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幼儿分享意识与谦让行为

2016-05-30雷学琴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分享品德教育

雷学琴

摘要:德育工作是教育的首要工作,以德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与谦让行为,有利其建全人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发展。幼教工作者应将德育渗透在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渗透在幼儿与同伴以及与成年人的各种交往关系之中,并为幼儿创设一个感受关爱、体验分享和谦让带来快乐的良好环境,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品德教育  分享  谦让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8.226

良好的品德行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分享与谦让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培养幼儿这方面的意识和行为,有利其建全人格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将分享与谦让作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去对幼儿进行培养和教育。那在我们成人的引导下,幼儿是否真正理解分享与谦让的道理呢?他们真正做到主动、自发地与人分享、谦让了吗?

现象描述一:

起床后,生活老师拿来了午点:小西红柿。老师请小值日生去为大家端午点,我发现这几个孩子走到桌子旁边都没有很快端走,而是仔细端详着盘子里的西红柿,之后拿走了装着相对较大的西红柿的盘子,同時很快地放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才去端其他盘子,给本组的小朋友发。我不免有些疑惑,难道孩子们还不懂得相互谦让、共同分享吗?于是我让孩子们想想《孔融让梨》的故事,引导他们背诵《分糖果》的儿歌,唱《李小多分果果》的歌曲,进而提问:“如果这里有两个苹果,一个大,一个小,你拿哪一个?”结果孩子们都回答的很好:“大的留给别人,小的我自己吃。”

听到孩子们的回答,我陷入了思考。孩子们通过故事、儿歌、歌曲等已经初步有了分享与谦让的意识,但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用行动表达时却正好相反。如何在社会领域中为幼儿创设一个使幼儿感受关爱、体验分享和谦让带来的快乐的良好环境,从而避免单一呆板的说教,让幼儿经历从认知、理解到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重点考虑的问题。

现象描述二:

依然是刚才的案例,生活老师看到几个小值日生自己把大的西红柿端走了,就对他们说:“你们谁愿意当谦让的孩子啊?把大的给旁边的小朋友吃吧。”几个孩子看了看老师,撅着嘴很不情愿地和旁边的小朋友互换了盘子。类似的案例在幼儿园中经常发生,比如当两个孩子都想玩同一个玩具时,教师总是会帮助弱小一点的孩子,“你懂的谦让,你让给他玩吧”“你比她大,你让着点她”。每当这时候,得到教师帮助的幼儿似乎就是个胜利者,而那个被教师夸奖为懂得谦让的孩子则觉得很委屈,很不情愿。

看到这样的现象,我总在想:谦让是一种良好的品德行为,但是不是发自幼儿的内心呢?教师的谦让教育是否过于简单了呢?在提倡开展个性化教育的同时,教师忽略了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所应该具有的自行决定的权利。当孩子的年龄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教师不恰当的引导,可能会让孩子压抑自我,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心声,更多地在意别人的感受,缺乏自信和自我意识。

现象描述三:

小班幼儿西西带来了好吃的糖块,老师夸奖她懂事,有了好吃的愿意与别人分享,她很开心,于是就给小朋友们发糖吃。可是发到最后,却发现都给了小朋友,自己一块都没有吃到,老师说:“没事的,你是懂事的好孩子,让其他小朋友吃吧。”西西点了点头,可是看到小朋友都在吃糖,她撇撇嘴忍不住委屈地哭了。这个案例引人深思,其实刚开始她还是很愿意与小伙伴分享的,可是没想到发到最后自己一个也没有,她很难过。因为从物质上讲,分享意味着共同享有,可是现在确是大家分享,自己没有。对于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年幼的孩子来说,理解分享的意义并做到愿意分享和谦让是很难的,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

那么幼儿园该如何对幼儿进行分享与谦让的品德教育呢?

首先,教师要懂得分享行为有哪些。分享行为包括自发分享、诱发分享、被动分享。比如现象描述二中:当幼儿还不懂得同伴间玩玩具需要遵守规则(大家一起玩)时,在老师的被迫下,被动地与其他幼儿产生分享行为。这样的“分享”会使一方愉快,另一方愁。而诱发分享行为是在幼儿初步理解“分享”却又在道德认识水平低的情况下,产生利他行为。为了更好地开展对幼儿的品德教育,我在班里开展了“周末玩具城”活动。在平时的游戏中,孩子们会自发地出现一些分享或拒绝分享的行为,每当有这样的教育契机,我都会及时引导幼儿展开交流、讨论活动,以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

一个人如果能自主自愿地与人分享并以此为乐,才算是真正具有了分享行为。教师应注意幼儿自发分享行为的培养,当幼儿发现某一幼儿正在为一玩具而苦苦向另一幼儿借时,他也许有过类似的经历,会主动拿出自己的玩具说:“我和你一起玩我的枪吧”。这时自发分享就会产生其中,此时自发的分享就成为了幼儿间社会交往的手段。

其次,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要让幼儿分享是比较容易的,而谦让对于幼儿来说就不太容易接受。在对幼儿进行谦让教育时,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去实施。对于较小的幼儿应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以分享教育为主,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可在满足其心理需求的基础上,逐渐教育其学会轮流玩、轮流使用。如我园蒙氏班就是这样开展活动的,利用蒙氏教具少的特点,引导幼儿懂得教具很少,要学会等待,学会轮流做工作,在玩玩具时也一样,学会等待,学会轮流玩,再由此过渡到谦让。

幼儿的品德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引导幼儿在懂得并愿意分享的基础上逐步理解并学会谦让,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整个过程之中,渗透在幼儿与同伴以及与成年人的各种交往关系之中。总之,德育教育要从幼儿抓起,并持之以恒,我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猜你喜欢

分享品德教育
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孩子,我们慢慢来
微博时代下小学品德教育的途径探索
中小学生品德教育分类指导探究