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中小学生“减负”亟待落到实处

2016-05-30郭春梅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6年22期
关键词:课业负担减负子女

郭春梅

近些年来,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曾不断地大声疾呼:关注下一代的健康,为中小学生“减负”,为少年儿童提供自由成長的空间。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中小学生的负担与日俱增,孩子们整日负重如牛,疲于奔命,他(她)们的成长发育受到严重损害。具体表现为:孩子们的休息权被剥夺,尤以毕业班为甚。他们没有星期天、节假日,没有寒暑假,睡眠严重不足;他们没有游戏和体育锻炼,没有娱乐活动和自由活动的时间,白天的所有时间都在教室里度过。每天晚上八、九点钟,在所谓的重点校大门外,仍集聚着接学生的家长群;每逢休息日,大街上总能见到家长为孩子背着书包,急匆匆地赶路,从这一个课堂奔向另一个补习班。事实已经证明,现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心理负担过重,压力过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应该切实引起高度重视,全社会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减轻中小学生负担。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应该切实引起高度的重视。学生负担过重,不仅仅指的是课业负担,也包括心理负担以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学生还要承受来自学校和家长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学校的评级和评优主要看升学率,从而导致学校过度片面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通过加大作业量,加大测试频率来提高学习成绩。家长评价孩子的主要标准也是学习成绩。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减轻中小学生负担中做了大量工作,但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应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教育质量标准和教育评价标准,以及常态化的督导监测制度,把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作为考核学校和校长的主要指标。建立学生负担监测、公告制度,规范社會办学机构和教辅市场,也是实现中小学生减负的有效措施。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学校的校长负有重要的责任。校长要端正办学思想,规范自己的办学行为,提高办学水平,在如何办出有特色高水平的学校上多下功夫。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特别是不要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多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活动、科技活动、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及校外生活,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把本应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学生厌学,学校暴力频出,这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许多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学业负担,这种压力问题不都是能通过心理咨询和适当的心理沟通能够解决,因为源头是学业负担和压力。这种负担不仅反映在学生身上,也对教师产生影响。升学率的考核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负担,教师的心理和身体也出现一系列问题,让人忧虑。因此减负的另一个意义也是给教师减负。在学生负担过重的同时,教师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教师和学生一样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广大教师是学生减负的受益者同时也应该是学生减负的责任者。

在现行社会背景和教育体制下,子女的成长、教育及就业是家庭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这其中教育又是子女成长和就业的关键。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把很多精力都放在子女的应试升学上,为了应试升学,不惜拿孩子的健康成长换取所谓的“成绩”,迫使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学习负担愈加繁重。现在“减负”的重大阻力不仅来自学校,而且来自家长。目前家长普遍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孩子从出生起就开始承载着家长所有的希望,甚至有的家长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使孩子不仅承受着繁重的课业负担,还要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实现学生减负,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

学生负担过重的深层原因,还是来自社会。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没有人再怀疑教育对人生的决定作用。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文化的高低、学历的长短、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一个人的饭碗、房子、地位、价值乃至生存。竞争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操纵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我们的评价制度、考试制度等都和这种社会大背景息息相关。我们的评价制度、考试制度等都和这种社会大背景息息相关。另外,我们的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教育需求。而且,有限的教育资源还分布得相当不均衡,在这种情况下,谁都想让自己的子女去好的学校,去接受好的教育,将来有好的工作。因此学生和家长甘愿承受巨大的压力,学校和教师甘愿违背教育规律,去参与所谓的“竞争”。

“减负”,即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课业负担,是关系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的一件大事。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减轻中小学生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家庭和家长、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猜你喜欢

课业负担减负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过重课业负担”是概念,还是判断?——针对“过负”概念及其直接目的的探讨
构建和谐课堂减轻课业负担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
“轻负提效”大家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