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联想法在历史材料题中的运用
2016-05-30黄朝旭
黄朝旭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现在历史教学大力提倡历史核心素养,主导方向就是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体现了历史核心素养,考查学生的学习素质能力,而这个能力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历史材料的阅读理解上。
通过不断的调查问卷,不断的分析学生的阅读情况,再加上20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提出了“考点联想法”,在实际教学中收到很好的成效,也符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也乐意接受,运作起来也比较方便。同时,介绍给同事,也得到同事的认可和接受,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推广。
“考点联想法”首先课学生必须弄懂,也就是课文必须理解,有理解才能记忆。当学生理解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后,基本上就记住了本节课的考点了,也就是我们说的重点。现在讲课尽量不要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尽量注意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一点一点学习探索,最后得出结论,其实琢磨课文,就是阅读历史材料,知识点就是考点。历史知识也就是这样掌握的,注重學生自己学习,探究学习,“自己琢磨出来的东西自己最清楚”这句话尤为重要。所以说老师在课堂上起导演的作用,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而不是老师说出答案。考点记住后为分析历史材料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分析材料;很多老师强调先读问题,然后再读材料,我认为不妥。一是不是出题人的意思,出题人先看见的是材料,然后认为这则材料能考查学生那方面的问题才采用这则历史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先看懂材料,然后再根据材料回答问题。二也不符合阅读习惯和做题习惯。很多学生没阅读材料之前看下面问题,不理解题意,有点“平步青云,空中楼阁”的感觉 ,甚至有些学生没见过要求从史料归纳答案的题,一下子就懵了,容易出现答题错误。我是先强调学生分析材料,从材料里找到与课文考点相符的关键词和句子,联想到考查哪方面的内容,做到胸有成竹,一不变应万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都一直处在一层的纱幕下,处在睡眠和半醒状态,这些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组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上了一层奇异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材料二: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封建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
材料三:新航路开辟示意图(略)
(1)材料一中的“一层共同的纱幕”指的是什么?导致这层“纱幕”烟消云散的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中“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指的是哪一位人物?请再列出另外两位该时代的巨人。这些巨人的作品都体现了什么精神?
(3)写出材料三“新航路开辟示意图”中的ABC三条航线的开辟者。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贸易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材料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共同作用是什么?怎么从一个初学者的角度分析这三则材料?首先看材料一,题眼就给社会背景:中世纪,老师已经在讲课时告诉同学们了,就是欧洲封建社会时期;人类意识就是指思想方面,我们立刻想到文艺复兴;这道题可能与文艺复兴有关。继续看:“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都一直处在一层的纱幕下,处在睡眠和半醒状态,”直接翻译就是人们在反省自己或者观察世界都被一层纱幕盖着,封建专制、封建教会的精神统治;“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在意大利爆发了文艺复兴。材料一主要内容就是文艺复兴爆发背景及原因。再看看材料二的关键词就是:“人类从来没有经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一次大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文艺复兴产生许多巨人。“封建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直译就是封建社会结束,资本主义新纪元开始;“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材料二则是文艺复兴爆发涌现的人物及内容。材料三是新航路开辟图,一目了然就是考新航路开辟的;我们立即联想到新航路开辟的时间、原因、主要的航线、新航路开辟的意义等,这都是我们学习课文老师重点强调的内容。从材料一到材料三提及到两个问题: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那么它两个的共同作用就是为资产阶级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思想及物资基础。还有什么要考查的?再看看问题。一看四个问题都在我们思考范围,问题迎刃而解。
学生掌握考点的重要性,对每一个知识点老师一定要心中有数,中招考试主要从那几个方面去考查学生,考查哪些内容,特别提醒老师注意的就是历史核心素养这方面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引起重视,知识点很重要,但知识点的怎么掌握,怎么应用,怎么变成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是以后中招考试的方向。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把考点联想法活学活用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在中招考試中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