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与干预途径

2016-05-30廖蕴阳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因

廖蕴阳

摘要:如何帮助中职生解决心理的困惑,使其能健康地成长,是中职教育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与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阐述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中职生 心理健康教育 成因 途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中职教育应培养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可见,心理健康是高素质劳动者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

一、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1.关于心理健康标准。我国心理学家郑日昌教授提出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①认知功能良好;②情感反应适度;③意志品质健全;④自我意识正确;⑤个性结构完善;⑥人际关系协调;⑦社会适应良好;⑧人生态度积极;⑨行为习惯规范;⑩活动与年龄相符。

2.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他们中有的是在经历了“应试的洗礼”,经受人生第一次挫折后重新站立,向职业学校走来的;有的是抱着对职业校园的希望与憧憬,来到我们面前的。与此同时,他们还要面对成长的烦恼,面临生活的独立,经受学习的再次考验和面对社会、职业的选择与竞争。因此,在成长、学习和职业选择的方方面面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自然难免,而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对照上述心理健康标准的要求,大量研究和调查表明,当前我国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令人担忧。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

1.个体因素。一方面,学思维方式有了明显改变,自我意识急剧发展,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产生了成人感;另一方面,由于他们还处于学习知识长身体阶段,经济上还依赖父母,其自我评价还有很大的片面性、主观性和被动性,而且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情感封闭,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

2.家庭因素:

(1)缺少培养独立性的成长环境。很多孩子在家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从不让他们做任何家务。不论孩子是否需要,父母总是为他们创造各种优越的物质条件。心理学家称之为“关怀强迫症”。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心理脆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力差,依赖性强,遇到一点挫折就无法承受,导致心理疾病。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是滋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土壤。权威型父母是通过与孩子经常的交流和对孩子的帮助,体现父母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宽容型父母对孩子的事情极少过问,也极少向孩子提出要求,在行动上给予孩子最大的自由,采取的是“听之任之”的态度。专制型父母则要求孩子要绝对服从自己,要孩子按家长设计的发展蓝图来成长,对孩子的所有行为都要加以保护和监督。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会造成子女怯懦的性格,遇事紧张、恐惧、焦虑。

(3)不良的家庭氛围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如父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言语粗鲁,谈吐庸俗,情趣低下。这种家庭氛围,会影响孩子思想品德仍至心理的健康发展。

3.学校因素。主要与学校教育条件、学习环境、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有关。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在许多中职类学校中这类教学基本还是空白,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4.社会因素:

(1)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使中职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首先,虽然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趋势,但社会上仍普遍存在重视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现象。其次,就业中的重学历轻能力现象,也使中职生对毕业后的工作感到茫然,对前途失去信心,学习没有动力。社会对中职生的偏见,使他们极易产生自卑、抑郁等不良心理和厌学情绪。

(2)不良社会现象对中职生的影响。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了突飛猛进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了许多问题。如价值观、人生观、职业选择等的多元化,来自社会各种传媒的信息,使许多中职生无所适从,常常造成旧的价值观动摇了,新的价值观尚未确立,产生缺乏目标和追求的空虚感、迷惘困惑,造成心理失衡。

三、中职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是把这一课程定为必修课,所有班级都开设。每周每班1~2课时,配予适当的教材,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及时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二是以讲座形式授课。用系列讲座将心理健康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2.建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室作为个别心理辅导的专门场所,它的建立和完善,直接关系到个别学生心理辅导的效果。使学校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作好学生心理监督、管理和辅导工作。

3.建立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中职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网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栏目可以丰富多彩,如“聊天室”“我的秘密”“电子信箱”等服务栏目。通过网站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的宣传及普及教育。

4.充分发挥学校宣传栏的作用。学校可以在学校宣传栏中固定一个版面用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把它办成系列栏目。

5.建立学校与家庭联络机制。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学校还不行,必须与学生家庭联手干预才能取得预期成效。要建立与学生家庭沟通联络机制,做到学校定期与家长互相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对问题干预教育达成一致。

总之,造成中职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境况。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重视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才能使中职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塑造健康人格,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猜你喜欢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因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