,加强自身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修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该首先做到,如笔者在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时,每次都在活动开始前15分钟到达集合地点,活动开展过程中和同学们一起遵守活动纪律,坚守现场,活动结束后一起离场。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90后的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特别喜爱并能接受新事物,如果不加强自身学习,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代沟会越来越大,不信任感会越来越深。加强自身学习,通过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来提升自身素质和教育管理能力[6],以便于能够做到准确把握90后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利用90后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强的特点来激发他们对生活与学习的激情。笔者就经常以90后学生喜欢接受的方式组织各种形式的、寓教于乐活动,如通过在论坛上发通明帖,号召班级同学以匿名的形式在帖子上讨论班级事务,发表民主意见等。

(作者单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金丽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21

[2]崔景贵.90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J].教育与职业,2008.5

[3]陈风琴.正确归因与“后进生”的转化[J].中国教育学刊.2003.6

[4]冯忠良等.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

[5]傅建英.班主任工作专业化探析[J].北方经贸,2007,(9):160.

[6]魏国良.学校班级教育概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版

猜你喜欢

班级班主任家长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夸夸我的班主任
我心中的好家长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家长请吃药Ⅱ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