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1”理论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2016-05-30张孔凤杨福

科教导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二语习得外语教学

张孔凤 杨福

摘 要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该理论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其中输入假说即“i+1”理论是该理论的核心部分。本文通过对“i+1”理论内涵和语言输入特点进行阐述和分析,同时指证了该理论存在的不足,进而总结出该理论对我国外语教学的相关启示。

关键词 克拉申 二语习得 输入假说 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8.014

Abstract At the end of 1970s, Krashen, an American,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 theory mainly consists of five part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 "i+1" theory, which is the core part of the theory. Based on "i + 1"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and language input characteristics are described and analyzed, also testified the existence of the theory, and then summed up the related enlightenment of theory to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Krashe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put hypothesi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该理论主要包括习得-学得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其中输入假说即“i+1”理论是该理论的核心部分,对我国外语教学一直影响较大,但其理论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从而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1 “i+1”理论的基本内涵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处于核心位置,又被称为“i+1”理论,其中“i”代表学习者所掌握的现有语言知识水平,“1” 代表学习者在原有语言知识状态下增加的有效语言输入。克拉申认为语言信息的输入既不能等同于其现有水平“i”,也不能远远超出学习者现有的水平,因此有效的输入只能存在于“i”与“i+1”之间。如果学习者输入的知识远远超过自身内化能力,而演变为“i+2”或小于等于学习者原有知识水平成为“i+0”,此输入将变得毫无意义,学习者自身的知识能力不但不会得到提高甚至会有所下降。同时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第二语言是“习得”而不是“学得”,语言习得要遵循一定的自然顺序,不仅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水平基础上增加的可理解性知识学习,而且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自然环境下的无意识语言学习行为。由此,我们说“i+1”理论认为的语言学习与习得是密切相关的,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而与“学得”没有关联。

2 “i+1”理论的语言输入特点

克拉申的“i+1”理論认为语言输入是人类语言学习的最基本方式,是学习者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自然习得的一种语言输入能力,是一种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因此认为这种语言输入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只有有效的输入才能产生正确的输出。在学习者完全吸收并掌握已有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入,将知识完全吸收、内化,变为自身知识,语言习得才会发挥最大功效,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才能够得到提高。这里的有效性输入不仅是学习者自身能力内化的有效性,也指语言教材的有效性,学习者应采取循序渐进原则,分阶段、分层次采用适当的语言教材进行语言学习。这与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如出一辙。

其次,语言教材既有趣又具有相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言教材内容丰富有趣才能抓住学习者的眼球,吸引读者对教材内容进行细致分析,一旦教材内容枯燥乏味,教师哪怕使出全身解数也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语言教材还应具有相关性,指与学习者现有生活经验或生活环境相关,以便学习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拥有更高的能力,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与之相类似的语言环境,将语言教材与环境相结合让学习者融入其中,进行潜移默化的语言学习。

再次,语言输入要有足够的量。这并不是说语言输入量越多越好,而是保证“1”循环有效的增加,不断将“1”内化为“i”的过程,是一种增加到内化再到增加的循环往复过程。只有这样,学习者才能在学习实践中较好掌握语言知识,充实完善自己。

最后,理想化语言输入应是非语法程序安排。人们不必严格遵循固定的语法规则进行语言学习,语言习得应是在一种轻松自然环境中通过有效语言输入进行的语言学习过程。学习者说话能力自然产生,在自然而然的环境下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不是硬性灌输,所以不必担心语言是否准确,只要交流者双方能够互相理解就足够了。

3 “i+1”理论的不足

通过探讨以上“i+1”理论的基本内涵及语言输入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克拉申的“i+1”理论对学习第二语言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该理论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第一,语言输入的量与输出的量不成正比。克拉申的“i+1”理论在外语教学中提出要先听读后说写。这与我国包天仁教授在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中提出的外语学习先输入后输出的排列方式相一致,但同时却忽略了语言输出的作用,输入的量与输出的量是否等值就无法检验。克拉申的“i+1”理论过分强调听、读的语言输入技能,但由于学习主体不同对语言的理解也就不同,无法保证每位学习者对语言教材都能完全内化、吸收,这就使语言输出量无法与语言输入等值,学习者没办法做到有效的说和写。

