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6-05-30牟方利

南北桥 2016年3期
关键词:渗透高中语文德育

牟方利

【摘    要】德育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的重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传授学生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加强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素养。为学生将来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打好基础。教师应让自己的言行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还要大力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发挥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本文结合我的教学实际,介绍了我在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  德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39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一项战略任务,居于重要的地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德育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特征。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德育教育的成败,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所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使命。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德育和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加强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教师要言传身教,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一古老的师训直到现在仍被世人所认同。语文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在课堂上的学习和课下的交流中,教师的人格魅力会时时刻刻地感染着学生,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感召力。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教师本身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用教师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其次,语文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其专业知识包括专业教育理论和学科理论,汉语言基本知识,写作等方面。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通过所讲授的知识,灵活地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让理论联系实践,会让学生佩服地五体投地。教师对学生思想方面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传授知识本身。所以语文教师不应该把目光仅仅停留在升学率上,而是要对学生的前途负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这也是对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命运负责。

二、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应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以此来指导教学。新课改倡导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知识通过学生的内化,成为他们的个人精神财富,帮助他们自身的发展和提高。所以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注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主动地、创造性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并使自己成为独立的、自主的追求真善美的主体。

例如,在学习《师说》一课时,我让学生反复阅读,相互讨论,理解文章的意思,尤其是这是一篇文言文,学生在理解的时候有困难,我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深刻地领悟到每一个字、词、句的含义,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他们可以相互学习和讨论,让学生明白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每个人都要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同时又要服务集体,依赖集体,勇于奉献。通过文章中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让学生理解教师的含义,体会到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从而让学生们思考今后当他们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对工作应该所抱有的一种态度,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思想基础。还有在学习曹禺的《雷雨》一课时,我让学生课下根据教材上的内容,把文章排成一个小短剧,让学生分组准备,认真体会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所表达的文章主旨,上课时表演。学生根据他们各自的理解表演的各有千秋,但是通过他们的排练,他们可以明白分工和合作,彼此之间的交流,还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时代背景,更深刻地理解这一阶级矛盾的本质,认清资本主义的冷酷无情,加强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对现在没好生活的珍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资源,促进学生正确道德观的形成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典之作。都能给学生在不同方面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要注意通过对文章中的背景知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揭示的客观事实等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概括提炼出中心思想,文章主旨,既是对文学作品形式的理解,也是德育的直接落实。有的教材可能渗透的是感恩教育,如诸葛亮的《出师表》,鲁迅的《藤野先生》,朱自清的《背影》,魏巍的《我的老师》,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文章都有非常明显感恩内容。让学生知道父母、朋友、教师、国家以及大自然都有恩于我们,我们也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回报社会,这也是我们对社会的感恩。在学习《记念刘和珍君》的时候,我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学习,认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凶残卑劣,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树立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也让学生感受到他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让他们可以理解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引领他们秉爱国之志、走爱国之路、做爱国之人。通过学习《游褒禅山记》,让学生明白作者通过记叙游览褒禅山,进而议论抒发了感想:无论治学处事,都首先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才能无讥无悔,同时还应该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不论是古代还是今天,都有重要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我们今天也强调立志,我们所说的“志”,和王安石所说的“志”,具体内容虽然不同,但“尽吾志”的精神,“深思慎取”的态度,仍有借鉴意义。课文中还有很多反映孝道的教育,比如《散步》《木兰诗》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和孝敬父母的淳朴感情。通过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学生的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他们在不断此追求真善美,完善自己,改变自己。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要“育人”,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动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充分挖掘经典中的德育素材,依据语文学科人文性和思想性的特点,以文之“活水”,启道之“清渠”,来塑造人之灵魂,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自身思想上发生一些变化,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国家栋梁。

猜你喜欢

渗透高中语文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