第二,对学生进行等级划分。克拉申的“i+1”理论要求学生在语言输入理解的前提下更好地进行知识拓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该理论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果学习者一开始不理解输入内容就会丧失语言学习的积极性,进行的“+1”行为就是浪费时间。该理论忽略了学习者主体地位,教师很容易片面地对学生进行等级划分,结果会导致语言基础相对弱的学生就会产生自卑心理,降低其自信心。不同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不同,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提高,有的学生只能理解一部分,而有的学生还有吃不饱的情况,这时只需对吃不饱或渴望知识扩展的学生采取“+1”就可以了。

第三,忽视语法功能。克拉申认为语言习得只要有足够的可理解的输入语言学习便可自然完成,而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是不必要的,语言输入应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对学习者进行潜移默化的语言输入。克拉申认为语言学习者在进行语言输出时即使不专注于语法形式也可以做到流利表达。该理论与交际教学法在教学方面相似,但在實践中过分强调交际教学往往就忽略了语法教学,输出的语言就缺少一定的准确性,导致大量的不标准的语言出现,社会化语言现象严重。

4 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外语学习在我国是在正规的课堂教学下进行的,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有一定的课时要求,有统一组织的测试评价体系,缺少目的语语言学习环境,学生只能通过记忆、学习规则、操练复习以及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来学习,获得语言能力,所以说我国的外语学习是“学得”的。而克拉申的“习得”是指语言学习者暴露在目的语当中,在自然的环境下学习的过程。但并不是说克拉申的“i+1”理论完全不适用于我国的外语教学,其理论对我国的外语教学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结合克拉申的“i+1”理论为我国的外语教学带来十分有益的启示。

第一,在有效课堂输入的基础上开展多种教学形式。我国的外语学习者学习语言的途径只能是课堂学习,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来源,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多种课堂教学形式,营造与之相近的语言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兴趣,进行自然有效的语言输入,所以我国的外语教学应既注重课堂教学又关注自然输入。

第二,语言教学中注重输入与输出并重。在外语教学中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同等重要,不但要巧妙运用克拉申的输入假说而且不能忽视语言输出的重要性,将输入与输出相结合,了解自身在语言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改正,使语言更加准确、流利。课堂上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彻底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现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同时让学生多参加外语教学活动,加深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输出效果。

第三,教师应通过调查了解详细掌握学生现有水平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知道哪些学生是“+1”哪些学生是“+2”,针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并且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发展动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制定行之有效的学习目标。

第四,构建良好学习环境。语言环境对外语教学有很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用外语进行教育教学,努力为学生提供较真实的语言环境,进而快速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在这种环境中学习者很容易将自己投身于真实的语境中,自然地进行语言输出。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我国外语教学应合理吸收克拉申的“i+1”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我国外语教学实际,从而改善我国外语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5 结语

克拉申的“i+1”理论虽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但对我国的外语教学仍有很大影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学习者的不同需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对我国外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克拉申“i+1”理论的运用要紧密结合我国的教学现状,取其精华,扬长避短,灵活运用该理论的基本精神,在我国的外语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教学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Krashen. S. D. 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London:Longman,1985 .

[2] 荆增林.对克拉申习得-学得说的异议[J].现代外语教学,1991(4).

[3] 贾冠杰.论克拉申的输入假设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报,1997(3).

[4] 王兰.对第二语言理论的再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3).

[5] 王烈琴.论克拉申的i+1语言输入假说与中国的外语教学[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3).

[6] 杨臻.浅谈克拉申输人假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0(4).

[7] 杨紫微,许可.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J].校园英语,2014(16).

[8] 张博文.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设理论”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J].校园英语,2016(3).

[9] 曾泽林. Krashen语言输入假说理论述评[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9(2).

猜你喜欢

二语习得外语教学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学英语句法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与对策
浅析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存现句常见的问题及原因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迁移影响实证研究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微媒介在辅助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